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思想高地]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8-4-2 13: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摘要]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既因为男孩长大后不像女孩那样贴心,也因为进入婚姻的小俩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明显比男方长。
某调查显示: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既因为男孩长大后不像女孩那样贴心,也因为进入婚姻的小俩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明显比男方长。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视觉中国/图)

不久前,几张微信聊天截图在社交网络上走红。
这是一个儿子和母亲的聊天记录。在微信搜索框里输入了儿子的名字,弹出无数妈妈发来的信息:儿子起床没/上班没/吃晚饭没/在干嘛/在忙吗/在哪儿....
这些聊天记录中,母亲发了好几条,儿子才回复一条:“好”“没有”“知道了”。更扎心地是,儿子聊天页面上的“妈妈”,后面有免打扰的图标,也就是说,儿子把妈妈的微信声音给屏蔽了。
不少男同胞表示,他们和自己母亲的聊天也是这一画风,难怪社交网络上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女儿还窝心点,生儿子的下场是,妈妈老了连聊天的伴儿都没有。
但也有网友表示,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却也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生活。而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二者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面对父母微信的狂轰滥炸,他们到底是回不回,聊不聊呢?该怎么回,又该怎么聊?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如今,虚拟社交的方便、即时、快捷,逐渐取代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新华社/法新/图)

父母的爱如潮水,也是“负担”
我们身边的很多父母,爱子女到为子女而活的地步。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儿育女,他们在孩子身上投注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和心血……总之,就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人生的唯一重心就是子女。
这种奉献出自己全部的爱,自然是令人感动,我们的文化中也始终在歌颂这样的爱。但也不会讳言,这样的爱建立的前提是,父母没有精神独立,他们没有自己的生活。他们只为子女而活,一切都奉献给了孩子。父母也将自己全部的热情、希望和喜悦,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关心孩子的一切,担心着孩子的一切,也参与决定了孩子的一切。
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具备独立的思想,并拥有自己的生活后,他们渐渐不再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爱了;虽然父母的世界只有他们,但他们的世界中,父母只是一部分。这时,父母无孔不入的关心反倒成了他们的负担。父母将全部的精力投注在他们身上,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回应父母的关注,许多人渐渐感到不堪其扰。
网络上有太多类似的父母和子女聊天记录截图,呈现出的局面常常是这样:父母一天要给子女发多条微信,从早安开始,关心饮食起居,关心工作情况,关心回家了没有;子女若没有及时回复,父母就会有种种追问,种种担心;子女若始终没有回应,电话很可能就追过来了;电话肯定得接,否则之后肯定又有无数个电话……
父母关爱子女的心情可以理解,回复一条微信的确也不需要多少时间,可问题是,很多时候我们一天很忙,的确没有办法随时回应父母的种种关切,并且父母的问题常常是连环式的,她问吃了没,你说吃了,接着她肯定问吃什么,是不是叫的外卖,等等。在一个节奏如此快、信息严重过剩的时代,许多年轻人是有微信新消息恐惧症,一看到无数的待回复消息就觉得亚历山大;这时父母再来个连珠炮式的发问,他们不免感到疲惫。
父母有父母的需求,子女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这一矛盾到底该怎么处理?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面对父母微信狂轰滥炸,你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冷漠男”还是“妈宝男”
从网络上的留言可以看出,许多年轻人,尤其是男孩子,选择成为“冷漠男”。首先把父母的微信设置为消息免打扰,即便父母一天发十条消息,他们也听不到提示音,眼不见心不急。等到得空的时候,才打开消息框看一下,再一并回复父母的所有提问,最后补充一句,很忙,在忙,不要担心。有的更夸张了,干脆不回,或者隔了好几天才回复一次。
“冷漠”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己独立的生活,避免了父母过多的担心和干涉,当父母的爱得不到热切的回应时,他们慢慢地也就冷淡。这样的做法很理性,不过也的确有冷漠之嫌。许多父母过度关心子女,因为爱,也因为情感上的寂寞,他们并不会因为子女们对他们的冷漠,就一下看开人生,像老外一样老了就开始环游世界享受人生。子女的冷漠,加剧的是他们情感上的寂寞和孤独,也极可能让他们感到难过伤心。
这个时候,“生儿子不幸福,老了连聊天的伴儿都没有”的调侃,倒成了一种事实。在一项名为《新经济时期的子女性别和父母幸福感》的课题研究中,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研究在采集了国内72个地级市4309个家庭的样本之后,发现“生儿子的父母,在儿子长到17岁至30岁期间,幸福感明显比生女儿的父母要低”,既因为男孩长大后不像女孩那样贴心,也因为进入婚姻的小俩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明显比男方长。
不过也有极少数的人,依旧跟父母无话不谈。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发来微信,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回复;无论父母问什么,也都有问必答;每天午休或者晚上洗澡,还总担心错过了父母的微信,让父母担心……这样的男孩当然是非常孝顺贴心了,不过也有人担忧,他们会不会是传说中的“妈宝男”?
“妈宝男”指涉的是这样一群人:一把岁数了还是妈妈的好宝宝,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是对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就像妈妈手中的提线木偶。每个妈宝男背后,都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她们为子女付出一切,操心着子女的一切,也控制着子女的一切,即便子女成人了,也依旧习惯窝在她们的羽翼下,没有办法独立。当子女长大后,父母仍旧不愿意放手、不舍得放手、不懂得放手,子女如果也听之任之,甚至习以为常,那么他是否有能力成立新的家庭,开始新的人生,则很令人怀疑了。
父母在微信上对子女“狂轰滥炸”,其实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很多年轻人感到困扰,其背后折射的是两代人之间不同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矛盾与冲突。父母依旧是传统的父母,但子女已经是新时代独立自主的个体了;子女们既不想冷落父母,想给父母更多的关心,又不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被过多的干涉,成为父母的提线木偶。可难就难在,这个度该如何把握,该如何在满足父母情感需求的同时,又能确保自己最大限度的生活空间。
无论如何,子女们应该做更多的努力来调试这一冲突,毕竟父母已经为我们努力了那么多年了。无论是冷漠男还是妈宝男,显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是否可以在二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比如跟父母约法三章,每天只发一条信息报平安即可,每周给父母打一次电话聊近况,其余时间让自己好好忙工作或其他?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