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豆瓣创始人阿北:我不喜欢被改变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6-12-31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d04d5678337492dafdef2c577b8c8e9.png
中国球迷的嘲讽阻碍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中国的中产消费者都跑去日本买马桶盖阻碍了中国制造的发展,豆瓣用户给几个电影的低分差点摧毁了中国电影的未来,厉害了我的瓣儿。
不过,“豆瓣评分事件”的反转很快,从人民日报客户端推文《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一文激起千层浪,到《豆瓣,挺住》在朋友圈刷屏,再到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推文《【锐评】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随后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推文《自信国度应该容下无数个豆瓣》,中间不过一天时间。
期间,豆瓣被电影局约谈的传闻也被辟谣,同时《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也被当作豆瓣CEO面对质疑的发声迅速在网上传播,其实阿北只在朋友圈简单回应了一下,那篇文章是去年12月份发在公众号“每日豆瓣”上的,昨天被网友翻出来之后点赞已破万,并被各大媒体转载。
著名影评人杨时旸在公众号“大家”发表评论,称豆瓣和影评人搞不垮中国电影,烂片才会。
杨时旸认为,影评的一切只到观点为止,它不需要也没有义务对电影工业负责,至于一篇评论到底会让一部电影的票房大卖还是赔本,这不是评论者该考虑的问题,写作者所做的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自我的、真诚的、独立的观点。之后的一切都与己无关。
其实,任何一个资深使用者都会发现,豆瓣是抵御水军最成功的网站之一。它无比坚定地捍卫者自己要成为某种文艺评价中的公器的地位,有媒体曾深入水军群体揭秘采访,水军的圈中人声称,他们几乎不愿意接受那种在豆瓣刷单的工作,因为几乎刷不动。
阿北也曾经公开表达过,他们对于评价公正的坚持愿意接受所有人检视。
不管是否是豆瓣的用户,豆瓣这两个字你肯定在熟悉不过了。
但关于阿北,你可能知道的不过,不像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那么喜欢做个人品牌,阿北非常的低调,且跟豆瓣一样,文艺又充满理想主义。
豆瓣评分最早的几版代码就是他自己写的,豆瓣电影评分的大原则和策略,包括和商业独立的原则最早也是阿北定下来的,且后来也一直没有变过。
阿北是那种不喜欢被被人改变的人。
知乎有个提问,“豆瓣创始人阿北(杨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冯大辉的回答就4个字:不动如山。
他曾在一篇为豆瓣APP写的产品博客文章《一个叫“豆瓣”的App》里说:“你希望有更集中的豆瓣应用,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这样。我们需要找到办法满足这个,但我又必须避免做出一个无比复杂的应用。它要成为一个为手机而生的应用,而不是一个手机版的豆瓣。”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会发现,在豆瓣网右下方“关于豆瓣”那一栏的内容11年没有改变过。其中两段写到: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发现共同的趣味,阿北正是带着这样的初心做的豆瓣。
2004年10月的时候,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一个30 多岁,衣着休闲的男子,肯定会在中午的时候抱着一台脱了漆的苹果笔记本上门,然后打开电脑,开始旁若无人的疯狂的编着一堆大家都看不懂的程序,一直工作到下午 4 点左右。店员们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每次他来就直接上一个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
这就是阿北,豆瓣网的一半程序是在星巴克写的,名字则来自豆瓣胡同。
2005 年3月,由一个人开发、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开始在网络世界“游荡”。当豆瓣网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时,杨勃满头大汗地盯着显示器不断刷屏。一个名叫“无聊透顶”的网友在豆瓣网留下的第一串脚印,让他体会到什么叫百感交集,犹如初为人父者听到自己孩子的第一声啼哭。
“丰联广场星巴克有个小伙子特别好奇,知道我是在写网站后,经常问我还有多久才上线”,杨勃有点遗憾,如果不是搬家去了上海,全部店员都可能成为豆瓣的用户。
从豆瓣诞生之初,阿北从来没有改变过方向和逻辑的定位,但是他也感叹过程的艰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相对容易,产品架构和形态相对统一,而物品则存在多样性,这就加剧了建立人与物联系的复杂程度,需要多样化的产品形态。
