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cifd
发表于 2019-10-20 20:32:49
蜀道交通重心转移:从南北到东西
从军事地理角度而言,蜀道的军事地理显赫地位一直居高不下,这也与中国的正治中心分布有密切关系。
五代十国以前,从秦汉到隋唐,关中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正治中心。在此情况下,中国在10世纪以前的道路发展,自然主要是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点,然后向外发散;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国力的空前发展,蜀道由于直接连接关中地区,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到了唐代,蜀道北段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以及蜀道南段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都纷纷设立了驿站,进行通邮。而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描写的便是唐玄宗时期,将重庆地区的荔枝,通过荔枝道(也称洋巴道)快马加鞭送入长安的情景(唐朝时重庆一带气候较温暖,可以种植荔枝)。
唐代的荔枝道(最东侧红线)
拚则先生
发表于 2019-10-20 20:34:31
五代十国后,中国的正治中心先是转移到了北宋的开封,但蜀道的军事战略价值依然居高不下。当时北宋在与西夏的军事对峙中,四川地区的财赋就主要通过蜀道北上运输到前线,以支持宋军与西夏的战争。
女真灭亡北宋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宋军在富平之战失败后,宋朝将领吴玠组织残军继续坚守秦岭以北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誓死保卫进入秦岭的蜀道关口。对此有人劝说吴玠,让他退兵进入汉中防守,对此吴玠说:“我保此(和尚原),敌决不敢越我而进(秦岭)!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在舍生忘死的气概下,吴玠坚守和尚原,最终以数千残兵击败了金兀朮的10万大军,迫使金军退回凤翔,暂时放弃了通过蜀道进攻汉中和四川,进而沿长江水路、荆襄等地消灭南宋的计划。这也是南宋军队首次在正面战场上彻底击溃金军,此后,南宋依托秦岭和巴山的蜀道天险,整整对抗女真和蒙古达一百多年之久,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
吴玠率领宋军,在宝鸡西南的和尚原之战中大败金军,守卫秦岭蜀道和汉中、四川
拚则先生
发表于 2019-10-20 20:37:11
蒙古灭亡南宋后,此后直到明清时期,中国的正治中心一直稳定在京师,这也使得关中地区的正治地位随之下降。另外,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安史之乱以后,也不断向南方转移,在此情况下,蜀道的主要交通方向,也从原来的南北走向、连通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四川盆地,重点改而变成了东西走向。
五代以后,蜀道的交通走向,从南北走向,重点改成了东西走向
即四川的蜀道交通,变成了以长江为主干的峡路交通地位上升,这就使得四川的对外联系重心,从川西转向了川东南,其重要表现就是重庆(渝州)的地位随之崛起,最终使得四川盆地形成了以成都和重庆为双中心的城镇分布格局。而1997年后,重庆被设为直辖市,也是五代以后,蜀道交通重心从南北向东西转移的重要表现之一。
而中国人所熟悉的那条蜀道,在经历唐宋以后的低潮后,又开始逐渐复兴。
(来自 国家人文历史)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孙启祥《蜀道与三国》,《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樊莉娜《蜀道交通线路的形成因素》,《文物世界》2014年第4期
寒秋1
发表于 2019-10-20 20:40:08
给楼主几张图,这是我9月1号在剑门关旅游的时候拍摄的。手机渣画质,见谅了。
前两张是在金牛道拍摄,后两张是在剑门关关楼上拍摄。
武嘉明星
发表于 2019-10-20 20:42:39
蚕丛及鱼fu
我党万税
发表于 2019-10-20 20:45:49
插眼~
evaliu618
发表于 2019-10-20 20:48:13
厉害
黄素素123456
发表于 2019-10-20 20:53:13
插眼,但读懂半个中国就夸张了些!
Llosa
发表于 2019-10-20 20:55:23
。有关中,有汉中,有巴蜀才可以平定天下,大秦。西汉。北周。大唐。有汉中,有巴蜀没有关中不能平定天下,蜀汉,大西。
小虫等汉奸
发表于 2019-10-20 20:58:15
写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