关灯

[揭秘] 对晚清战争的误解——装备差距的无限放大化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0-31 11: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0_1256_4883fa9f5132518.jpg
晚清时期中外打过五场大仗,除了中法战争以外,清军全败。究其原因,当时包括现在的许多人十分注重武器方面的差距,并专门加以考证。实际上,这就人为的放大了差距,而没有认真的思考深层原因。

五场战争可以分为两段,以1860年为界限,前为两次鸦片战争,后依次为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我这样划分是为了更好地考证双方装备差距的问题,因为前者差距是两个时代,后者则基本处于同一水准。

那么现在就可以切入正题了。
6837897474_634.jpg
首先说前一阶段的两次鸦片战争。这里说装备存在差距是没什么问题的,但绝对没有到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中国人比阿兹克特人强不了多少”这样的境地。此时清军虽然以冷兵器为主,但这是对于内陆军队来说的。岸防部队普遍配备了大口径重炮,虽然因为工艺原因不够灵活且射程较近,但威力较大。而且广东、福建以及后来的天津大量购进了洋炮,浙江兵器家龚振麟设计精巧转台使“万斤重炮左右旋转”,并改进了炮铸法。因而也正是这些炮,英国人“直呼厉害”。我们可以看看战果,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直接放弃和粤闽两省的接触而北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第二次大沽炮战清军用火炮击沉了六艘英舰,毙伤英法军近500人。这都充分说明在岸防力量设置上清军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普遍用两百年的明朝红夷炮和英国人战斗。即便是对于缺乏火器的内路军队来说,也并不是无一技之长。清军陆军中火器配备率约莫在两成到三成左右,以旧式滑膛炮、抬枪以及鸟铳为主。然后有大量弓弩手和骑兵。当然,这和现在比就是烧火棍了,但我们应该去和同时期的英国、法国军队相比较。许多人认为这时欧洲军队已经普遍装备了来复枪和线膛炮,海军都是蒸汽机动力,这是很不负责任的的说法。在19世纪前期,欧洲军事界还在围绕是否该使用线膛枪炮而争论不休,拿破仑就不曾打算在他的军队里装备线膛枪,英国只装备了几个营,只有美国普遍装备。但是实话说,此时线膛枪确实糟糕透了。由于制造工艺的不成熟,枪内的螺旋线膛经常造成枪弹卡壳。有数据研究表明:美国南北战争中平均每支枪膛内留有三发子弹,最多的一支竟然有23发子弹。此外,在中远距离精度也却是不甚高,有人形象的打了一个比喻:如果你要射击200米外的目标,那不如改射月亮吧,它们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就是因为这些缺点,以至于直到19世纪中叶,意大利少校卡瓦利和瑞典瓦廉多夫男爵对线膛枪跑的研究成果才被称为是划时代的。克里木战争是第一次典型意义上的装备了滑膛枪炮的战争,它比鸦片战争还晚了十几年。因而,我们可以发现英法军队并非装备着无敌的来复枪,若人数处于劣势,这种糟糕的火器甚至不如一把英国长弓来得实在。而一直以来被提及的装备蒸汽机的战舰也仅仅是极少数,大部分是靠风力的。现在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了。海战不多说,差距摆在那里。陆战,清军虽然火器数量和效率处于弱势,但机动性强(装备了大量战马),也有适宜中近距离作战的长弓劲弩。遭遇战不行,运动战绰绰有余。千万不能小觑了骑兵的威力,即便到了一战和二战时期,灵活的哥萨克也是无数德国人的噩梦。如果清军能灵活运用,而不是像八里桥战役一样集群向英法联军的阵地进行攻坚,那么胜负尤未可知。

1860年之后,标志着中国洋务运动的发轫和军事技术上的革命。在1860年之后的战争中,可以说清军没有一次是因为装备次于敌军而失败的。

在1882—1884年的中法战争中,清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敌我伤亡比例也远小于前两次战争,大约在1比3左右,而且还击毙(一说击伤)了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里维耶上校,重伤法国东部统帅尼格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双方装备差距大大地缩小了。海战:清军初步建立了三支舰队,虽然福建水师在马江海战中全军覆没,但清军岸防力量已经大大增强,炮台大都建在易受难攻的海岸线山丘上,舰炮也很难轰击中。而且诸炮台互为犄角,各类炮种安排得当,既有远距离的克虏伯大炮,又有近中距离的自制后膛钢炮,可谓是固若金汤。招宝山炮台攻防战就是一个最典型的实战战例,面对隐匿在炮台内的中国军舰,八艘法国战舰毫无办法,反而遭到连环轰击。陆战:清军中的淮军、湘军等部队已经普遍装备了“洋枪洋炮”,即便在一线作战的黑旗军,也通过缴获和清廷的补充成为了一支准现代化军队,在纸桥大战中竟然可以和法军打一场阵地战了。

