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墓笔记》和《鬼吹灯》谁是开山鼻祖之谜
如今卖的火红火绿的两套系列丛书《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相信网上各位早已经熟的不能再熟,那么问题来了“两本小说都是描写盗墓,而且出道时间如此吻合,那么到底天下霸唱和南派三叔究竟是谁才是盗墓小说的开山鼻祖呢?”接下来我这个小小书迷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开山鼻祖之谜。说实话不论盗墓笔记还是鬼吹灯都是我所深爱的网络小说,写这篇文的大前提是我绝对不是站在哪一派别的粉丝身份提出的。
首先想要知道究竟谁才是‘开山鼻祖’,那么就一定要从开山说起。话说这盗墓笔记的开山之人,很大一部分可能既不是《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也不是《盗墓笔记》的南派三叔。这个鼻祖或者是存在于茫茫网海当中,如今还没有出名的ID。而南派三叔和天下霸唱正好看到这种‘盗墓小说’有大可开发的商机,便各自走上了创作盗墓小说,这条不谋而合的道路,而更加诡异的是他们都成功了,几乎在同一时期凭借自己的小说红遍了大江南北。
或者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知道,天下霸唱和三叔都爱上网。我们从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发表在天涯论坛,和三叔的在2006年6月26日以一个218.109.112的马甲在贴吧发表《盗墓笔记》为依据,便可以知道曾经的两位大神都是热爱文网络学和逛贴吧的。当然那个时候他们二人都没有红遍天,但这些表面依据也只是恰恰的巧合,根本构成不了‘抄袭’一说。
因为经常逛贴吧的各位都知道,这边自己登上天涯论坛,那边又同时浏览贴吧,这种现象就是网络文学的最大优势。
既然如此,那么作为读者的我更宁愿去相信另一种推论,就是当时贴吧有少量的盗墓小说出世,刚好又被以上两位作者看到,刚好又萌生了要创作盗墓小说的念头吧。正如俗话说的一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或者这也是天下霸唱跟南派三叔对作品如此相似,但都避而不谈的原因吧。
但作为小小书迷的我,无论怎样也是不能接受的,对于这个开山鼻祖之谜。这就好像大家看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华山论剑一样,到结局如果“说有两大高手在比武,最后他们都不分伯仲打成平手一样。”
所以我觉得,无论怎样都好,盗墓小说的两大派别总要分个高低,排个次序。
既然我们从小道资料中找不出答案,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他们的‘武功套路’中获得些蛛丝马迹呢?于是便有了我以下的更进一步分析。
其中以天下霸唱发表的《精绝古城》、《龙岭迷窟》、《云南虫谷》、《昆仑神宫》、《黄皮子坟》、《南海归墟》、《怒晴湘西》、《巫峡棺山》
和南派三叔发表的《七星鲁王官》、《秦岭神树》、《云顶天宫》、《蛇沼鬼城》、《迷海归巢》、《阴山古楼》、《邛笼石影》
以上就是《鬼吹灯》以及《盗墓笔记》的分列,虽然我现在只看完整部的《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阴山古楼部分,但我想我大概知道这盗墓小说鼻祖之谜。
首先从主线内容来说,两部小说都是讲述一群人因为机缘巧合,投身到‘伟大’的盗墓行业,继而一发不可收拾的盗挖了一座又一座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黄陵、怪墓、神墓之类的。
但其中我可以敢写包票的说,这两部小说确实没有抄袭之说。为何敢这么肯定呢?第一是根据小说中说到的地域差异,人文风土,出产古物。《鬼吹灯》更倾向于北方性质的,而《盗墓笔记》则更倾向于南方性质,这好比是南方人和北方人之间的差距,是差天共地的。天下霸唱的鬼吹灯自开始来大多描写北方的穷山恶水,高山洞窟,而南派三叔大多描写南方的温软潮湿,水乡沼泽。明显的这里边的分歧是一个作者怎么也模仿不来的。
但他们两位都异常统一的写到了昆仑山,写到了南海,那么是不是我的论证就不成立了呢?我觉得也不是,因为网络素材这东西上网一搜一大把,既然他们两都要写盗墓类小说,而且又都是论坛出身,那么偶然走到一起也不是出奇的。
从结构上说《鬼吹灯》是严谨的,头尾呼应能够自圆其说,其中天下霸唱还创造了很多大家不能想象的盗墓专业词汇,和自成一格的墓穴系统。
而南派三叔呢,则以搞笑读者见长其中不乏许多无聊至极、低俗下三滥的趣味段子,但搞笑也是一种天赋,不信大可以让天下霸唱来写几段三叔式的搞笑段子试试?所以这些也是他们各自修行得来的正果。
那岂不是又打了个平手吗?这是读者们所不能忍受的,但我还是继续了再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只要稍稍去想象一下,既然他们要写小说,那么自然就需要到盗墓素材这种东西,我们反向的逆推一次,盗墓素材是否会带给我们新的突破口来证明谁才真的是盗墓开山鼻祖呢?以下我会复制黏贴网上搜来的一些有趣资料……
从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盗墓大分为南北两派;南派墓穴以砖室墓为主;精于技术的南派又以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并作用各种技术与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盗挖古墓;又以望闻问切见长。提到以上几点大家可能立马会想到一个人——摸金校尉?胡八一。
再来说说北派,他们以工具,利斧,凿,耜,锹,镐,镰刀等,以不用太多的技术含量,单纯依靠工具锋利进行的盗挖古墓。提到以上几点大家又会想到一连串小说人物——吴邪,胖子,三叔。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擅长写北派作风的三叔为什么其笔名为‘南派三叔’呢?其中更有趣的一点是三叔提出他的笔名是根据小说中的三叔而取得的,既然南派以精细盗墓见长为什么就看不到一点摸金校尉的影子呢?
