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兒 发表于 2016-12-29 18:00:58

【2017年新年献词】谈读书

  在我看来,展望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

  关于读书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比我能读的人都谈过,比如培根,比如张之洞,比如朱自清,还比如谁谁谁,在这展望新年之际,我也不揣浅陋,随便谈一谈。


  先从我个人的一点读书心得说起。


  杨绛曾经在三联版的《钱钟书集》里说过,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这话我爱听,因为我的过程也一直在成长。

  


  最开始我读书,由于七八十年代的文化众所周知,比较活跃,比较昌盛,比较不单调,于是拜改革开放所赐,种种西化的多元,种种舶来的文化艺术观念如存在如荒诞如表现,才会风生水起,蔚为大观,丰满得好比果实累累的葡萄树,然后被庸俗化后一咬一包水,弄得满嘴都是——一种甜得腻人的感觉,此外就没有什么了。


  牙牙学语后的我当然就无书可读。所以家里的几本马列啊、毛选啊、陈云啊、小平啊、还有几位红色领袖的啊,也就啊啊啊的过来了。


  

  

  

  但我怀着一种朦胧的意识除了几本书摊上的武侠小说,最喜欢的,还是家藏的几本托尔斯泰的《复活》啊、但丁的《神曲》啊、巴尔扎克的《幻灭》啊这类比较前小资的作品。这都是我妈妈那颗“包法利夫人”的心灵喜欢的书。这种层次的书与她心目中的《琥珀》是一样的有价值,虽然她也看不懂,我也就更不懂了。我记得最最喜欢的,还是悲剧女主人公玛丝诺娃那附体在插图中肉感的丰腴的身子留给我的天真而又狂野的遐想••••••于是就这样,又是一阵啊啊啊的这么过来了。


  我个人觉得,很理论(我暂时排除伪理论)的书籍是属于头脑的,它号称可以增强我们的学识;而很文学(我暂且不提伪文学)的是属于心灵的,它也同样号称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这么一权衡,我还是喜欢触摸心灵,其实心灵也只是好听的托辞罢了,在我自以为是看来,真正的理由就是心灵不过是情欲的一块遮羞布。


  很多人像我一样,喜欢文学艺术并非他们声称想了解大自然或者所谓的大千世界,或者要陶冶自己所谓的心或性灵,而是因为他们的寂寞而读书,因为他们的孤独而读书,因为他们对于他们的孤独寂寞无法忍受而读书,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世界无法忍受的让人感到孤独寂寞,感到令人惶惑的陌生与疏离——因此情欲就蠢蠢欲动想有所作为而读书••••••我不否认这个世界有这样讲求心灵或重视理智的人,就好比人的头脑可以分为情感型与理智型,或者左脑右脑不同的分工一样,但更多的此类话只是我们现在的过气科学家,或者小时候的自然老师还有一万年后的国家元首的托辞,他们要把自己的专业与职业与倾向托得更高,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更让人接受或可以忍受,他们就会翘起他们的大拇指,志得意满地感慨道:啊,这个世界多美好••••••


  而我读书的目的恰恰与他们所想的相反。我是因为这个世界非常丑陋而去读书的,我的情欲(广义的)因为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惑,因为看不懂用这个世界铸就的一本大书,于是我想找一把铁锤去翻动这本让我沉重的大书,我想让自己去得出对这个世界的解释,以使我的灵魂得到慰安,如果我有的话;我的心灵得到慰藉,如果我不是没有心肝;我的情欲得到完全的满足,如果这个世界有能够完全满足的情欲。


  

  所以,连我最初的《上下五千年》这种儿童普及读物,其实也不知不觉地、有意无意地,担当了一把铁锤的伟大使命,但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因为实际上我这个人非常渺小,但让一个渺小的人这样那样的情欲得到满足,至少对于这个渺小的人本身来说,又是伟大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句名言,都应该能够理解它所包含的个人魅力:


  你自己的全部生活,自足为一个宇宙,你对这种生活的看法(它就写在你的脸上),就是你对这个宇宙的看法,甚至是你对这个宇宙的解释。


  其实,我也不怕见笑,这所谓的名言就是我自己未成名前的理解之感言,虽然它很明显是有着相当严重的意味,它实际上源自许多与我有着同样看法的人,我无须在这里指出他们的名字,他们拥有也许相当的知名度而不为人所知;这只是因为作为同类人他们是一个生气勃勃的集体,而对于这个宇宙他们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沙、甚至是一缕被人忽略的轻烟、一阵随风飘散的——风。


