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人民日报:国内科技期刊为何"多而不强" ...
返回列表
人民日报:国内科技期刊为何"多而不强"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8-2-5 15: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补齐国内科技期刊“多而不强”这块短板,既要做管理的“加法”,优化科技期刊运营机制;也要做考核的“减法”,扭转不合理的论文评估、奖励办法
不久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
出版
物总量最多的国家。总量攀升固然可喜,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涵盖各学科的科技期刊体系,跻身期刊大国行列,却远远称不上科技期刊强国。一个突出不足,就是缺乏高质量、有国际影响的期刊。
中国科协一项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高达5000多种,可被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不到200种,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很大。高水平的科技期刊数量和质量满足不了科研成果产出的需要,很多在本土产生的优秀论文只好远渡重洋,转投“名门”,造成“肥水流入外人田”的尴尬局面。缺乏在国际上有分量的发布平台,重大成果首发权不足,使我们在国际科技界发声时多少有点底气不足。
我国科技期刊在学术质量、出版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不尽如人意,有诸多影响因素。我国的期刊管理体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其后虽历经几次改革,但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依然不够灵活,行政管理思维较重。同时,科技期刊涉及的管理部门比较多,条块分割、分散办刊、重复办刊的现象比较突出。在“小、散、弱”的运营模式下,集团化建设步伐缓慢,市场化程度低。相对陈旧的管理机制,使得科技期刊很难适应现代出版运行机制,塑造自身的内容和专业优势。此外,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使科技期刊提升质量动力不足,有限的人、财、物有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现实的科研管理中,我国对科研人员的评价和考核又过分看重SCI、EI(工程索引)等国外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一些高校院所还对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予以重奖,这些奖励通常远高于在国内期刊刊登文章。有些高校院所还把在SCI发表论文与获取学位和职务晋升等挂钩。“重外轻内”的考核机制之下,大量优质的稿件外流,进一步挤压了国内优质期刊的份额。
毋庸置疑,鼓励并引导国内科研人员在国外知名期刊发表成果,对增强研究显示度,促进国际交流,倒逼国内科技期刊提升办刊品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片面强调论文的“出身”,以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衡量论文的学术水准,就会扭曲为一种简单粗暴的评价,反而不利于引导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在运行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双重困境中,国内科技期刊办刊经费紧张、专业人才匮乏,反过来又影响期刊质量提升。如此反复,久为沉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国内科技期刊的短板,相关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国内科技期刊发展。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也要看到,补齐科技期刊这块短板,需要多方努力,内外兼修,才可能标本兼治。既要做管理的“加法”,优化科技期刊运营机制,也要做考核的“减法”,扭转不合理的论文评估、奖励办法。相信在各方协作下,我国科技期刊将逐步走出“多而不强”的窘境,成为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发布平台。
TA的其他文章
两会声音:加强对文学原创著作权保护力度
90后长大了,文学新生力量悄然崛起
徐则臣:一寸光阴 一分年味
专访白先勇:现在雅俗不分,这是我们的危机
“哈利·波特”前传手稿被盗 罗琳寻求粉丝帮助
影视创作“剧本工厂”正流行
清华历史系硕士为什么开“卖”历史的小店
光明日报:现象级作品岂是炒出来的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4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