说到这里相信有认真的读者自然能明白这其中的玄奥之处了吧?
——以上仅为小小读者的一家之谈,欢迎拍砖,欢迎灌水。 网友回复:
鬼吹灯 ·2006年1月,作者天下霸唱在天涯发表《鬼吹灯》。
盗墓笔记 作者: 南派三叔 开始创作时间: 2006年7月6日
如对你有帮助~还请及时采纳~
网友回复: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有什么联系
2007-10-16
因为两本书几乎是同步看的.我几乎被弄迷糊了.
疑点如下:
一,都有一个胖子出现,且该人姓”王”,讲话风格相似度90%,爱和”革命”这样的词扯上点关系.连性格都类似.他还好自称”胖爷”
二,<鬼>中胖子是跟胡八一的,那么他也该是北派摸金的了.而<盗>中胖子古墓出场后说了句”你们这些南派倒斗的..”而且胖子有在墙角点蜡烛,分明是北派摸金的作风.
三,两书都有提到”云顶”~~~
四,<鬼>第二部和<盗>的文风类似,只不过一个是讲北派摸金,一个是南派倒斗.说是跟风模仿之作,我却觉得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笔.
综合以上种种,我想知道两书的作者是一个人吗?还是说<盗>是<鬼>的同人或者衍生?会不会是天下大人换了个马甲跑来写<盗>,打算转换下心情了?两书我都是最近才接触的,疑问很多啊,各位能人高手能否为不才一解心中疑惑?
分不多,就能悬赏这么多了,小女子先谢过各位.
继续回去翻书
盗墓南北派素材:
北派”与 “南派”——两大盗墓派别
王宇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和讯读书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资源丰富。地域的不同、气候的差异,造成各地地貌土壤的巨大差异。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水利条件造成墓葬埋藏条件的不同,进而导致不同地区间墓葬结构、材质的差别。针对不同的墓葬,盗墓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经年累月,形成了两大派别——“北派”与“南派”。
南北墓葬的差异
南北方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差异,造成了北方和南方墓葬的不同。千百年来,南北方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传承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多为土坑墓。北方的中原地区以黄土为主,土质较黏,因此墓葬形制除土坑墓之外,还有洞穴一样的土洞墓。南方地区由于土地沙质,土质比较松散,难以挖凿洞穴,所以墓葬多为土坑墓。
先秦时期,礼制逐渐形成,等级规范化的同时,南北方墓葬文化特征的差异日渐明显。两周时期,北方除周王朝统辖区域外,主要诸侯国有三晋、秦国等,南方的诸侯国主要有楚国、吴越。三晋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秦墓的最大特点是在地面向下挖一个竖穴,再在竖穴底部横向挖墓洞来放置木棺。总的来说,北方的墓葬多是土坑墓、土洞墓,墓圹的周围常常会开凿小的龛室放置随葬品,这是因为北方黄土质地黏稠,容易凝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此外,北方大型墓葬内经常有大量的砾石存放在木椁和墓圹之间,这是一种对墓葬的保护措施。南方地区的楚国墓葬对周边文化影响深远,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的墓葬都或多或少吸收了楚国的文化因素。楚墓最大的特点是木椁分做好几个椁室,如君主墓葬的椁室为九个,大夫墓葬的椁室为七个,这些椁室根据位置的不同,存放不同的随葬品。南方地区墓葬也有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由于南方地区水系发达,土壤中水分较多,木椁和墓主人尸体容易腐烂,所以大型墓葬中一般都会放置木炭,墓圹壁上也会涂抹一层青膏泥,其目的无外乎防腐。
两汉时期,南北方墓葬仍持续着前代的差异,北方地区出现多墓室的墓葬,墓室之多有时可达十余个。南方地区则继续流行多个椁室的土坑墓,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便是多椁室土坑墓的典型代表。
进入南北朝,直至隋唐时代,墓葬形制变化的速度逐渐减慢。北方墓葬以土坑墓或土洞墓为主,形制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长方形墓室前有一条墓道。南方墓葬则多为砖室墓。北方土墓、南方砖室墓的格局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传承千年的。
宋代之后,南方继续流行砖室墓,北方则由于长期为少数民族统治,在墓葬形制方面显现了文化借鉴与交流,如契丹族、女真族的圆形砖室墓、蒙古族的秘葬等。南北方墓葬文化的差异致使南北方盗墓者盗墓方法各有不同,经年累月,经验和技术不断成熟、固定、传承,最终形成南北方两大盗墓派别——“南派”与“北派”。
粗放型的“北派”