  所以,关于读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的见解是,尽量读你喜欢的书,老实说大部分的人作为好奇或其他无关紧要的原因去啃读的书,只要你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根本不是你喜欢的书,因为你这不过是凭着这类的阅读去:评职称,弄头衔,或者让你看起来很优秀。如果按照我的读书理论,它根本不涉及你的情欲——你最深层没有矫饰的感情与欲望,在我看来,每个人的情欲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人的本质,就连号称最科学思维与严密谨慎而且逻辑很在行的罗素先生,有人也说了,对于科学,他禀有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崇拜。这股子神秘就是我所佩服的罗素先生的本质。


  所以,关于我的读书理论,我必须强调这一点:为了能阐发你的本质,为了让你的本质性的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得到阐发,我建议每个人都去阅读能够阐发你的本质的书籍。这样的书籍你读得越多,你就更加的了解你自己,了解你的本质,了解你的情欲,了解你属于什么,你需要什么,你能够在认清你个人的特有的本质之后,去在这个世界获得什么,于是你就明白我前面所说的话,那个时候,你是你自己的宇宙。


  这个世界之所以纷纭不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许多人都是人云亦云,把别人的本质当作他自己的本质。举个例子吧,最近很火的周国平先生出了很多关于哲学的书籍。他是靠研究尼采成名成家的,但是许多人不直接去读尼采的原著,或者去直接阅读周国平先生所推荐的哲学家的原著。仅仅长久满足这种第三手的哲学资料与个人遐想,(我并没有对周国平先生不敬的意思,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反而把周国平先生这个我心目中的哲学阐释者当成一位真正哲学家。而忽略了他只是一个哲学阐释家,而避难就易“随人作计终后人”(我承认我这是高标准。但所有的高标准都是一种或许有益的标准)按照钱钟书《围城》中的不经意而又很有意思的说法,周国平先生是个哲学家的家。


  本来每一个哲学家也好,作家也好,艺术家也好,他所著书里所开创的艺术或人生展望里包含的思想,都是他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无论他是理智的解读或者审美的建构。我们之所以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要读他们的书,一个最重要的目的是最终能够学习他们的思想方法(如果有价值),而不是孤立学习他们对这件事如何看法,对那件事如何看法,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上,我希望每个人能够形成并拥有他自己的看法。(当然要言之有理并持之有故)


  另外一个目的比较不重要,但在读书之初,也不可不提。那就是我们读我们喜欢读的作家思想家的书也好,对于我们所读并受到他人推荐的书,也就是喜欢阅读的被他人所喜欢的书也好,都是主要学习他们在同类事件上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吧,今天我的钱包在公车上被扒掉了,一个我正在阅读的作家有同样的经历,于是我们阅读他的同时,主要看这位作家是怎么表现他的懊丧之情的,因为好的表达是一门艺术,有很多人经历了同样的事件,但却没有学习过表达的艺术,这个时候,我们正在阅读的作家就能够帮助我们,让我们慢慢感染到当我们被扒窃的时候,我们该怎样的表达,当我们被戏弄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表达,当我们无法表达也就是不言而喻的时候,我们该怎样不言而喻地表达我们的拙于表达。


  因此,我们阅读我们喜欢的作家有两个“使命”:一,学习他面对某类单个事件的表达方式;二,学习他面对所有事件的思考过程表达方法。前者是后者的个案,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是本质,是第一因,是最上乘。


  一切真正善于读书的人,最起码的要学会(至少是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倾慕)一个优秀作家的一两手绝活,但最重要也是最难学的,是学习一位优秀作家的表达方法,学习他是如何思考的,分清楚他思考的层次与思考的脉络,以及他如何建构层次与理清脉络。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优秀的作家都建议阅读比他们更加优秀的作家的原著重要或者也是唯一的原因。同时,这样的推荐也是一种高尚的良心。它节省了我们有限的时间。罗素就曾说过,所有的哲学史都是无用的,我们应该直接去读休谟洛克康德与黑格尔的书。我想罗素之所以如此主张,就是一切的哲学史与一切文学史或者学院派的理论著作一样,最多只是入门了解某种知识系统的大概,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最终的取向。因为道理很简单,它不能提供给你最优秀的作家的最精辟的看法,最深刻的见解,最完美最精深最严密的思考方法。哪怕他们也是在所难免地瑕不掩瑜,因而也就略有瑕疵。但谁作为爱犯错的——人——没有瑕疵,就连神也有瑕疵,因为他永远成为不了人,于是他们没有痛苦,也就自然没有消除痛苦后那份难得的欢愉。神的幸福也许什么都不缺,但肯定缺乏一样东西,那就是:苦去甘来的生动而又畅快的活力。只有人,精力充沛的人,才能具备超越运动员的活力,因为他们的思想永远是流动的,好比他们的气质永远是:胆汁质。


