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历史文化
›
古人如果近视了怎么办?
返回列表
[揭秘]
古人如果近视了怎么办?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6-12-14 16:49: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月光怎么能看成霜?山后的路又怎能看不见?难不成李白和陆游都是近视眼?
李白和陆游还有待考证,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是有据可查的近视眼。
南宋人叶梦得曾记载:
欧阳修近视后,读书很困难,只能听书童朗读,有时甚至会影响办公。
不过与如今不同的是,古代的近视眼,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贵族病。
古时读书人少文盲率高,平常多用自然光源,熬夜读书者少。即便是写毛笔字时,也十分注重坐姿,保持健康距离,不易伤害眼睛。
除了,坐拥万卷的大户人家,一般人很少也很难近视。
宋朝时,因为还没有眼镜,所以欧阳先生只能在「人工电台」书童的朗读中,继续自己的读书生涯。
到了元朝,眼镜从西域传入我国,但当时的眼镜,均由高级水晶制作。
且是进口货,价格居高不下。
除王公贵族外,普通人家很难消费得起。
那么眼镜,是什么时候走向民间的呢?
下图是明永乐至万历年间,仇英所画
「南都繁会景物图卷」
在画作右下角,「兑换金珠」招牌左侧,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年知识分子。
就是那位可爱的八字胡老爷爷。
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出现在画中的近视眼。
不过,他戴的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就不得而知了。
从画作年代可知,老先生可能是大户人家。
因为永乐至万历年间,为明朝中前期,市场上流通的依然是价格昂贵的西域眼镜。
这不是普通人家所能承受的。
当时一副眼镜的市价,大致相当于一匹马。
真正让眼镜,走进千家百户的,是一名叫孙云球的光学仪器发烧友。
他生于明末清初,与一般读书人不同,孙云球从小喜欢研究西方几何、物理学。
他十几岁便去杭州,学习制镜技术。经过数年积累和探索,终于创造性地掌握了用水晶材料磨制成镜片的技术。
摆脱了高级材料的束缚后,眼镜价格直线下降。
到了顺治年间,不到十文钱,就可以买一副眼镜了。
除了在民间走俏,眼镜在宫中也颇受追捧。
上到皇帝,诸如康熙雍正;下到文臣,诸如纪晓岚,都是近视眼。
不过有一个人,倒持相反的观点,他就是乾隆。
乾隆是个倔老头,一辈子写了40000多首诗。其中两首提到了眼镜。
不过他是一个坚定的「反镜派」。
在他看来,戴眼镜是借其他东西来看清世界,是不真实的。
他不喜欢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跟他相比,他老爸雍正简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潮人。
雍正对眼镜的追捧,已经超出了实用性的范畴。
对他来说,眼镜更似一种时尚装扮。
据史书记载,雍正常备各种眼镜。
上车戴的眼镜,安铜勾水晶镜,安别簪水晶眼镜,牛角钩茶晶眼镜,牛角簪水晶眼镜,玳瑁圈茶晶眼镜等等等等等。
总计35副。
这些眼镜,被放置在他常出入的地方。比如圆明园,金銮殿。
有时心情愉悦,他还会赏给,身患眼疾的同志,以鼓励他们继续卖命。
在清朝官场,戴眼镜与上级对话,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行为。
但问题是:一些重度近视者,如果不佩戴眼镜,根本看不清对面是谁。
因为这一惯例,还曾闹出一条人命。
某低级官员,因未带眼镜,所以没看清楚对面打招呼的领导。被领导责难后抑郁寡欢,最终竟选择自杀。
所以说:保护好双眼,事关性命,尤为重要。
末代皇帝溥仪,据说是一名450°近视患者。
他一生都和眼镜为伴。
在深宫中,在伪满洲国,在辽宁的改造营,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
他不仅是末代皇帝,还是「末代眼镜皇帝」。(本文作者:柳余恨)
TA的其他文章
出版界年终盘点看花眼,图书榜单说不清理还乱?
大家都来写作,是怎样一种潮流
新一轮武侠小说翻拍引热议:金庸剧式微的背后是什么
一场恩怨,两种心思:这个少年,我爱他
张靓颖被文章称“小三”“土”,状告某杂志社
路遥的小说世界:德性论叙事的魅力及局限
《亲爱的热爱的》原著小说叫什么名字
春游:走进中国网络作家村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4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