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了多年医生,但从未放弃作家梦
蔡青曾在美国做过将近四年的医学博士后,搞过科研,在国内三甲医院当过多年的医生。但她的儿时梦想,却是成为一名作家,她也确实一直在践行自己的作家梦,自从2017年8月在豆瓣阅读上发表第一篇作品以来,她已经在豆瓣阅读上发表过多部小说,均获得不错的评价,并凭借描写美国博士后群体的《黑梦》和描写医患关系的《半边脸》两度荣膺豆瓣阅读的“小雅奖”。蔡青
其实很多中国当代作家都有医学背景,余华当过口腔科医生、池莉曾经是流行病学医生、毕淑敏则当过多年军医。蔡青坦言,确实如很多人所言,有医学背景的作者,多少会因为见证太多生死而对生命有更犀利的看法:“从医的经历, 多次直面生死,我可能在人情上更加冷静和淡漠,比较不在意任何表面现象,因为刀光剑影下,我们更多需要理智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再要说有医学背景的人有什么共同点,我要说那是慈悲之心,选择这个职业的人,不管他的外表如何,态度如何,本质上全力以赴地抢救病人对于医生来说是一种职业的本能。”
在影视剧领域,医疗题材从来是大热,观众喜欢在剧情中享受那种细微而真实的切肤之痛,并且医院像是个巨大的素材库,总会源源不断发生新奇的故事。由于常年奔赴在医疗前线的缘故,比起其他有医学背景的作家,蔡青的作品中,多了不少对医患关系的具体描摹。在她笔下,医院里的生活与生命并不抽象,而是具体的、五光十色的、有血有肉的。
当她还在耳鼻喉科做实习医生时,遇见了有生以来第一个难忘的“奇葩”病人,那是一个英俊、富有、态度嚣张却心地善良的年轻男孩,要在偶像剧里,这是个妥妥的霸道总裁人设,然而现实生活中,他却与有夫之妇产生婚外恋,分手未遂后,被对方从耳道灌进硫酸,他后来成了蔡青获奖作品《半边脸》里的男主角。但蔡青遇到的“奇葩”病人,却远不只这一个:
“从医多年,见过的奇怪病人真的很多,比如中考前父母不许玩手机就抑郁失语的少年,以后的日子每天捧着手机玩,但是仍然不能开口讲话;怀疑自己的喉咙里有蛇的咽异感症的患者;辗转多家医院做了十次手术为了防癌而最终癌变的有钱人;一侧鼓膜被打破不离婚,又被打破另外一侧鼓膜的女患者;上午给医生下跪请求紧急手术抢救孙子,下午却为了逃费带着孙子从医院逃跑的爷爷……”
展开全文 部分蔡青作品
除了医患关系,留学海外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她作品中的另一大主题。写作长篇小说处女作《鸡肋一样的生活》时,蔡青还在美国做博士后,这部作品开始发表在美国文学城海外原创的论坛上,去年重新修订后,更名《都是异乡人》在豆瓣阅读发表。《都是异乡人》里海外精英的群像描写,几乎是每个曾经有过出国留学、访学经历的人都面临过的问题——签证到期后的去留问题、如何取得合法居留权、与高知身份不匹配的捉襟见肘的生活……表面的光鲜下,常常是不为人知的千疮百孔。
《都是异乡人》里其中一个男配角于辅的婚姻生活,后来被蔡青发展写成另一部得奖作品《黑梦》,故事以于辅妻子吴芮的视角展开。吴芮在2000年代初已经是一名令人艳羡的都市高级白领,与上司暧昧多年后,依旧无法获得对方的承诺,眼看年纪越来越大,顶不住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舆论压力,相亲认识了在美国读博的于辅后匆匆结婚,而后又在语言不过关、生活不习惯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随着这个毫无感情基础、猥琐而小气的丈夫开始了她在美国的生活。美国的生活完全颠覆了吴芮的美好想象,她一边别扭地做着和别的女人藕断丝连的男人的妻子,一边在实验室和年迈的教授展开婚外情。《黑梦》里虽无恶人却难觅真爱,刺骨的现实狠狠地泼了那些对海外生活怀揣美好幻想的人一身冷水。
“写这两部作品,是因为我2005至2008年期间在美国从事医学博士后研究,那时我刚好有一点业余时间来写小说,写的是自己当时最为熟悉的海外生活。我写的更多的是生物医学博士和博士后的生存状态,有很多海外的读者告诉我除了生物医学以外,还有化学、数学等专业的人,他们面临着同样的尴尬。不仅是美国,也有一些欧洲、澳洲、日本等其他国家的从事科研工作的读者告诉我‘你写的就是我的生活’。这也促使我后来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大家到了国外,感觉过的是同一种生活?
这大概是因为我写了一类人,是有典型代表的一类人。我们出国,是因为我们以为国外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出国学生物或者其他学科,因为这是容易拿到签证出国的学科。我们想要的是混一个文凭,混一个绿卡,混一个生活。我们用相对容易的手段出了国,然后为并不热爱的学科而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或者说有所付出,但不足够。关键的问题,我们的科研是为了博士论文、发表文章、拿到绿卡……而不是因为发自内心地热爱。”
部分蔡青作品
蔡青说自己也见过那些在国内是精英,到了海外依旧是精英的人,她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于他们知行合一的执着精神:“那是一些懂得自己要什么并努力去获取的一类人,他们善于审时度势,能够及时调整方向,而且他们心中充满热爱和能量,肯付出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因此从外人看来,他们似乎就是时代的宠儿。”
蔡青最喜欢的两本书是《月亮与六便士》和《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前者让她看到了什么叫真正的义无反顾,后者则让她明白天才即热爱,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促使不知疲倦的训练。她的这种“天才观”后来通过短篇小说《天才绿萝》体现得淋漓尽致,绿萝是一个家境贫困却颇有绘画天赋的少女,当她的才华被所有人忽视时,只有她的画室老师笃信她是一个天才。
《天才绿萝》的创作出发点充满诗意和理想主义:“这是一个发现天才的故事,而我知道,那个执着地保护天才的人,本身,也是一个天才。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凋零的天才,以及,那些年,我们错失的才华。”现实生活中,也不乏错失天才的遗憾:“《天才绿萝》里的‘弟弟’就是我弟弟,当我每次见他做完外科手术后钻进自己的小画室去孜孜不倦地画画时,我就觉得他是一个‘错失的天才’,因为我对天才的定义就是那种不顾一切地去热爱的人。大多数天才最后都成了平凡的人,但是我仍然要向他们致敬——为他们曾经的执着。”
对于自己能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越走越远,蔡青十分感谢自己的家人。首先她感谢父亲在儿时的引导让她热爱阅读,并让她因为作文屡次被当作范文而给了她莫大的自信,其次她感谢丈夫和哥哥在写作道路上的鼎力支持,她也不忘感谢喜欢和支持她的读者,对她来说,读者的喜爱是最大的驱动力。
关于未来的创作计划,蔡青说她目前正在创作的小说《小黑》主题是一只流浪狗,以小镇混世青年为主角的《我的青河镇》已经搁置许久,也计划尽快完成,还有一个待写的小说,则依旧和老本行医疗题材有关。如她的获奖感言里所说:“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各种各样的经历。感谢人生给我经历的同时,还给了我另外一份礼物,就是让我用笔将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记录下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