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职业作家没有资格讲灵感
“执生”这个词原本是戏行术语,指的是演出状况难以预测,需要靠演员的随机应变应对突发事件,如今也引申为机智表现的意思,意味着不可放过一线生机,要绝处逢生。在《圆桌派》第四季中,窦文涛谈道,很多情况下,许多好的作品都没有太多准备,也没有充分的条件,都是被逼出来的,而梁文道也提出,其实在作家行业里也一样。
道长梁文道分别列举了倪匡、古龙、高阳三个作家的例子。倪匡写科幻小说,据说一天能写10万字;古龙爱喝酒,喝到烂醉的程度还能写;而高阳喜欢打麻将,常常在一边打麻将一边写文章,就这样把明天的连载交出去。
梁文道说,自己写东西那么多年,很多人都会问:你灵感怎么办?但你如果是职业的,你还讲灵感,那么你就完蛋了,就是你职业的人是没有资格讲灵感的。
写作与灵感的关系
如今,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很多人都会说原本的周刊月刊是一周或者一个月一更新,但现在,你必须做到日更,而在保持更新速度的同时,文章的内容质量往往就会下降。
不过也有人指出一个尖锐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作家是先有了灵感再写作,还是先写作后才有了灵感。
我们知道,文坛中的许多作家,他们都是先不停地写,再不断地改。很多知名作家也都认为,作为一个新手作家,或是写作爱好者,你只需要不停地写下来就好,无论你在想的是什么,第一步,先写下来。
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说,很多爆文确实就是在热点紧张的时间下所逼迫写出的。我们往往想厚积薄发,积攒灵感与内容,但这种写作方法的产出效率实际上特别低。
虽然很多人都有一个写作梦、作家梦,但人性的弱点之处就在于,脑海中想的事情很少落实于行动,亦或是无止境的拖延。写作虽然是一件非常重视思想的事情,但绝不能是空想,我们需要落实下自己的思想,把它写出来,才能向真正的作家迈出第一步。
另一方面,坚持不断写作的优点在于,这种方式能够记录灵感。也许你某个时候,脑海中忽然闪过了一个灵光,但如果你不及时地写下来,把它记录下来,等到你再想起这件事,要写的时候,那么往往已经来不及了。你很有可能已经把它给忘掉了,因为人脑毕竟不是计算机,记忆并不是那么的强大。
坚持写作与修改的重要性
某种意义上来说,作家也是个体力活,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记录和整理。很多人之所以有极高的写作热情,却没有很好的作品,或者对成为职业作家望而生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灵感的巨大误解。
写作中,思想上的灵感的确很重要,但没有谁能够第一遍就写出一篇绝妙的好文章,即使是一篇自媒体的资讯短文,作者也至少需要反复看两遍来修改段落排版和错别字。
真正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不断地修改的前提就是你有东西可改,只有你把你自己杂乱的思想先写下来,整理出来,你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
由此可见,道长作为一名资深的作家和文化学者,说出职业作家没有资格讲灵感的话,也是不无道理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