“北派”盗墓者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盗墓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墓葬所在的具体位置。北方地区土质较黏,所以墓葬多为土墓。针对北方土墓的特点,一种方便而又能快速、准确定位墓葬具体位置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洛阳铲。
洛阳铲是洛阳地区盗墓者惯用的一种寻找墓葬的工具。洛阳铲的端部用金属锻铸而成,截面呈月牙形状。使用时利用惯性将洛阳铲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铲头就能带出土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有经验的盗墓者就能判断此处是否有墓葬。一般来说,有墓葬的地方,洛阳铲带出的土为五花土,没有墓葬之处的土为生土。由于洛阳铲携带方便、用法简单,探测墓葬准确,因此在中原、北方地区十分流行。可以说,洛阳铲是“北派”盗墓的象征。
利斧也是“北派”常用的工具之一,作开凿墓葬时用。尤其是对于汉代有“黄肠题凑”的大墓,利斧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此之外,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经常能在先前被盗过的墓葬中发现凿、耜、镐、锹、镰刀等,这些都是“北派”盗墓者偷坟掘墓得心应手的工具。北方墓葬的盗洞一般开在墓顶正中,盗洞直径大概在0.4米至0.7米,因此锋利的工具对于“北派”盗墓者来说必不可少。
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北派”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单纯依靠工具锋锐,所以我们将“北派”盗墓称为“粗放型”。
安徽淮北市郊的一座东汉中晚期墓葬
汉代时,北方墓葬有洞室墓、砖室墓等,墓室数量增多。到东汉时,中原地区形成了有前、中、后三室的大型墓、双室的中型墓和单室墓这几种墓葬形制。此墓呈东西走向,墓门朝东,前有墓道,由前室、四个侧室和后室组成,券顶、铺地砖和两个耳室的券顶完好无损,两个侧室的券顶已经倒塌。这座古墓遭人盗挖,现已毁坏严重,清理时发现随葬物品大部分已经被掠盗、破坏。
精于技术的“南派”
与“北派”盗墓者相比,“南派”的绝?是寻找墓葬。在寻找古墓的过程中,“南派”盗墓者运用各种技术与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可谓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型”。“南派”以今天的长沙地区为中心。由于南方地形复杂,墓葬埋藏的地理环境多样化,致使墓葬所处环境各有不同,寻找起来相对困难,而南方墓葬多以坚硬的青砖作为建造材料,也使得“北派”中的洛阳铲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南派”盗墓的重点和难点便在于如何寻找深藏地下的砖室古墓。有人形象地用中医诊疗的步骤形容“南派”盗墓技术过程,即望、闻、问、切。
望,就是看风水。墓葬选址都是依风水而定,一般所谓的风水宝地、荫庇子孙之所,如依山面水之处,必然也是墓葬聚集之地。除了风水,墓葬周围的草木,甚至泥土,对于“南派”盗墓者来说,也可传达重要信息。
闻,为闻气味,依气味的不同来分辨墓葬的有无。历代墓葬的填土、墓葬填充物不同,因此墓葬可以散发不同的味道,如秦汉时期墓葬中常常灌注水银、随葬朱砂防腐,而唐宋之后墓葬外侧习惯涂抹青膏泥。这些特殊物质所散发出的气味也许一般人难以察觉,可那些盗墓者却能敏锐地辨别这些气味,从而进一步精确定位墓葬所在地。
问,即与当地老乡攀谈,历史、传说、地名、古迹等无一不透露着遗迹的信息。即使在今天的考古调查发掘中,古地名、古传说仍有价值。例如,有的村庄以“窑”命名,那么就要注意方圆百里是否有过烧窑遗址的存留。而地名中有“王坟”二字的,其地多半有大型墓葬。切,为根据土层来判断墓葬的年代和大小,一般的做法是用工具在地表打几个洞,通过洞来判断墓葬具体方向、大小,然后顺着洞在墓中棺材里摸死者身上的物品。用手摸出土物品,以判断物品的价值大小。
清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一个名叫焦四的广州盗墓贼神乎其神的判断墓地的技巧。焦四他能靠听风、听雷、观草色等方式判断墓葬所在。一天,焦四和其他盗墓贼到郊外寻找墓葬。当时是正午,天空却电闪雷鸣。焦四赶紧让手下人到不同的方位观察雷雨闪电,回来向他汇报。过了一会儿,有一个人回来报告说,打雷的时候,他觉得脚下有浮动,而且地下还有回声。焦四兴奋地说:“那里就有古墓。”盗墓贼们赶过去挖掘,果然下边有一座大墓。很显然,这个故事中焦四一伙运用了“南派”盗墓中的“望”和“切”。
“南派”盗墓者们多是依靠技术寻找墓葬所在,这些技术往往都有科学依据,并非无稽之谈。
环境的差异、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促使南北方文化发展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貌,而千百年来屡禁不止的盗墓行为也在这漫长的发展道路上走向分化。无论“北派”还是“南派”,都因地制宜地将盗墓技术推向各自的高峰,同时也为文明传承带来一波波厄运。
霸唱先在天涯发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