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读书人别把头脑外包给机器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7-10 11: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互联网的好处,一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材料,二是甚至可以纠正前人的错误。但是坏处也有,有的时候会带来现代学者的“虚骄”。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尤其要去遵奉伟大的传统,去阅读经典。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方式有何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和心态会有何变化?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捷的同时,该如何更好地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更多更美好的事物?移动互联网时代,经典阅读离我们是更近了还是更远了?日前,复旦大学中文系两位古典文学教授汪涌豪、傅杰在上海思南公馆作了一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的讲座。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给我们带来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人人受惠于互联网。”两位学者都肯定了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生活、对学术研究的便利之处,但同时更着重指出,人们要警惕自己可能已经受到了互联网的负面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阅读方式和阅读品位所带来的改变和影响,都不容乐观。“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尤其要去遵奉伟大的传统,去阅读经典。”汪涌豪说,“在一个冗余的时代,人们尤其要懂得选择,要有对现实奋身一搏的勇气,不随波逐流。”
互联网便利之弊:学者变得虚骄,学问越来越不值钱
傅杰教授长期在复旦中文系开一门必修课《〈论语〉精读》,后来开了一门选修课,《钱锺书〈管锥编〉选读》。十多年前,每次开课前半年,他就要跟出版社、书店打招呼,请他们进一百本杨伯峻《论语译注》,要不然学生就可能买不到指定参考书,影响上课效果。但现在,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电子版《论语》《管锥编》,给教学带来很多方便。
“从学者角度来讲,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就太多了。有学者比喻说,不用互联网的时代就像骑单车,有了互联网就像坐上了高铁,因为你查阅资料的时候方便太多了。”傅杰说,当年文献学家余嘉锡先生写《四库提要辨证》,把《四库提要》里面的错误一条一条指出来。他能做这个学问,一是因为他的学问没得说,绝对是近一百年少有人能及的文献学大师,第二个便利是他是故宫博物院的,他能看到《四库全书》。后来杭州大学古籍所崔富章先生也写了一本《四库提要补正》,因为他原来在浙江图书馆当副馆长,能看到《四库全书》,别的人看不了。但是现在,我们查《四库全书》太方便了,电脑一搜就是。结果现代《四库全书》变成了他们指导研究生做论文的时候最害怕的东西,为什么?《四库全书》是清代抄本,而且清人抄的时候有些地方作了改动。所以从版本学来讲,如果有好的版本,这个书一般不是《四库全书》本,需要找更古老、更准确的版本。但现在的文献学学生从硕士到博士,引用资料用的几乎都是《四库全书》版。
傅杰肯定了互联网作为查阅资料的工具给学者带来的巨大裨益。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纠正清代很有名学者的错误,甚至可以给钱锺书这样博学的学者做补充。比如王安石有句诗:“春风又绿江南岸”,传统研究中一般这样描述:“绿”字本来表示颜色,王安石在这里用作动词,一下子整个江南岸都绿了,多好等等。而钱锺书在《宋诗选注》里说,唐人早就用“绿”做动词,来形容春天的到来,钱先生举了四个例子。当时一般学者研究宋诗都没钱锺书先生那么解读,就觉得钱先生太令人佩服了。但是现在的人只要从互联网一搜,就可以轻易跳出十几个唐人将“绿”用作动词的例子,比钱先生的例子要多得多。所以说,互联网的好处,一是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更丰富的材料,二是甚至可以比前人更有“识见”。
但是坏处也有,有的时候会带来现代学者的“虚骄”。今天有学者说,我们通过互联网掌握的史料可以是吕思勉、陈寅恪这些历史学家的一百倍。问题是,你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像钱穆这样从小熟读《论语》的学者对孔子的体会,跟没完全读过《论语》,靠互联网搜集材料、中心词的人相比,做出来的学问是完全不一样的。推而广之,不仅研究孔子,任何关于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很多论著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厚,但书读起来的味道不够醇厚了。最值得读的还是陈寅恪的书、钱穆的书、钱锺书的书。
傅杰从古典学的角度,对互联网带来的治学风气之弊表达了忧虑。“现在的学者很多已经没耐心看一部完整的书,都是碎片的印象。”今人跟古人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古人读书不容易,要抄、背。宋代伟大的学者朱熹就说过,宋代有了印刷术,得书容易之后,学者就不肯花那些背功、抄功了。到复印机出现的时候,学者的材料占据越来越多,但对材料的消化、融会贯通所下的工夫越来越少。后来互联网出来了,情形更不一样,资料都在互联网上,我们带着一部手机,就可以随便搜索,还可以随便听。
所以,治学形式上从背-抄-读-看-查-听,发生了很多变化。
另外,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下,学问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因为出书太容易了。“以前的大学者,比如说宋史大家邓广铭注《辛弃疾》,那是研究一辈子的心血,先编辛弃疾的年谱,然后注他的词,一首词一首词把它考证清楚了。现在的年轻学者拿一个比辛弃疾大得多的宋人集子,依靠互联网,马上就作注,一注出来就出版,一注就多卷本,一个人注多本,哎呀学问太大了。但是你看邓先生的《辛稼轩词编年笺注》,他注出来的很多地方都是我不知道的。现在很多学者所谓的注,他注出来的地方我也能很方便地查到,我查不到的地方,他也不注,因为他也查不到。”
“在阅读形式和读书心态上,互联网都给读书人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从一个传统读书人的角度来说是万劫不复的。”傅杰说,“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变化太快了,二十年前根本想不到世界会是今天这个样子,而二十年之后,互联网将会对传统学术、传统读书人的心态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还真不好说。”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