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言野语】中国人“劝酒”是不是恶俗文化?
中国人“劝酒”是不是恶俗文化?喝酒是一件雅事,懂得的喝酒的也是享受人生的一种生活。但如果过度饮酒,只能算是“酒徒”而已。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讲,喝酒要量力而行,对我个人来讲,我生平喜欢喝酒的人,那份豪气干云的性格,但不喜欢连自己酒量都不知道,一喝就烂酒如泥耍酒疯的人。只是在世上,有些人很可笑,认为喝醉酒耍酒疯就是豪爽的性格,对于这样的人,你们最好要远离。因为他们随时都埋在你身边的祸害!
这两天,镇江一名研究生猝然离世的新闻在网上迅速发酵,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月15日晚,这名男生参加导师和课题组同学在校外举行的离校前聚餐活动,回宿舍后突感不适,后经抢救无效身亡,医院诊断为猝死。事后,有网帖称,意外的发生和喝酒有关,还有报道指出当晚有人劝酒,这些说法很快引来热议。1月19日,学校公布了调查结果。“对史同学的不幸离世,学校和学院领导、老师深感痛惜。通过与家长积极协调处理,目前善后事宜已处理完毕。学校将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引以为戒。”校方在上述通报中最后表示,对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学校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现今,史同学家长和学校都认为这件事情是出于意外,得到妥善的解决,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追究什么了。死者已逝,让他安息,但对于质疑当晚的劝酒行为,可能是存在的,但这种“劝酒”往往是出于好意,搞活气氛,相信在很多场合都会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这位研究生的猝死与过度劝酒有着很大的关系。
春节到了,有关各种各样的酒局也多了起来,对于这种酒文化来讲,一直是中国人的一大特色。在酒局中,其实“劝酒”文化是相当的恶劣,特别是一些友情酒,师生酒席,原本大家坐在一起好好的聚一聚,谈谈理想,聊聊人生也是蛮高兴的一件事。然而随着“劝酒”就将这个氛围给打破了,有人说“劝酒”只是增添气氛,但在我看来,劝酒要随意,而不是逼迫他她们量行的范围之内,否则很容易造成乐极生悲的事件来。关于这劝酒行为,我认为,以礼待之,不能强求!
有人曾问过我:“面对热情的劝酒行为,你会怎么办”,拒之有碍情面,不拒有伤自己的脾胃;很多人面对劝酒,都会感觉到这样的尴尬。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变通,如以开车为由,以饮料和茶代酒,都不失礼节,也不失风度。如果这个时候,有自知之明的人也就不会再劝酒了。而在我所碰到的酒局中,有些人喝酒是来者不拒,但个人的酒量却又非常有限,这样的人往往最后会成为酒精的牺牲品。
有人说,中国人的劝酒是一种恶俗文化,其实,并非如此,劝酒是一种文化,也是中国人好客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礼仪,但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盲目强求。不能过度,一过度就变味;而现今在中国社会的交际场合中,许多“劝酒”都是过度的,也因此酿造了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因此,面对一些过度的“劝酒”行为,我们应当要学会婉言拒之!
微信公众号:zhpbktj 古人曰,酒后乱性。酒使人迷糊,使人弱化理性,走向堕落。现代人之所以好酒,就是因为偏离了本性,也就是偏离生生之道,以恶为美。中国现代的官场、商务,一大程度上是在酒桌上进行的,之所以酒桌上能促成权钱交易、钱色交易、权色交易,就是因为酒有这个功能,它能把有良知的人的良知磨平,把廉洁的官吏拉下水,把贞洁的妇女化良为娼。 这个风俗真的不好。 酒乱性,色迷人,洁身自好。尤其是当今,食用酒精勾兑的假酒普遍,对人产生强烈的刺激,对于身体有隐性病患的人,可能就是致命的刺激。 喝酒看心情,偶尔经不住劝就喝2瓶啤酒或者2两白酒,再多就不喝了,我不喝酒就从不劝别人喝酒,大家喝酒还是看个人酒量,不能喝就千万不喝,身体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浮云。 现在官声喝酒倒是没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在民间,劝酒风还是盛行不止。求人办事,你不喝酒基本上办不成,尤其是上学啊,建筑行业,太普遍了。年关将至,听说很多人都在送礼拉关系,天天烂醉如泥。 绝对的陋习,恶俗文化!
酒后的各种丑态,喝酒时无所顾忌的喧嚣、不着边际的污言秽语,很让人受不了! 劝酒适度,不失文雅。----支持楼主!
现在官声喝酒倒是没那么多讲究了。但是在民间,劝酒风还是盛行不止。求人办事,你不喝酒基本上办不成,尤其是上学啊,建筑行业,太普遍了。年关将至,听说很多人都在送礼拉关系,天天烂醉如泥。
—————————————————
现实问题
劝酒是一种文化,也是中国人好客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礼仪,但要做到适可而止,不能盲目强求。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