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装备方面的差距争议最大。先看海战,大东沟海战(黄海大战)最具代表性。此战北洋舰队共出动包括两艘定远级在内的十艘主力舰,联合舰队则出动了包括“三景舰”在内的十二艘主力舰。北洋舰队总吨位约32000吨,平均航速10节上下,配备了大约161门火炮,各舰差距较大,虽然有两艘7300吨级的姊妹舰,但其余的“远”字级都不超过3000吨,超勇和扬威更是仅有1000多吨。而联合舰队虽然没有可以与定远级媲美的巨舰,但其吨位较为均匀,除“三景舰”和西京丸号以及臭名昭著的吉野号之外,均在3000至4000吨左右,平均航速接近15节,第一游击队甚至接近20节。总共40000吨左右,拥有250多门火炮。虽然从总体上看北洋舰队处于劣势,但联合舰队存在巨大的缺陷。一是“炮重舰轻”,为了弥补火力的缺陷,日军在购进“三景舰”和吉野号时人为加大了其主炮口径,结果,总体吨位仅为定远级一半的松岛级,其主炮口径竟然达到320mm,比定远级的305mm还要大,这犯了兵家之大忌。因为炮重舰轻将直接导致炮弹发射时船心不稳。二是注重速射炮而忽视舰炮。从日本联合舰队的配置来看,它为了在战争中加强火力密度装备了大量速射炮,虽然火力密度超过北洋舰队,但对铁甲舰伤害有限,定远和镇远分别中了两百多发炮弹也没被击沉,很大的原因就是日军过度重视速射炮。三是联合舰队轻视鱼雷,双方的数据中只有鱼雷发射管数据最为接近,均在550到560左右。在这次海战中不止一次的证明如果鱼雷命中,后果多严重。邓世昌的致远号就是遗憾地被鱼雷击沉,北洋舰队的鱼类也差点干掉西京丸号。所以这也是其一缺陷。与之相反,北洋舰队虽然重炮口径略小于日本,但船稳舰平;虽然射速不及日本,但破坏力强;虽然总体处于劣势,但有鱼雷的非对称战力。所以在海战中双方实力相差不会太大。最后的结果北洋舰队以劣势兵力和联合舰队打了个平手,也还不错。至于北洋舰队的覆灭,真不是与装备有什么问题。然后再看陆战。北洋陆军的单兵素质可能略逊于日军,但武器装备应当在伯仲之间。平壤战役中,日军第一军约13000人,40多门火炮。清军约万人,30多门炮,这些兵力用来防守绰绰有余。战役一开始日军损失远大于清军,死伤近500人。这些数据都证明装备上基本上是不存在差距的。即便在后来的牛庄、金州战役中,清军杂牌军也是配备了毛瑟枪作战的,就更不用说马玉昆、聂士成、依克唐阿和宋庆等人手下的正规军了。实际上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例出乎意料,据统计清军阵亡31000人,日军损失居然也高达13000人(这还不包括在台湾的损失),这些都说明在战场上清军装备已经大幅度进步。如果继续战下去,清军翻盘几率很高。

到了世纪之交的“庚子国变”时,虽然列强的军舰横行中国近海,但陆军装备并不占优势,因而几场战争下来并未占到多大便宜。大沽口炮战联军被击伤六艘战舰,以死伤百余人的代价方才占领孤兵防御的要塞。天津战役联军死伤逾千,北仓、杨村阻击战联军又损失千余人,河西务之战联军死伤百余,北京保卫战联军死伤近千。再加上前期义和团的打击和后期联军将战争扩大化时在山西、东北受到的阻击,整场战争联军死伤接近10000人。清军的作战效能虽然依旧低下,但较以前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当联军攻占天津军火库后,发现里面的装备全是崭新的。包括清一色的连发枪和野战炮。有人做过估算,发现1900年武卫军的火力强度远超奥匈、意大利,接近德法。如此强大的装备,与列强真算是一个重量级了。

当装备弱于对手,败了我们也无话可说,但当装备接近甚至超越对手时,又有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依旧失败那就是自身的问题了。甚至,更进一步说,压根就不能把武器的优劣当作战争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没有人和,即便十支北洋舰队也要覆灭。拥有了人和,即便小米加步枪也能和列强一较长短。所以,在我看来,不应该再动不动就提装备问题,深究自身才能使一个民族发展进步。

标签:战争装备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