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9-10-25 11:28:48

这些伟大作家去世后才成名,差点被遗忘……

不管是文学史还是艺术史中,不少伟大的创作者真正成名,是在他们去世以后。他们在世时,并没有享受到自己的作品带来的巨大名利,直到去世后才因为那些曾被埋没的代表作而获得认可。这样的作家都有哪些呢?他们的经典作品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一起来看看。




“普通人生”卡夫卡与《变形记》




在我们的普遍认知中,人生经历更丰富的作家,写出反映社会现实、伟大而深刻的作品的概率,往往也更大。

然而,有一位作家,人生经历之平淡,却是著名作家中少有的。但只要提到20世纪的文学,就不能不提他,甚至有人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相提并论——他就是卡夫卡,《变形记》的作者。

平平无奇的人生经历,却写出了《变形记》这样伟大的作品,至今被人们拿来反复阅读。

他的书里始终有一种巨大的恐惧感,时时感到孤独、绝望、荒诞,被危机感笼罩。

喜欢写作的卡夫卡,把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都写成了小说,并且常常拿给自己的一位朋友看。

他在临死前要求朋友将自己的手稿全部烧毁,但这位朋友并没有遵照他的遗愿去做,而是将其全部整理出版,我们才得以读到卡夫卡的大部分作品。

可以说,卡夫卡生前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直到他的作品出版之后,人们渐渐体会到他的价值,才形成了一股“卡夫卡热”,并且延续至今。



“孤独患者”梭罗与《瓦尔登湖》



说到《瓦尔登湖》,很多人都不陌生。这部被称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作,记录了作者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梭罗总是沉浸在沉思冥想中,因此很少关注公众对他的看法。保守地讲,他当时并不是很出名,也没什么读者。


他曾经甚至找不到一家愿意出版其作品的出版社,生活极其不易。他曾经自费出版作品,最终也只是卖出一小部分。一直到世纪之交,他和他的著作才开始被世人渐渐认可。

很多人都用“孤独”这个词来形容梭罗,不仅是因为他超脱世俗,独自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2年,写出了经典的《瓦尔登湖》,还因为他提出的理论,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社会激进主义,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纳。

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平放弃了如此多的条条框框:没结婚,喜欢独自一人居住,从来不去教堂,从来不参加选举,拒绝向政府纳税,不吃肉,不喝酒,从来没吸过烟,虽然是个自然学家,从来不使用捕机或是枪……

在同时代人的眼中,他无疑是一个观念偏执、行为怪异的人,不过梭罗对此并不在意,他很享受与自然相伴的日子,同时这也是《瓦尔登湖》的主题。




“怀才不遇”司汤达与《红与黑》




19世紀的法國文壇,有三個人的名字不得不提:雨果、巴爾紮克、司湯達。

和前兩位相比,司湯達在當時算是籍籍無名,懷才不遇。

司湯達沒有雨果年少成名的知名度,作品也遠不如巴爾紮克的暢銷,在他生前,只有巴爾紮克和拜倫非常認可他的作品。直到他去世後,才確立起自己作為文豪的地位。

小司湯達16歲的法國大文豪巴爾紮克,讀到司湯達的最後一部著作《帕馬爾修道院》時,不僅一口氣讀了三遍,還大加贊賞,寫了一封長達50頁的信寄給司湯達。

他對司湯達描寫戰爭的文字,給予了相當高的評價:“我坐在書房裏不知道怎樣想戰爭啊,讀到你的描寫,真是又嫉妒又高興,就是要這樣寫!”

遠在中歐旅遊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讀到司湯達的遊記時,也激動地寫信稱贊他文筆潑辣、博大精深。

然而,後來帶給他更大榮耀的《紅與黑》,在當時則無人問津。

見此狀,司湯達幹脆說:“我的書,是寫給未來的,五十年以後會有我的讀者。我看重的僅僅是在1900年被重新印刷。”

現在他的話得到印證,如今他是被看作是與雨果、巴爾紮克比肩而立的文學大師,《紅與黑》更被視為心理分析小說的一個高峰,開創了“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這樣一個滿身才華的作家,差一點就被埋沒了。

来源 | 慢书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些伟大作家去世后才成名,差点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