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花木兰”的故事不能指望迪士尼
迪士尼版《花木兰》预告片千呼万唤始出来,立刻引来网友围观。可惜,尽管有“神仙姐姐”刘亦菲以及一众明星坐镇,这款预告片收获的还是吐槽声一片。中国网友的不满大体集中在两点。一是预告片中先后出现了福建土楼的外景和内景。但历史上的花木兰参军是为了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滋扰,显然与福建相距甚远。二是刘亦菲与郑佩佩以白粉打底,配以浓重的红黄大色块的妆容,难过网友们的审美关。
只是,这些涉及到考据的细节问题,很大概率不在迪士尼方面的考虑范围之内。事实也证明,外国观众压根不关心所谓历史真实,而更关心真人版《花木兰》能不能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动画版。
其实,与其纠结在这些细节上,不如定下心来,把迪士尼版《花木兰》预告片“读懂”。郑佩佩扮演的媒婆说出了片中的核心台词:“娴静、沉着、淑雅、守礼,这些是成为一个好妻子应有的品质。”
注意,在媒婆缓缓说出这段台词时,两组画面被并置在一起。一面是木兰梳妆打扮,惊艳登场;一面是木兰练剑,英姿飒爽。预告片中的蒙太奇显然是在告诉我们,木兰不只是一位待字闺中的柔弱女子,更是一位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刚强战士。而刘亦菲口中的台词——我的责任,就是去战斗——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中国历史传说中的花木兰,显然不是这么回事。花木兰的故事能流传千古,是出于两大原因。一来,花木兰代父从军,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庭观念。若无回报父母之心,一位弱女子不可能做出如此壮举。二来,花木兰参军,击败入侵者,成功保卫家园,也是爱国主义的体现。
可以想见,这些都不会成为真人版《花木兰》的叙事重点。迪士尼对还原历史上的花木兰,更提不起什么兴趣。这里头,恐怕还有商业资本的影响。
从《灰姑娘》到《美女与野兽》,再到真人版《花木兰》,迪士尼走的还是近年来的老路——女性不再是等待英雄或王子来拯救的花瓶,她们都拥有独立人格,懂得争取和男性平起平坐的地位。
比起讲好一个中国故事,迪士尼更关心的当然是如何迎合市场的喜好,如何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不久前,迪士尼公布了真人版《小美人鱼》的主演人选——哈里·贝里,引发不小争议。公众普遍质疑:选择一位黑人来演小美人鱼,是出于纯粹的艺术考虑,还是政治正确的商业投机?
因此,尽管本片汇聚了刘亦菲、郑佩佩、甄子丹、李连杰等中国面孔,但这里头能有多少中国味道,恐怕只有天晓得了。与之相比,土楼也好、妆容也罢,只不过是比较细枝末节的问题罢了。
用东方主义或文化偏见来形容迪士尼,未免太过夸张。但某种文化刻板印象,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愿,刘亦菲潇洒的剑法,不会沦为符合西方人审美的异国风情。
指望迪士尼讲好中国故事,当然不现实。但值得大书特书的花木兰,有没有被我们好好挖掘呢?2009年,由赵薇主演的《花木兰》交出的答卷,也不能令人感到满意。
在这部电影中,花木兰仿佛摇身一变,成了网络文学中常见的女主角。男主爱她,战友爱她,皇帝爱她,以为她是男人的爱她,知道她是女人的更爱她。过于抓马的剧情,把这位巾帼英雄的故事改造成了狗血爱情戏。
联想到最近《长安十二时辰》的走红,看起来,要讲好中国故事,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还是尊重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缺题材、不缺资源,缺的是认真的态度和细致的工作。与其吐槽迪士尼,不如自力更生,拿出更多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文艺作品来。到那时,全世界才能认识到,真正的花木兰该是什么样。来源: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