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作者:我认识的高官一半都进去了
很多人看过《人民的名义》之后,都问周梅森(《人民的名义》作者)是否认识很多高官,他直言不讳地说:“是的,我认识很多高官,有一半都进去了。这本小说里很多都是有原型的,我想起来有时痛心他们的变化。”
“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不能缺席。”
在周梅森看来,《人民的名义》如此受欢迎,并不在于它有多伟大,而在于它宣示了,在反腐这个宏大的时代主题面前,文学不能缺席。反腐是场硬仗,是当下我们这个国家的春秋大义。
“我是一个文学在场主义者,三十多年来,我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追随着这种变化的过程。三十多年来,随着我人生经历、阅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我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我的这些作品由于离生活非常近,描写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有时候甚至吃力不讨好。一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有一部分作家站在社会的前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它崛起的过程中,如果文学总不在场,文学总是站在圈子外面,那么文学会与人民越来越远。起码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作家。我尽我所能,希望可以记录一个伟大国家、一个伟大民族的艰难崛起的过程。尽管这个崛起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作为作家,我们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起码有一部分作家要把这个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我愿意承担,这是我最新的承担结果。”
“要把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写出来。”
创作这样敏感的题材,当然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周梅森说:“我之前创作《绝对权力》和《国家公诉》时,对这两部剧分别作了八九百处修改后,才获通过,《绝对权力》还差点被毙了。《人民的名义》中关于政法帮、秘书帮的描写,放在以前也是不行的。但这次,我还在创作的时候,有关部门领导就让人捎话鼓励我:一定要把我党‘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写出来,把党内有些野心家‘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的做派写进去。这也说明我们的党对反腐更有信心了。不出反腐小说,不播反腐剧,腐败就不存在了吗?那是闭目塞听!老百姓还会觉得,怎么面对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你们文艺工作者却像什么都没看到似的!”
《人民的名义》也是周梅森的一个命题作品,“当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专职副主任范子文找到我,要我创作反腐题材剧时,就对我说:“作为作家,面对关乎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不能沉默的。”腐败对整个社会来讲,是世道人心的伤害,人民的幸福感强不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得到了社会公平的对待。而腐败恰恰有损公平和正义,缺乏幸福感和安全感,人就会变得惊慌失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