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欧美文坛的他,很早就掌握了许多作家一生追求的东西
有“美国文学神话”之称的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叱咤文坛半个世纪,几乎拿遍了所有重磅的欧美文学大奖,诺奖呼声也一直颇高。早在去年5月罗斯去世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已拿下菲利普·罗斯全部作品版权,包括长篇、中篇、访谈录等31部作品。今年《菲利普·罗斯全集》中译本先推出了8种,包括“祖克曼系列”(《鬼作家》《被释放的祖克曼》《解剖课》《布拉格狂欢》《退场的鬼魂》)和“凯普什系列”(《乳房》《欲望教授》《垂死的肉身》),译者阵容强大,囊括董乐山、郭国良、姜向明等翻译家。“写小说并不是一条通往力量的道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小说只是让读者有些东西可以读。最好的情况是作家改变了读者的阅读方式——阅读小说是一种深层的独一无二的快乐,它是一种让参与者全情投入的神秘的人类活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理由。”菲利普·罗斯曾这样剖析创作心路。
罗斯是非常本土化的作家,他的小说探讨了美国困境,但个人风格比厄普代克更极端强烈,阅读他的作品,能够对美国当代社会有较深入的了解。罗斯一生的创作,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年到1969年,处于现实主义阶段。这10年中主要的作品有《再见吧,哥伦布》《放任》《当她顺利的时候》和《波特诺的主诉》。第二阶段为整个1970年代,以模仿现代主义风格为主。这10年中的代表作品有《我们这一伙》《乳房》《我作为男人的一生》以及1977年出版的《情欲教授》等。第三阶段从1979年开始,以《鬼作家》为转折,走向了后现代主义实验写作的阶段,风格更趋多样,甚至打破常规,杂揉各派,自出机杼。
他的作品中既具有犹太人特点的孝顺父母和关怀家庭的温柔描写,也充满对背叛家庭和族裔的叛逆书写。整体基调是灰暗的,充满了发达工业社会里普通人的失望、彷徨和彻骨的凄凉。
罗斯很早就跻身美国一流作家行列,曾在1960和1995年两次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1998年获普利策文学奖,2001年获卡夫卡文学奖,2007年获索尔·贝娄奖,2011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
罗斯生前获得了评论界几乎一致性的好评,哈罗德·布鲁姆赞美罗斯“祖克曼三部曲”几乎达到了悲喜剧中最高的美学境界。批评家欧文·豪说:“那些许多作家需要终其一生刻意追求的东西——独特的声音、稳妥的节奏、鲜明的主题——看来菲利普·罗斯立即全部把握了。”
2008年上映的美国文艺大片《挽歌》正是根据罗斯原著小说《垂死的肉身》改编,佩内洛普·克鲁兹、本·金斯利领衔主演一对“师生忘年恋”,又温柔又残酷,又不伦又纯洁。“身体所包含的人生故事和头脑一样多”,谁说不是呢?来源:文汇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