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写手服务区
›
历史文化
›
《诗经》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
返回列表
[历史]
《诗经》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9-11 20: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诗经》最初只叫《诗》,孔夫子提到这个《诗》的时候称它为“三百篇”,实际上是三百〇五首。这些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流传下来的诗歌。
《诗经》三百〇五首里面,最早的,可以早到周朝以前商朝的末年;最晚的,可以晚到西周周平王的时代。其间的时间跨度至少有六百年,六百年间的这些诗歌,当时就叫“诗”。在这以前,没有“诗”,“诗”这个字专门是为《诗经》造的。
从汉武帝起,就把“诗”称为“经”,所谓“经”,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什么为纲、纲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社会文化,需要有纲领性的东西,就叫“经”,所以汉代就把它叫作《诗经》。
这个“诗”字,最初造出来使用的时候,并没有预先下一个很准确的定义。根据诗这个字的字形,它的右上部我们现在写成“土”的那个字,实际上不是“土”字,是“之”,“之乎者也”的“之”,“之”是动词,由此到彼就叫“之”。那么根据“之”这个意思解释,“诗者,志之所之也”,就是你胸中的某种志、愿望,相当于英语的“will”,把它拿来语言化,让它表达出来,从内到外,就叫“之”。所以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意思翻译出来,就是说一个人的愿望表达出来就叫“诗”。
那么这些诗是怎样来的呢?
这些诗是周朝初年,就是周武王、成王那个时代,王宫里面专门派官员出去到民间,到全国各地搜罗流行歌曲,拿到王宫里边来,有专门的人士来诵读,来吟诵,来唱。
到春秋时期,孔夫子个人对诗歌有特殊热爱。孔夫子一方面是热爱这些诗,另一方面他有种文化担当,他觉得这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东西,有人情、有社会现状、有喜怒哀乐的东西千万不要让它丧失了,要把它们记下来。
孔夫子归纳整理后,剩下三百〇五首。这三百〇五首,孔夫子把它拿来当教科书,因为他办了个大学,要学诗。当时学诗除了学习书法、陶冶性情以外,还要了解人情、世态、社会变迁,所以不是纯粹地为艺术而艺术,是有一种社会文化的关怀在里面,这就是孔夫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去整理这一部《诗经》。这部《诗经》整理出来,哪怕只是这一件事情,都足以叫孔夫子不朽,因为这一部《诗经》有人类的意义。
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焚书,烧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史记》上说的是“《诗》《书》及百家语”,《诗》就是这三百〇五篇的《诗经》,书就是《尚书》,除了这个就是其他诸子百家。《诗》是第一个,在暴君秦始皇眼里,《诗》是首恶,为什么?因为《诗》中间充满了个人的倾诉。
但是要晓得,早在秦始皇以前,春秋战国时代,《诗经》那个时候不叫经,就是诗的这个教育,所有的贵族子弟都要读,你把书烧完了,他会背的,他还要教给他的下一代。所以,秦朝一亡,这些藏到夹墙里边的《诗经》就找出来了,一部一部的。
这件事情想起来我们心头会非常激动,你就知道有一种东西名叫文化,这种东西不是任何力量能够摧毁的,就像戴望舒的诗写的:“一切美丽的东西永远不会消失,它们像冰一样的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的开放。”《诗经》就是这样,灭绝不了,所以今天我们还能够坐到这里来闲谈《诗经》,我告诉各位这实在是一种幸福。(节选自《诗经点醒》)
TA的其他文章
浅观白金大神最新一批预热新书,扑街该何去何去?
95后网文大神齐佩甲:网文的内核就是“好看”
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强化IP交易功能
《三体》动画全球开播在即 中国动画出海能掀多大浪?
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揭晓,莫言等获奖
余华:我又成了文坛新人
刘慈欣科幻小说与当代中国的文化状况
中国悬疑推理小说《死亡通知单》英文版在美上市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