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静的说,你们想看就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二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什么是“道”?
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道可道
但凡能述诸于口,形之以名的“道”
都不是“道”
所以,《道德经》说的乃是老子的道
亦正如,“佛”就是释迦牟尼的道
其实两者本无区别,所言者一,所名者异也
老子于此中言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于佛陀之说,亦有此言
只不过是在《心经》中说成了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空不是空,色不是色,哪是什么?
此中之微妙玄冥,你如果能看懂了,方能跨过此门,可见大道,才能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道
那如何才能跨过此门?
这个问题乃世间一切修行者所疑惑的问题,亦是各教众说纷纭之因
而其中之缘由,其实老子亦已在此言明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中有无本是一体
但是世人大多犯了一个错误
要么出世,静坐清修,能无欲而观此天地微妙之处,
亦或是入世,七情六欲,也能以有欲而感喜怒哀乐之情,此喜怒哀乐之情,既是佛陀所言之苦海,所谓苦海无涯,亦既是老子所言的,常有欲以观其徼之徼
其实两者都是执此一端,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各有所迷
当年释迦摩尼未成佛之前,出家寻道,从阿罗陀迦兰与郁陀兰弗处学禅定,后知不成,又苦行,亦不成,方于尼连禅河沐浴,受牧女苏耶妲之供,最终才于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所以,静坐清修,自古有之,确是能观此天地之妙的神道,但也确非老子与释迦牟尼所言之大道,故而,世间修行者千千万,老子佛陀也只一人,你可知为何? 有欲无欲不过是道之用,同出玄门。静坐清修不是身子静坐饮食吃素,静乃心静,清乃神清。执迷不悟,是人性,情欲难舍,是人性,从人性到天性的升华,是道的召唤。
修道修道,你修的是什么道?
老子有言,有四大
道大,天大,地大,人大
你可识天?你可懂地?你可为人?
你以为你抬头看到的就是“天”,低头看到的就是“地”,顾影自怜所见的就是“人”?
皆可休,皆可休!
道家将修行有成之人称之为“真人”,那修行未成之人,又何足以为“人”?
而且,道家所言之道,未必是老子之道
佛家之所言之佛,亦未必是释迦摩尼之佛
以道家所追寻之“真人”而论,乃源于《黄帝内经》里所言
真人者,提挚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寿敝天地
然老子却于《道德经》里有言: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何况于人乎?
别老是扯什么“自然”,你懂什么叫做“自然”吗?“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也”,大道啊,他就是那样,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那大道啊,离你们太遥远了,你们连“真人”都尚不可为,又何必整天谈那所谓的大道啊,你们的道,非我所言之大道
即使是你们所谈之“真人”,也非如你们所想那般,能天长地久,此天地尚且不能天长地久,更何况你们的所谓的“真人”呢?
所以,老子的道,就是老子的道,道家虽尊老子而奉太上,但是不得不说,老子之道统,非在道家
亦正如,佛家虽奉释迦摩尼,但是大乘佛法之道统,亦不在佛教,故而方有小成佛法之说 这就完了?
这就完了?
-----------------------------
才刚刚开始写,还早着呢,只是太多了反而不知道从哪里说起,所以需要斟酌的就多了 道可道,自不必去说
那退而求其次,什么是天道,什么是又地道?
古人云,天圆地方
今人听之,捧腹而笑,便觉古人无知
古人无知不无知,我不知,但我知,你肯定不知古人
中国对于天文的研究,早有一套成熟而完整的体系,历朝历代都会编纂修缮历法,两汉时期就已制出了浑天仪,你笑古人不知,且非你无知?
观中国之文化,就如同赏一副中国之水墨画,重意不重形,只知咬文嚼字,与书中蠹虫有何异?
此天圆地方,说的乃是:“天道圆润完满,地道方正宽厚”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欸!
古之言真人,乃与天地同寿者,今之真人者,持牒者亦敢称之
成佛者释迦摩尼一人已,然今我只所见所闻,已然活佛遍地走,和尚多如狗
井底之蛙,不知道,不识天,不懂地,不见人,却喜谈大道,妄言天意,岂非可笑?
呔!
皆可休,皆可休!
如果今天之世人都敢口口声声,不离大道天意,甚至还喊出替天行道的口号来
那昔之女娲者还补的什么天? 道可道
故而道乃不可说
即使勉而出口,亦是淡而无味
所以,我们不谈玄,不说经,就安安静静的听我说故事吧 受益匪浅,期待你的更新
赞??非常喜欢你的再次开讲。提前祝你春节快乐!
故事非故事。一直都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