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9-7-17 14:51:37

"纸声"同步还有多少"坎"要迈? 未来走精品化路线

“听书”有多火?据有声阅读平台“懒人听书”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懒人听书”注册用户达3.5亿,月活跃用户达4500万。2018年,平台付费收入达2.5亿元。

随着用户阅读习惯从“看”到“听”,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有声书视为探索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突破口,积极探索纸书与有声书同步出版发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采访交流中发现,“纸声”同步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照念”无奈改编难

“‘纸声’同步是知识传播方式转变的重要路径。如何在音频媒介的新业态中将优质的图书内容转化成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是做好‘纸声’同步的首要问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告诉记者。

在王飚看来,优质的有声书并不是简单地将图书转化成音频形式,而是通过音频表述引导用户产生对内容的热情和兴趣。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多数出版社在打造有声书时,在文字上只是进行声音转换,很少进行内容改编。

其实,请主播“逐字逐句”读出书中内容,也是出版社无奈的选择。从有声书市场环境来看,目前依然存在侵权盗版现象,比如有网络音频平台就曾因上线了用户朗读制作的未经作者授权的有声书,面临作家集体维权。类似的版权漏洞使得一些纸书作者不愿将包括有声书在内的衍生产品版权授予出版社,更不用说后续的作品改编了。

事实上,一部有声书的上线,需要历经文字作品作者、文字作品权利受让者、录音制作者和音频传播平台等多个环节,这就使得有声书的权利获取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一些出版社会挑选声音与图书气质相符的主播“照念”书中内容,最多将其中书面语的表达变得口语化,而不会进行改编。

相比逐字逐句的朗读,对纸书进行有对白,并配以解说词、音乐、音响效果等的广播剧演绎,则是对有声书提出的更高要求。这一形态在网络音频平台上并不少见,但出版社却鲜有涉足,而这也突显了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的困境。

“‘纸声’同步涉及的专业岗位除了传统出版的总编、主编、责编外,还包括图书解读人、音频转述师、声音导演、剪辑师、产品运营人等。”王飚对此指出,专业人才的短缺也体现出目前大部分传统出版单位对全媒体数字化阅读的探索还需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

选择“纸声”同步有讲究

尽管在回答“是否有必要追求‘纸声’同步”的提问时,受访者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但他们更想强调的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纸书打造有声书。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河流》是一本引进版科普书。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少儿分社副社长温婷看来,出版社通常会选择故事性强的图书打造有声书,这本科普绘本通过为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长江等河流加上各具特色的背景音乐,实现了科普性与艺术性的融合,打开了“纸声”同步新思路。

上海译文出版社自2017年年底开始布局有声书以来,目前已经上线150种有声书,实现400多万次的收听量。这其中,《基督山伯爵》《傲慢与偏见》等经典名著更受听书用户欢迎。目前,在经典名著的有声解读、有声课程节目等音频领域,上海译文社均有所涉猎。其打造的“译文有声”品牌可在各大网络音频平台看到。同时,依托出版社“数字译文”微信公众号以及抖音平台,每天推出一本有声书5分钟左右的片段,做到“译文有声天天听”。

据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权与数字出版总监汤家芳介绍,在广播剧方面,上海译文社也借由美国作者马修·波利的《少林很忙》一书进行尝试。“这本书对话比较多,故事性强。我们已经取得外方授权,剧本也已经改编完成,广播剧正在录制中。”汤家芳表示,改编广播剧比全本有声书难度更大,需要选择合适的纸书才能进行这方面工作。

“懒人听书”目前拥有数万本有声书资源,并在持续扩大经典出版物版图。北京声动懒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祥提出,与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实用内容更受有声书用户欢迎。比如“懒人听书”与安徽科技出版社合作的《轻松学广东话》今年5月29日上线,目前已有超过3万次的播放量。

“选择有声内容一方面取决于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可根据出版机构的特有优势和自身的品牌定位以及资源条件来判断。”王飚对此表示,优质的“纸声”同步产品要从用户的真实场景出发,并具有可长期累积的版权价值与IP影响力。

