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实验写作五要素
实验是验证一个课题十分重要的一步,而在SCI写作中如何准确无误的再现实验过程中的情况和内容,那么便需要我们在写作SCI实验的时候注意把握SCI实验写作的五大要素。这五大要素包括了:1、实验对象一般是人、动物或一些组织等,它们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确;此外要注意国外刊物大多对牵扯到人或动物的实验都有一些特定要求,有些是不允许在人或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操作,这需要认真阅读投稿刊物中关于实验的详细规定;如果违反这一规定,可能会不接受评审或发表。
2、实验设备,要对仪器型号、生产厂家、实验过程中的用途等作详细说明;实验设备之间的连接要科学正确,不要给人混乱或操作错误的感觉。设备使用时一些必要的步骤不可或缺,尤其是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特定影响的操作更要详细说明。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在Discussion中能够进行对应的分析。
比如,一些设备在使用前要校正(calibration),有的要求每阶段实验之后都要重新校正,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一定要详细说明你的操作步骤或校正过程,便于评审人分析你的结果。
3、实验材料,不同学科有不同要求。总体上来说要注意说明材料选择的必要性,也就是对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最好有一定的说明。如果这点描述不清,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过程不成立。
4、处理因素(受试因素)。通常指由外界施加于受试对象的因素,包括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或内外环境的。但是生物本身的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遗传特性、心理因素等)也可作为处理因素来进行观察。因此,研究者应正确、恰当地确定处理因素。w w w . y s r l m . c o m
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实验研究中的主要因素。研究中的主要因素是按以往研究基础上(本人或他人)提出的某些假设和要求来决定的。一次实验涉及的处理因素不宜太多,否则会使分组增多,受试对象的例数增多,在实施中难以控制误差。然而,处理因素过少,又难以提高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需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与实施的可能来确定带有关键性的因素。
②找出非处理因素。除了确定的处理因素以外,凡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都称为非处理因素,所产生的混杂效应也影响了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对比和分析,这些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例如上述两种不同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病人的试验,非处理因素可能有年龄、性别、营养状况等。如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营养等构成不一,则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比较。因此设计时便设法控制这些非处理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它们的干扰作用,减小实验误差。
③处理因素必须标准化。处理因素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与施加方法等,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和预备试验找出各自的最适条件,然后订出有关规定和制度,并使之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的评价。如处理因素是药物,必须正确选择批号,给药途径和时间也应标准化和相对固定化。
5、实验过程,就是清楚描述实验的整个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实验流程图进行说明。流程图的画法很多,有文字式的,有文字和示意图结合的,不同实验有不同做法。一般来说,可能后者多一些(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因为这样能使评审人对实验过程一目了然。如果示意图画得漂亮,还可以增加一些印象分。描述时要有鲜明的层次感,对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要描述清楚,不要造成实验过程混乱不堪的印象,因为评审人最终判断你的实验是否合理,是从这个过程描述得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