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中国图书走出去亟需解决的痛点
返回列表
中国图书走出去亟需解决的痛点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2-7-21 15: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似乎放大了
出版
业一些潜在的问题,如选题的焦虑、市场的乏力、人员的流失、机制的不畅等。而关系到众多出版机构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出版物走出去,更成为了一大焦点和堵点,让前些年对中国出版物走出去持乐观态度的人,也难免心存疑虑。
近日,一份基于国内73家主要从事走出去业务的出版机构调查显示:目前走出去的现状堪忧,近几年,国内出版机构从事海外出版及“走出去”业务的部门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转做新媒体,有的人员分流转做面向国内市场的图书编辑,还有的职能弱化被并入总编室。只有少数保持原来的人员编制(或略有增加)和部门职能。
如今,中外出版人无法线下面对面交流,新的合作难以达成。国际合作,尤其是版权输出受到严重影响,出版社的市场化意识虽有所提升,但在海外市场上打得响的中国图书还不多。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图书走出去面临四个制约因素:一是翻译书走不出国门;二是走出去之后收益少,动力不足;三是译者资源不足,导致走出去的选题选择困难;四是缺乏本土化开发选题。
看到这个调研分析,我深感中国图书在走向世界几十年之后,再次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痛点,如果相关出版机构和主管部门,不能迎刃而上,全力去解决这些难题,那么中国出版业几十年来走出去取得的成果,很可能会裹足不前,甚至会流于形式。
01
盲目追求走出去数量,不如追求走出去的精准化、本土化
回想起来,我在几十年的出版生涯中,参加过多次出版贸易展销会,通过跨境图书交易活动,我看到了外国民众对中国图书的喜爱。深切地感受到,以中文图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架起中外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应当说,出版业这些年来对图书走出去的认识和做法,越来越有张力。如外研社在全球有700多个合作伙伴和300多位海外作者,承接了中阿、中斯、中以、中葡政府互译项目,在11个国家创立了13家海外机构,成立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17+1出版联盟),希望以此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推动版权贸易、拓建营销渠道、构建人才队伍。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国际合作从重数量转变为重质量,重视后期落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原创儿童文学《故宫里的大怪兽》实现了海外10余个语种的版权输出,衍生品音乐剧已经上演,动画片和电影均已授权海外知名影视动漫公司。这两个例子都是走出去精准化的典型。
不过,就很多出版机构来说,走出去还流于形式,流于每年由单位领导带队,到相关国家的图书展销会转一下看看热闹。回国后并没有必要的选题跟进,既没有成立专门的版权贸易部门,也没有设计推进本单位走出去的整体思路。自身虽然有优质的图书产品,但是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仅仅是到有关国家的图书展销会展示了一下,并没有出版相关的译本,只是中文本的出国展览而已。
有的出版机构,为了完成上级单位走出去的要求,泛泛地选择几本本单位的优质图书,翻译成为英译本,在需要到国外展出时,展示一下而已。并没有实现自身出版物与所在国家读者的真正对接、有效衔接,更遑论有什么经济效益。
可以说,如今图书版权贸易,早已经过了“大水漫灌”的粗放期,到了选题精准期、本土化期。即走出去的图书要真能融入到所在国家读者的心中。这就需要精心的策划、精心的市场布局。
以大百科社“中国故事”项目组策划出版的《穿越时空的大运河》为例,大百科社与英国DK公司合作从版权引进、本土化出版,到双方一起评估选题,共同策划选题,再到授权英国DK公司《穿越时空的大运河》进行全球出版,是高品质内容推动了双方合作的升级。
如今,《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借助英国DK公司发行渠道,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实现了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和荷兰文版等多语种的海外落地,英文版首印10万册以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副总裁傅蓝评价,《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是艺术和技术融合的优秀案例,是讲述中国故事非常好的方式。
02
图书不只是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融进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出版文化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代文化“走出去”战略成为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然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整体现实还不容乐观。谈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得到海外受访者最多回复的是中餐、中医药和武术。因此,要让外国读者真正听到来自中国的声音和中国文化,就需要我们的出版人用实实在在的精品图书来全面展现中华形象。
从内容看,我国“走出去”的出版物仍偏重于武术、中医、饮食、旅游4大类,偏重于对传统作品的汇编选编,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解读不够,对当代中国文化介绍和阐释不够。
毋容置疑,出版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既是文化自信、文化担当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出版业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行动。这项工作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的高度共识和产业常态。出版业不但要在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传承文化、陶冶国民情操方面继续发挥文化产业主力军作用,还要自觉肩负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多年来,一大批中国主题图书受到国际市场青睐;一批中国作家如莫言、余华等代表作的翻译出版,被各国读者熟知并获得了国际大奖;一批汉语教材被各国学校使用,成功进入所在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一批哲学和社会科学著作进入了剑桥文库等世界知名文库,被世界知名高校图书馆馆藏。