自建有声平台很有必要

目前,出版社在有声书分发模式上主要有自建独立有声读物平台,以及与有声读物制作方平台、网络音频平台合作。

在自建平台方面,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小荷听书”微信公众号自2017年年底开通以来,目前推出800余种主要针对中小学生学科学习需求的有声读物。在山东教育出版社技术中心主任韩建华看来,出版社自建有声书平台可以走“小而精”的路线,落脚点要放在出版社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上,稳扎稳打。

对出版社财力与人力的巨大考验也让一些出版社改变了自建平台的想法。汤家芳就告诉记者,上海译文社曾推出APP,展示出版社的电子书、有声书。“无奈APP的更新迭代太快了,出版社经济和人力成本投入过多,最后只好忍痛放弃。”

在温婷看来,自建有声书平台对于出版社来说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有大量的内容做积累。只要产品足够多,读者会因为喜欢纸书而来到音频平台,流量就会水到渠成。反之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内容和作者资源做支撑,平台就很难存活。

因此,更多出版社选择与网络音频平台合作。“当自建平台走不通的时候,‘借船出海’就显得格外重要。”汤家芳表示,出版社与网络音频平台做好各自擅长的工作,各取所需,打造全版权多形态的运营模式。

与上海译文社一样,电子工业出版社少儿分社的有声书通过电子工业社融合发展部的整体运营,与几大网络音频平台均有合作。通过扫描纸书上的二维码,能够将用户导向合作方平台,或者导向少儿分社自有“小猛犸童书”微信公众号。“出版社需要与合作方多沟通,实现利益的平衡。”温婷说道。

对于自建有声书平台还是与网络音频平台合作,王飚认为从长远来看,出版社建立独立的有声读物平台优势明显。“‘纸声’同步的核心竞争力是对优质内容版权的掌控与全媒体运营。建立独立平台一方面有利于出版社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大量数据,为选题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为后续展开知识服务提前布局。”

未来走精品化路线

做到“纸声”同步,就对纸书与有声书出版的时间节点提出较高的要求。北京电台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曾与“懒人听书”联合同步推出《红案白案》及同名有声小说。其中,出版方主要负责纸书内容的策划、整体营销宣传的节点规划,有声书制作方负责甄选匹配的主播并承接有声书的制作,平台方将有声书上线并配合实体书的宣传推广。

如果说3年前《红案白案》的“纸声”同步还是以纸书为核心,那么3年后的今天,出版社在内部流程上,已将有声书放在与纸书同等重要的位置。

“‘纸声’同步,理想状态就是做纸书选题的时候就考虑到有声书,进行一体化运作。”韩建华表示,书稿完成后,需要纸书和有声书的编辑共同参与进来。在做好纸质图书编辑的同时,进行有声书制作的策划,寻找合适的主播,并展开配乐、录制、剪辑等工作。在一体化运作下,通过部门间的协同作战,共同经过严格的审校流程,最终实现纸书与有声书的同步出版。

对于出版社来说,“纸声”同步考验的是内部业务流程,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与投入相比,出版社更在乎为读者带来多样化的阅读体验。各方对此达成的共识是有声书要走精品化路线。在李惠祥看来,对于出版社来说,精品化路线意味着找到合适的主播与优秀的有声书制作团队,从单播简配发展到对播精配,然后尝试多人广播剧。

从产品形态来看,多集数的音频更能产生用户黏性。李惠祥结合“懒人听书”用户行为提出,大部头的传统名著以及当代经典都是出版社现阶段在有声书领域可以持续深耕的内容。

“出版社可以做精读版、解读版,满足用户碎片化获取知识的需求。”李惠祥表示。结合音频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他建议在做精读版的时候,可以选择书中惊险紧张的场景作为精读片段,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李惠祥同时表示,老人和儿童将是未来音频市场“哑铃”的两端。“儿童音频领域急需更多叫得响的平台、主播和内容。音频伴随性、便捷性的特点,更符合老年人的阅读习惯。”他进一步表示,对于“懒人听书”来说,未来将通过打造戏剧频道、怀旧单元等,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期待更多出版社能够与“懒人听书”展开合作,在儿童和老人音频市场深耕,将各自优势发挥到最大。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纸声"同步还有多少"坎"要迈? 未来走精品化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