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山伯爵 发表于 2019-11-10 00:33:53

当读书变成了形式主义,我们在读什么?


一、为什么读书

上世纪早期有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上世纪中期有“为了中国的发展而读书”;上世纪末期有“为了自己未来生活而读书”。读书的原因多种多样,而到了现在到了现在读书为了什么?
我老爸经常说这么一句话: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虽然这句话让我们现在听起来有些过时,甚至有些鸡汤。但是细想一下,读书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现在却要经历的却是毫无“生机”的那种读书——为完成任务而读书。

二、强制读书

最近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学校提出了一项措施,用意是加强在校学生的读书率,让学生爱上读书,让学校的学生做到“书不离手”。
乍一听大家都会感觉这个措施很好,是学校的一大壮举。但当看到具体文件的时候,不由得让我哭笑不得。
“学生每有一科,根据任课老师的推荐书籍,自己选择5本书阅读。每一科必须有不少于2000字的手写读书摘抄,根据每本书的章节相应的写成摘抄。为了防止学生期末仓促完成,任课老师应该有不少于四次的突击检查,并且记录于教案之上。每一科的读书笔记以10%的成绩计算于期末总成绩上。”
                                                                                        展开全文                                                                            原本梦想以为可以看到的“书香遍地”场景也被这一盆冷水泼的我找不到北了。梦想的东西总会和现实有些差距,当兴趣被强制利用起来,当读书变成强制的措施时,是一件可怕的事。

三、我的阅读

学校的阅读观与我大相径庭,我提倡的是自由式阅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只要你看就是在阅读。哪怕是网络小说、漫画也可以。当看到学校的“糊涂规定”时,深知学校的良苦用心,但却无可奈何。
这个观点有人看来可能很是偏颇,但实质是从我的亲身经历过来的。家里人并没有自小特意培养我的阅读兴趣,对于阅读在那时的我看来也仅仅是一天一本漫画书充数。偶尔碰到一本好看的小说就废寝忘食的阅读,直到看完为止。
当有一天我在看漫画的时候,突发奇想的自己也想画一些漫画。那时我的绘画技术还算不错,但是讲故事的能力不好,为此觉得有必要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作为以后的“素材库”。
我开始转变阅读方向——图画故事被文字小说取而代之。偶然间了解到网络小说,它的故事让我欲罢不能,宏大的世界背景:修仙、打怪升级、科幻技术、多元异世界以及各种怪物。它有我需要的“素材”,同时那隔三差五就看到“打怪升级、扮猪打老虎”刺激镜头牢牢地拴住我的大脑,让它时时刻刻都在渴望那种现实世界不能满足的精神刺激。

说句不好听的,网络小说几乎毁了我的初中生活、高中生活也被它弄得七零八落。但是我想它仅有的一点好处,也是现在最大的依仗,它至少培养了我的阅读爱好。
到现在我几乎不再看网络小说,当随着阅读此类小说的书目增加和逻辑思辨能力增强。会发现很多问题。
网络小说大都走的都是一个套路,同一个情节只是换了人物名字罢了,那时我至少已经看了三百本网络小说。其次,最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这些小说里有用错的成语和典故,更不要说那些些逻辑不通的句子。
四、阅读的转变

阅读的第三个阶段,网络小说没办法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我开始寻找各大文学奖的作品阅读,余华的《活着》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我“成熟阅读”的标志。
他们文章和故事经得起推敲,有很多隐藏的彩蛋需要你一点一点自己去挖掘。初尝甜头的我毫不客气地把前面的“糟粕”抛之脑后,开始大量购买阅读这类文学大家的作品。
余华的长短篇小说看完,寻找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子夜》、《一句话顶一万句》、《白鹿原》、《尘埃落定》、《平凡的世界》我从这些书寻找到作者,从作者寻找到其他的书,在作者看过的书中寻找能看懂的书,就这样一步步的扩大我的阅读范围。我像一个抓住苗头就不放手的侦探,从一个作者“背后”抓到一片书籍,再扑上去疯狂的汲取知识。
五、阅读的问题

很快我发现了新的问题:我以前看过的书都忘了,这要怎么办。如果看完就忘我看书的意义在哪里?我决定把我看过的书记下来,我写书评、做读书笔记、分享读书心得,使用各种能想到的加强记忆的方法。
某乎上对于我的问题,有一个最高分的答案。它是这样说的:‘你看过的书,并没有消失,而且在你心中、精神中留下一摸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会无声无息的指引着你,走向你希望的道路。就像你吃过的肉,虽然不会永远的留存在你的体内,但是它会在一阶段帮助你成长。’

对这句话,我是报以鸡汤的眼光来看待。这就像是一个读书读完就忘的人对自己的辩解。读书是有目的的,这种无目的的阅读在互联网时代活不下去,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书。
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翻看的书却对你以后一点帮助没有,仅仅是当时短时间的娱乐消遣,在读书中没有汲取到你需要的养料,也许你会放弃它。

六、成长式阅读

当我想明白了怎么记住读过得书时,我进入读书的最后一个阶段——输出。通过阅读别人的思想,产生出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思想拿出来和别人互换。多次思想的碰撞就像是一场庞大的思维圆桌会,不同身份、不同职位的人的不同见解,毫不客气的把它们吸收近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本一本的读着。我一年大概可以看50本书,还在努力保证读书的质量不会下降。细分下来是一周一本,虽然这点读书量跟大神比起来不值一提。
读书是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开头没开好,就要准备一个好的过程和一个完美的结局。学校的读书计划虽然槽点无数,但也还是会按部就班的完成。
读书笔记会随着我跟着我的脚步慢慢的向前。到那时当我想写些什么的时候,随手翻来就是大量的素材,脑海里就是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时,就是我读成之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读书变成了形式主义,我们在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