  而周国平先生一类的书籍,最多也就是入门的启蒙罢了,而且我与他都还未必敢于担保这种启蒙到底是毫无瑕疵,甚或还是错漏百出,因为任何阐释性的东西都不如被它阐释的本质意义上的原著。并且周国平的妞妞,是他自己的妞妞,好比他的宝贝,也是只属于他自己的宝贝,所以他的宝贝也好,妞妞也好。都是周国平自己对自己的生活的理解,在入门之初,我们可以稍稍了解他是如何理解并阐释他的妞妞与他的宝贝的,但最终我们还是应该学会去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去阐释——然后让包括自己在内的有心人从而理解我们自己的——妞妞与宝贝。


  同样的,周国平对尼采的阐释,终究是他对尼采的阐释。而真正对于尼采的理解,还是要看尼采自己怎么说,当你真正搞清楚尼采自己想要说什么的时候,并懂得你如何从他那里学习并尝试用这种学习理清你自己生活的复杂线索的时候,那就是你自己成为一个自足宇宙的开始。一个属于你自己的辉煌人生或黯淡生活,假如可以比作一道人生的旅途或征程,那么这个时候,你才可能真正踏上属于你自己旅程的起点,换言之,你才敢说你是真正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地生活,否则,你就是人云亦云的随大流。你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灿烂 发表于 2016-12-29 19:01:31

  楼主新年快乐!

  新年我们要多读书啊:)

4 发表于 2016-12-29 18:53:51

  
  楼主新年快乐!
  新年我们要多读书啊:)
  -----------------------------
  一起学习。

zibin0919 发表于 2016-12-29 18:44:55

  元旦为什么是1月1日,而不是圣诞节
  豆苗 豆苗
  明年就是元旦了,为了应个景,讲一下元旦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公元元年是以基督耶稣的诞生来计算的,也就是基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开世纪的第一年。可耶稣的出生日明明是12月25日啊,为什么新世纪的第一天不是12月25日,而是1月1日呢?

  这个得从宗教说起,广义的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在犹太教里男孩子出生第八天要进行割礼。割礼是上帝与他的子民的契约,也是个标志,只有进行了割礼才意味着入教。(女孩子是满月到教堂举行个仪式就好了)

  耶稣本身是犹太人,所以在他出生的第八天,就进行了割礼,举行了入教仪式。

  耶稣诞生只代表着一个人的诞生,只有进行割礼入教才意味着神的新生,所以在行割礼的第八天——1月1日,被定义为元旦。


  说点题外话,耶稣虽然是犹太人,但是他本身却并不为犹太人所承认。以他为分水岭,基督教开始诞生,信奉基督的人把他看作救世主,把他奉为主的儿子。

  作为新形式的教,入教仪式也不再是割礼,而是代之以洗礼。所以之后才有耶稣出生8天后被施洗约翰施洗的一说。

4 发表于 2016-12-29 18:35:56

  因为要建立到蛋道航系统。所以,汽车,手机,电脑,全面世界一流化。

  ------
  俺是更愿意听人讲话,因为话语里可以表达一种情绪。

  而喜欢写作的人呢,为了可以写一些比较大胆的话。

  其实,一段文字而已。只要不是太离谱,是可以被不同的人不同理解的。

  当然,我们也要防范,警惕,严肃的发言。

  因为,文字被认为是舞曲的一种。

  ========

4 发表于 2016-12-29 18:27:39

  周国平把尼采写成了高级的鸡汤:)

丛林老狼 发表于 2016-12-29 18:19:27

  
  周国平把尼采写成了高级的鸡汤:)
  -----------------------------
  握手啊,我多年寻觅的同道找到了,当年我初读陈鼓应《悲剧哲学家尼采》时候,第二次知道尼采的名字,第一次是在这本改革出版社的破本子:《尼采文集》
  http://img3.laibafile.cn/p/m/266921767.jpg我首次知道周国平是博士出身,翻译了尼采相当于的处女大作《悲剧的诞生》,以为遇到了知己。后来他一本一本的鸡汤出世,我曾认真地细读。读后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尼采的中国回音。后来更夸张了,什么男要读王小波,女要读周国平。呵呵,也对,女的读他好了。我越读越不是滋味。一直想不到什么词来形容他的风格。风兄一语中的:高级鸡汤。对的,高级鸡汤。尼采哪是这个面目。德里达,福柯,还有加缪,他们心目中的尼采,难道是这个可以捏出水的样子?一笑。

qwe3312482 发表于 2016-12-29 18:10:31

  相当于处女作的大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新年献词】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