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小别离》编剧何晴:以理想主义引领现实生活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1-24 12: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今年的荧屏上,由汪俊执导、何晴任总编剧,黄磊和海清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小别离》在掀起收视热潮的同时,更是被誉为“2016年现象级话题剧王”。《小别离》是国内首部反映中学生留学的影视作品,电视剧通过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在面对中考、低龄化留学等问题上的不同表现,将宏大的社会话题浓缩在三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呈现了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不少观众在观看电视剧后直呼“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上海电影集团“70后”编剧何晴在读到《小别离》原著时,就被作家鲁引弓在小说中描述的那种亲子之情和别离之痛深深打动,马上接受了电视剧改编任务。而在《小别离》引爆荧屏之前,她已经写过一系列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作品:从改编《鲜花朵朵》到《爱的多米诺》,从描写知青生活的《原谅》到充满现实意味的《买房夫妻》,在玄幻剧、谍战剧等风靡荧屏的当下,何晴一直默默耕耘着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小别离》的成功,在引领潮流和资本的玄幻、穿越、IP大剧之外,让观众看到现实和真实的力量。
  从文字走向影像,《小别离》不只讲述了三个家庭的别离悲欢,不只讲述了几乎笼罩全民的教育焦虑,它还以更丰富的姿态呈现了当代城市的生活百态,如亲子关系、中年危机、中产危机……更多广泛的民生话题都在其中被窥见和触及。有媒体如此评价:《小别离》在微观上揭示了小家庭内部的意识摩擦,中观上刻画了经济基础不同带来的观念差异,宏观上折射了“中国式教育”的利弊得失以及中西文化的深刻差异。
  何晴亦特别认同专家对《小别离》的评价:“现实主义担当,理想主义引领。”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是反映生活的“多棱镜”,在其背后,必须有理想主义的支撑才能走向深入和深刻。“什么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就是你知道真实的生活,但你还是去热爱它,拥抱它。”她说。
除了《小别离》,何晴还编剧过《爱的多米诺》《我的泪珠儿》《买房夫妻》《鲜花朵朵》等热播剧。
  “文学,包括影视文学,体现善意和温暖是最重要的”
  Q“现实主义”题材在当下的电视剧市场并不是一个热词。这几年最受欢迎的,是穿越、玄幻、IP剧。相对而言,颇有写作难度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在这几年可说是陷入低迷期。但从创作履历来看,你这些年的创作却一直都坚持了“现实主义”方向。
  何晴:是的,我一直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比较感兴趣。2003年左右,我和王宛平老师合作了由张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泪珠儿》,从这个戏之后,我发现自己比较适合这种做得比较扎实的现实主义作品。
  在《小别离》之前,我创作的《原谅》写的是知青生活,《买房夫妻》讲述的是一对高知夫妻为买房最终离婚收场的故事,《鲜花朵朵》则是写一个大家庭,一个家中七个女儿,戏剧冲突比较多,能呈现比较丰富的众生相。我也曾试过写谍战剧、年代戏,但发现完全不在状态,只要一写别的题材就有无数的想法和主意。我想,既然无法突破,那我就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做到最深,努力写到自己能达到的最好状态。
  Q这是一个丰富的时代,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存在各种“现实”,生活有时甚至比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更为离奇、更开拓想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剧应该如何呈现“现实主义”?
  何晴:所谓“现实主义”题材,不是写当代生活就可以称作是现实主义。我认为,编剧一定要对当代生活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在作品中体现生活的横剖面和纵剖面,要把尽量多的人生展现出来,揭示出一些社会问题,这样的作品,才能被称为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
  我曾经也怀疑过,现实主义是否已经死亡。尤其是这几年,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十分艰苦。很多人都告诉我,现实主义死了,电视剧市场只剩下玄幻和大IP,电视剧不需要情节,不需要故事,只要看“颜”。但《小别离》播出以后火了,我欣慰地发现,观众永远需要能反映现实和当下的电视剧作品。
  在我个人而言,我一贯的创作风格是比较温暖的。在我的理解中,文学,包括影视文学,体现善意和温暖是最重要的。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温暖、善意、幽默的日常,大部分老百姓都过着这样的生活。即使描写贫穷,你也不能把所有的穷人和他们的生活都想象得很脏乱,处在贫穷中的人也可以活得清清爽爽,有时候,人的尊严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
  Q很多人都说:“现实主义正剧是编剧桂冠里最难戴的一顶,也是最荣耀的一顶。”与其它类型的电视剧创作相比,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难在何处?
  何晴:我的一位老师说过,电视剧创作情节可以简单,但感情要复杂。当下的一些电视剧有很多情节堆砌,用行话叫“跑梁子”,但这些情节无法塑造人物。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塑造人物需要用大量细节,它不像玄幻、仙侠或者侦探剧,可以靠戏剧冲突就推着故事往前走,更需要编剧用经验去判断,故事往哪个方向发展更好,哪个细节更生动,更容易被观众接受。这些都在考验创作者的功力。
  Q我注意到,在一些采访中,你比较强调你的编剧团队。在现有的认识中,人们往往会更强调编剧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何晴:1998、1999年时,我的恩师黄海芹老师把我介绍给香港作家梁凤仪,协助她把她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借此机会,我参加了香港的电视剧创作团队。当时,香港电视剧的创作方式是团队合作,一个编审带领一些编剧集体合作。这种创作方法打开了我的思路。上大学的时候,我学的都是用感情、用真情去写人物,学习了剧本创作的技巧,但香港团队的创作非常公式化。他们很明确地告诉我,电视剧就是分四大段,每一段都要有起承转合,每一段都要有变化。电视剧的写作很公式、很工整,但在人物塑造上,又很有力度,每个人物都是很真实地展示现实。就是在那段时间,我认识到,剧本创作的公式化并不是全然没有优点。如果创作者掌握公式,又高于公式,这种创作规律就可以成为你的武器。
  后来,我跟王宛平老师合作了《我的泪珠儿》,之后又单独地做了几部戏,也慢慢发现一个人或者两个人无法形成火花,于是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团队,把在审美上与我比较接近的妹妹、闺蜜、好朋友吸纳进来。十几年来,我们共同合作,在创作每个人物时都进行充分的讨论,有讨论就会有激发,不同意见的讨论也让我对人物有更丰富的理解。最后由我统稿,尽量把集体的智慧融合在一种统一的风格之中。对我而言,我们是合作伙伴,剧本是团队智慧的体现。他们跟我是一体的。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