因此,不喜欢被改变的阿北这11年来也一直在带领着豆瓣改变,但这种改变都是主动改变,不忘初心。豆瓣的价值,就是在各个领域帮助用户去发现好东西。豆瓣从最初的豆瓣音乐、豆瓣图书、豆瓣电影扩展到社区的泛兴趣,再通过移动终端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去年的 3 月 6 日,也就是豆瓣上线 10 周年的时候,阿北还转播了豆瓣用户的一条广播“深深觉得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相亲网站,成功率极高,今后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这不是玩笑,在 2010 年 11 月 7 日,一位叫做鲜衣怒马的豆瓣网友在豆瓣上发布征友日志,在当天她就收到了豆邮,大概 8 个月之后他们结了婚。
“通用”是阿北一直在强调的词,指的是你在豆瓣上用到的功能,无论是小组、标签,还是豆列,都可以看到来自各个领域的内容,而不只是最初的书影音。
2007 年,豆瓣用户达到了 100 万。书影音似乎已经不能满足这些人群的所有趣味,阿北觉得有必要慢慢从一些小众人群扩展到大众人群中去,目标是汇聚更多的类别,然后用“兴趣”这个词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建立一个通用的平台。
不过在 2007 年,阿北强调的“通用”概念它仅仅是显示出雏形,以及未来的方向。
但现在再打开豆瓣,你可以看到超过 30 万个小组,名字有的很奇怪,但是阿北想要的东西在小组里慢慢地实现了,除了书影音,聚在一起的用户形成不同的主题的小组,比如“我们爱讲冷笑话”,“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背包客的人文地理”,还有“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
然而,阿北和豆瓣的改变有时候又略显迟钝,这一点阿北自己也是承认的。
2014 年的豆瓣年会上,阿北,这个曾经一手缔造了豆瓣的人,亲口承认,豆瓣因为对于自己的技术和产品过于自信,而错失了 3 年时间。
2012 年,那正好是一个移动端全面兴起的年份,面对全新的用户场景和使用习惯,豆瓣却想要复制自己在PC端成功的轨迹,于是一个PC端上完整无缺的豆瓣,在移动端,变成了这样一大堆APP。
因此,2012 年成为豆瓣没落的开始,无数PC时代的豆瓣死忠用户崩溃不已——他们发现,自己在PC端所有的用户使用习惯全部无法顺利迁移到移动端,那些我在PC上关注的人、加入的小组、收藏的电影和书、喜爱的音乐和影评,在移动端居然找不到了。
这一大堆的APP同时并存,也导致了豆瓣的顾此失彼,始终难以聚焦发力。于是,豆瓣只能眼睁睁看着网易云音乐、陌陌等新出现的产品,一点一点蚕食掉了自己原有的领地。
阿北不得不作出改变,他想重新赢回失去的 3 年。于是,2014年下半年,一个名叫“豆瓣”的APP上线了。
然而豆瓣并没有力挽狂澜,在 2012 年,豆瓣的日均PV可以达到 1.6 亿,而到了2014 年年底,这一数字根据估算,已经跌落到大约 3000 万左右。
并且 2014 年豆瓣 APP 上线之后的每次改变也并没有赢得用户的支持,每一次改版,也或多或少的伴随着一大群用户们的吐槽,不管怎么改,总会有一群用户跑出来骂得要死的地步。
与此同时,豆瓣的商业路之路也一直走的非常艰难。
2006 年,豆瓣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是联创策源,金额为 200 万美元。2009 年底,豆瓣获得挚信资本和联创策源总额近千万美元的 B 轮投资。2011 年 9 月,豆瓣完成 C 轮 5000 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和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
2011 年,豆瓣完成 C 轮融资之后,背负着投资压力的豆瓣开始更多的商业变现尝试。由于豆瓣是非上市公司,因此没有具体的盈利数据,但豆瓣在2012年透露营收8000万,接近盈利。
然后在2015年的一次访谈中,再次谈到盈利情况时,阿北说:“我们现在是接近持平的,去年有两个季度盈利,两个季度没有。我们现在是品牌广告为主,是最大的。”
也就是说,12年到15年,豆瓣的盈利情况并无改变,仍然在接近盈利的水平。而且,在推出如此多的商业化项目后,盈利还是以传统的品牌广告为主。可见,豆瓣的商业化转型并未带来可观的商业利润。由此,豆瓣的商业化转型不能不说是失败的。
阿北和豆瓣都到了不得不更彻底的改变的时候。
曾经有媒体找过豆瓣合作,说“我们有渠道,可以帮助你们推广”。豆瓣的回答是,“每一个使用过我们服务的用户都是我们的渠道。”当阿北听到记者问豆瓣为什么做不大时,他很诧异,“豆瓣小吗?”那时候豆瓣有6000多万注册用户。
然而到了 2016 年,豆瓣迈入第 11 个年头的时候,它推出了 11 年来的第一支广告《我们的精神角落》,且大规模多渠道投放。
2016 年豆瓣开始回归内容,上线了豆瓣书店,开始涉及到出版业务,同时豆瓣阅读增加了影视改编业务。2016 年 8 月,阿北发内部信向大家宣布豆瓣将要进军影视制作行业,正式成立影业公司。
随后,有媒体评论称:豆瓣睡醒了。真心祝福豆瓣,希望它有更好的发展。

阿北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然后在美国加州大学物理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IBM 担任顾问科学家。他选择从 IBM 辞职回国的原因是:这个工作太稳定了,我闭着眼睛都能想像得到几十年后自己的职务、薪资福利。
辞职回国后,阿北参与了一次创业并担任 CTO,随后 2005 年创立豆瓣并担任 CEO。
程苓峰看了阿北的经历后说,这种一帆风顺的人,高富帅,不食人间烟火,你要换成他,也一样清高,不妥协。
没赚到钱又如何?11 年了,豆瓣没有改变世界,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阿北,一个四十多岁依然会让少女怀春的男人。本文来源:《创业邦》杂志 作者:粥左罗

标签:创始人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