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题材写作要向网文学习?埋梗、讲故事缺一不可
半自传式小说《上海繁华》,描摹了外地农家子弟来沪奋斗拼搏10余年的酸甜苦辣;《中国铁路人》以一线建设者的眼光,讲述了从沿海滩涂到高原深岭的高铁建设之旅;《规培医生》文如其名,通过几位医大毕业生的经历,揭开了医院这个特殊空间在当今社会中的真实生态。这群写作者都是非科班出身的网络作家,恰恰是他们,在键盘的敲击声里,踩中了时代的步点。如今,一大批贴近生活与社会热点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正喷涌而出。由阅文集团主办的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日前在沪收官,相比上一届,参赛作者增长了32.5%,参赛作品累计达11800部,增长了31%。
写作是小人物的现实
近年来,“现实主义热”的持续升温让内容市场实现了现实题材的回归,网络文学领域概莫能外。据统计,2018年上海网络文学产业营业收入47亿元,比2016年增长17.5%。与此同时,仅阅文旗下起点中文网现实题材占比就超过了60%,与以往“玄幻”题材霸榜大相径庭。
当现实的养分注入网络文学的土壤,网文的表达边界被进一步拓宽。通过一位位行业亲历者的书写,警察、医生、教师或者铁路工人的生活,有血有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信手拈来的行业术语,如数家珍的行业特色,字里行间的真情流露,让这一份书写增添了现实的厚重感。“网文始终要有兼职作者的一席之地,他们写自己的行业或亲身经历的故事,难度比凭空想象小很多,并且有助于读者群的拓展以及打破网文的套路化症结。”起点中文网副总编李晓亮说。
获本届大赛特等奖的《上海繁华》,以作者“大地风车”自己为原型,讲述了“新上海人”的十年奋斗史,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的风雨变化。“写作的起点在前年冬至,我约了一个在七宝的朋友,车开到吴中路、吴宝路交叉口,我就不自觉向右转弯,那条路不远处是2005年底我刚来上海时居住的地方。”“大地风车”形容,那边是一个城中村,房间五六平米,里面只有一张铁床,而他在这里住了三年。“老房子还在,马路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那一刻,突然就想把我的经历写下来。”
这些写作者大多以“小人物”自居,但正是他们,笔耕不辍,勾勒、记载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揭开了诸多不曾被足够关注的行业细节,进而铺陈出祖国建设的全貌。于是我们看到,“恒传录”的《中国铁路人》关注投身铁路建设的“铁路人”;“人参胖娃娃”的《向前一步》讲述北漂女青年的职场与生活;《他从暖风来》以“建筑铁军”龙建集团成功中标国家援非重点工程索洛托AS63公路项目为线索,塑造了一位女性成长的历程;“唐四方”的《戏法罗》则从作者熟稔的曲艺题材入手,在波澜起伏的历史背景中,以民间艺人的故事突出家国大义。
需提升网络小说的文学性
现实题材为网文增色不少,而网络文学所熟悉的写作方式、表达架构,又何尝不是令现实意义的表达多了一个独特的载体。
“整个文艺的各领域,现实主义作品都在呈现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说,近期热播电视剧《大江大河》即是一例,“很明显的现实主义热在内容创作领域兴起。”以现实为底色,讲故事见长的网络文学势必更多一分厚重,少一分悬漂于幻想之地的空浮。在黄平看来,现实主义和网络文学,两者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现实主义写作要向网络文学学习,学习埋梗、桥段设置以及鲜明的读者导向;在技巧层面,网络文学也要向传统写作学习,现实主义文学产品的语言优美、精炼,有着叙述上的复杂性,要尽可能提升网络文学的文学性。”
在此前的大赛评审过程中,就有专家提到,尽管现实题材写作越来越受重视,但真正意义上品质优秀、货真价实的精品还颇为少见,行业出现多而杂的现象。提升网文叙事的多样性,让网络文学的语言更经得起推敲,是在等待“精品”的过程中必须要走的一步。
此外,黄平也表示,谈现实主义,归根结底是探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不是说一定要依附于某个题材,某个职业的人,读者最终想看的是超越职业身份的丰富人性。”唯有以情动人,以人性激起共鸣,小说才拥有了关照现实的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