严格地说,图书走出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一个成功走出去的出版物,都在走出去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需要多年、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正如我们引进国外的优秀出版物,也不是简单地拿来,而是需要大量的市场调研和运作,才能让其适合中国读者阅读,从而在中国图书市场上取得成功。
因此,凡是能走出去的图书,首先必须是内容优秀的图书,正如打铁先需要自身硬一样,自己都看不上的选题,怎么能奢望在国外读者中找到知音呢?走出去的选题,创作需要“有高度”“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有持久度”。中国故事要学会国际表达。也就是要把我们的价值观和理念,通过外国读者所能接受的形式,很好地融合进去,而不是生硬地展现。
走进去、融进去,就是真正让我们的优秀出版物所体现的价值观得到各国读者的认同。走出去的出版物在聚焦展示传播中华文化的声音时,也要充分考虑各国的文化元素,生活环境,拉近与读者的亲切感。还应具体分析受众群体的感受和接受度、理解度。
近几年,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陆续进入欧美市场。但是由于翻译和文化差异的原因,欧美读者无法深刻地感知作品所反映的文化特色,此时关于爱情、亲情、友情和超级英雄等世界通用的选题就成为了我们重点发掘的对象。如《狼图腾》关注了人与动物如何相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如何融合等通用话题,这也是它在国外取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
据业内权威人士分析,中国少儿图书走出去者多,真正走进去、被世界儿童喜爱的图书,却是少之又少。反观国内,《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引进版作品已经成为家长和孩子心中的经典作品。这些图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主要是因为作品的儿童本位,贴合孩子心灵成长需求,能够润泽儿童心灵。这个现象至少说明,国内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并没有被国外的少年儿童所熟知,走进外国小读者的心中。
有人指出: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走进去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要想实现走进去,从创作环节到翻译环节,再到出版发行环节都应该发力,但是最重要的一定是创作本身。更为准确地说,我们的作者在创作上一定要有国际视野,让自身的作品有更多的思维、想象的张力。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本来是儿童文学作品,却能得到全年龄读者的喜爱,其衍生品——服装、玩具、电影、食品、游艺等收获了无数国人的追捧,这一现象需要我们的高度关注和研究。
03
充分利用数字出版发展的机遇,加大走出去的有效供给
如今数字出版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的读者正在利用数字出版的发展红利,享受着读网、读屏所带来的快乐。
面对这一全球出版大趋势,过去习惯以纸质书为出口载体的国内出版机构,也顺势而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书、有声书进行图书走出去,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由于疫情的影响,国际出版业的线下交流受阻,但是线上的交流会强化。越是到了紧要关头,就越能看到那些未雨绸缪的出版机构走出去的转型,不只是纸质书的输出,还有很多量身定做的数字出版物,特别是来自中国抗疫声音和方案的优质出版物的有声书、电子书的输出,都是成功的个案。
中国图书走出去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但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大方向,也是中华文明与各国文明有机融合的重要举措。在这个漫漫征途上,难免荆棘丛生、举步维艰。不过,越是这样,越需要有为的出版人勠力前行,有所斩获。
作者简介
赵强,曾用笔名朝翔、远航、公随等,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专栏作家,曾在出版业工作近40年,在多家出版机构任职。多年来,共策划、主编、责编少儿、文艺、社科、科普等方面读物300多种。
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其中,近年来尤其关注出版业的走向与行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热点,发表有出版评论300多篇。同时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发表了大量的社会评论。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本文来源:北京开卷(公众号)
标签:
中国
图书
亟需
解决
TA的其他文章
【街谈巷议】莫让“知识快餐”冲淡了思考
《良辰美景好时光》热播,安徒生&翘摇初合作
与其低头找IP,不如扎根生活
刘梓洁:写作如旅行,更像一场修行
新书《楼兰啊,楼兰》发布:再现神秘楼兰兴衰史
乱世狂刀谈在网络文学创作中的成长与感悟
网易蜗牛读书走进成信大 “新青年演讲”传递阅读力量
细节,小说家抗衡ChatGPT的利器?
相关帖子
•
视频号会是图书营销增长的最后一个平台机会吗?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
《中国校园文学》专刊征稿
•
图书市场仍在下行,短视频电商能量“见顶”|中金易云2024上半年图书市场报告
•
2023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发布
•
《2023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发布 我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超5亿
•
《十日终焉》让我看到中国网文的新趋势
•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发布2023年度最受欢迎十大作家和十大作品
•
80-300元/千字 |「美丽中国」杂志长期征稿
•
中国现代文学馆“梁羽生文库”开放查询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