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听书" 用耳朵"阅读"的时代来了?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8-4-19 17: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用耳朵“阅读”在一部分人看来已经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面对“看”和“听”,你会怎么选?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昨天公布了第十五次全国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两成以上受访者有“听书”的习惯,其中移动有声App平台已成为听书的主流选择。值得关注的是,用户对内容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成为倒逼有声读物行业和听书平台升级的最主要动力。
timg (1).jpg
移动终端电子消费,“看”已不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

很长时间以来,一说到阅读,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图书馆、书店里捧读书本的人群;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Kindle、手机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随之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移动终端阅读,但无论如何,这都还属于“看”书的范畴。

数据显示,“看”已不是阅读的唯一方式。2017年,中国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至 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为22.7%,与成年人基本持平。“移动有声App平台”是最受欢迎的“听书”途径。近年来,知乎、果壳、喜马拉雅FM、得到、百度小课等网络付费平台相继出现,听书成为这些赛道上的重量级“选手”。

不同年龄段,“听书”介质不同,喜欢听的内容也不相同。数据告诉我们,在有过听书行为的成年人中,选择“听故事 (情感故事、少儿故事等)”“听评书连播”“听图书节选或连载”的人较多,分别为41.2%、39.1%和26.9%。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听书?一些“听书”者表示,眼下人们变得越来越忙碌。让人拿出大块时间去读书并不太现实,但同时,人们对学习的需求又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听书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不容忽视的是,这部分人群中,从“听书”开始,对某部作品、某个学科领域、某位名家产生兴趣,进而购买纸质书进行深入阅读的人并不在少数。

虽然“听书”需求逐年递增,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不习惯这种“阅读”方式,其中,下载App后发现并没有推送里号称的那么吸引人,是很多人放弃听书的主因。

学者开讲,文学解读跑赢“成功学”“心灵鸡汤”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前几年,通过“听书”来学外语的成年人数量大大减少,文学艺术和其他非功利成分的听书阅读在不断增加。随着这股听书浪潮的兴起,谁来读书也有了新变化———许多作家学者开始走进录音棚,成为听书的内容提供者。就在不久前,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家格非解读古典名著的音频课正式落户网络。紧接着,作家毕飞宇推出了首部音频节目 《毕飞宇和你一起读经典》,成为付费听书的新话题。这两位实力派作家的听书“处女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站在“风口”的网络听书平台。

有业内人士表示,移动有声App平台逐渐走出了“碎片化、娱乐化、盲目收割粉丝”的初阶段,如何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内容品质需求,是对现阶段“听书”平台提出的新要求。“名作家讲名著”和“知识类课程化内容”,成了各大平台最需要争抢的资源。去年,作家白先勇上线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最终的流量统计中,这个以讲解古典文学为主的“听书”节目,跑赢了同在付费听书平台上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类节目。

听书模式的流行,让一些学者、作家,那些本来神秘地躲在书本后的面孔,更多地为人所识,甚至不可思议地成为“网红”。有专家认为,在我们的高校、研究机构中,其实有非常多有才华、有思想、口才相当了得的教师、学者,他们固然可以通过讲课来传播自己的知识、思想,但范围毕竟很小。有了“听书”这样的渠道,他们的学生成倍增长,一堂“课”往往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收听,这也为那些传道授业解惑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4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