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NH 发表于 2019-11-10 13:59:44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金色的希望

“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美丽的图画: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成蹊是先看的《檀香刑》,后看的《透明的红萝卜》,在被《檀香刑》的语言魅力和结构设计深深震撼后,于是这才返回去读了莫言这部在30来岁时写下的中篇名作。

《透明的红萝卜》,本打算叫《金色的红萝卜》,在徐怀中的建议下,莫言才改了名。如果是别人让改名,估计莫言不一定会同意,但徐怀中不同,他是莫言能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恩师和伯乐。改名后,还是在徐怀中的推动下,该小说终于在1985年的《中国作家》杂志上得以发表。

《透明的红萝卜》,是莫言的成名作这毫无争议。在此之前,虽然一直笔耕不辍,但莫言并没有获得过什么名气,可就在这部小说发表后,汪曾祺、史铁生等人均给出了高度评价,著名作家张洁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如果要问1985年中国文坛有什么大事发生,那就是出了个莫言。”
12岁那年,莫言给铁匠做过拉风箱的活儿,所以他在小说里对铁匠打铁的场景描写简直细如发丝。就在那年,他还在饥饿难忍下偷过一个萝卜,被人抓住后痛揍,还要向众人下跪认错,到家后,他爹又赏了他一顿毒打。童年的悲催记忆,正是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
                                                                                        展开全文                                                                            我前后看过两遍《透明的红萝卜》,印象极为深刻,深刻到时不时总能想起其中的人和事,然后便是一阵不寒而栗。这是一部复杂且宏大的作品,说它复杂,是因为并不算多的人物让读者产生了诸多疑问和思考,说它宏大,是因为莫言想通过这部作品表现的主题太多了,而且这些主题是相互渗透并行存在的,让人有点消化不良。
全篇的故事不算长:饱受继母虐待的黑孩,性格孤僻倔强,注定不被关注和理解。为了挣工分,黑孩和人们到滞洪闸上劳作,菊子姑娘和小石匠对他颇为关照。小铁匠和小石匠都想追求菊子,最后小石匠成功了。在一次两人互殴中,黑孩竟然帮小铁匠打了对自己一直很好的小石匠,混战后菊子瞎了一只眼,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菊子走了,透明的红萝卜也消失了,一气之下,黑孩把别人地里还没长成的萝卜全挖了出来。
当食不果腹衣难蔽体时,人性和欲望会毫不犹豫地暴露出来,人与兽的界限也会变得模糊,人们奋力挣扎着刷存在感,并互相碾压甚至彼此攻击,但最终,各自的欲望依然难以被满足,就像那根本就不存在的透明的红萝卜一样,终究只是镜中月水中花般的痴想。可即便如此,各色人等依然顽强地活着,支撑他们的是颜色各异的希望。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形容这部小说,应该是: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金色的希望!
网上关于这部小说的赏析多如牛毛,我不太想将所有亮点逐一扒开,今天成蹊打算只拎出其中的两个人物,聊一个词,希望。
对黑孩来说,他希望得到身体的温暖和心灵的关爱。
哪怕在冬天里,黑孩也是赤脚光脊,全身仅有一条齐着膝盖的大裤头,不仅吃不饱,连欲求一件暖衣都不可得。透骨的寒冷,正是他死守着风箱不走的原因,只有在铁炉旁边,他的身体才能得到些许温暖。菊子确实是真心疼爱他,可菊子似乎并不知道黑孩的诉求,所以就在菊子认为拉风箱的活儿太苦,想把他拉离风箱时,黑孩一怒之下咬了她一口。
黑孩好像对疼痛免疫,他身上的伤口总是不断翻新着,有的是劳作产生,有的是被人毒打,虽然他能够忍住物理伤痛,但内心的痛楚又有几人知?黑孩不是哑巴却几乎一语不发,恍惚和发呆是他最习惯性的举动。菊子是对他最好的人,但在黑孩看来,小石匠把她从自己身边“抢”走了,随之那份关爱也变淡了。
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奇异画面,他的耳朵能听见别人听不见的自然之声。可看完全书后,我深深怀疑这只是作者的虚拟处理,黑孩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罢了。
文章开头对透明红萝卜的描写,你既可以认为是黑孩的天赋,也可以认为那只是他的幻想,我更倾向于后者,当人被绝境按在地上摩擦时,唯有借助一些幻想才能挺过去,这幻想仿佛一根救命稻草,一旦这根稻草折了,人也就彻底空了。
所以才有了文章结尾的场景,黑孩拔光了萝卜,他也被扒光了衣服,“黑孩转身走了,起初他还好象害羞似地用手捂住小鸡儿,走了几步就松开了手。”他已经放下了仅有的一丝耻辱,与活下去相比,那实在不值一提。
书中另一个有意思的人物是小铁匠,他希望学得打铁的精湛技艺,他希望得到菊子的芳心。
独眼的小铁匠一门心思想把老铁匠的手艺学到手,在那个年代,能有一门手艺傍身是很吃香的,为此,他和师傅明争暗斗。黑孩对他的技术有所担忧时,他把锤头抡得神出鬼没,“看到了吧?没有老梆子我们照样干!”因淬火不过关被小石匠讥讽时,他会立马咆哮震怒。学成后,他尽情挥洒着塑铁成形的本领,菊子看傻了,黑孩看麻了,小铁匠不是在打钢钻而是打老铁匠的尊严,此时,老铁匠也看到了自己即将被无情取代的必然。
小石匠近水楼台,很快和菊子走到了一起,这简直气炸了小铁匠的肺管子,两匠争风吃醋打嘴仗还不过瘾,终于不可避免地进行了一场决斗。菊子心疼小石匠痛哭出声,小铁匠脸上的喜色顿时消逝,换上了满面凄凉,他明白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两人打得难分难解之际,黑孩出人意料地跳出来帮了小铁匠,结果酿成了惨剧,小铁匠乱撒的石片扎瞎了菊子的一只眼睛,他把菊子变成了和他一样的独眼。
在小铁匠强壮的身躯和娴熟的技术下是一颗自卑的心,为了生存糊口,他挤走了师傅,为了拼抢心上人,他无意中弄瞎了菊子的眼睛,这也注定了他一生的悲情。
他的所作所为看起来有点不择手段有点粗俗下贱,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终有一天,他也会被其他年轻的铁匠取代,而他根本也不可能讨到像菊子那样的媳妇。
小说最后,“老头子看着这个一丝不挂的黑孩,抽抽搭搭地哭起来。”一语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创作初衷,对劳动人民苦难的深切悲悯。
人吃不饱饭会怎样?小说给读者提供了开源的想象空间。
初中时,大狗和我一个宿舍,他饭量大吃饭凶。那时正在长身体,他晚上总说饿得睡不着觉,一旦饿急了就开始胡思乱想:食堂发馒头了,掰开馒头还有馅儿,有红糖的有猪肉的,馅儿特别大。我当时以为他只是胡说八道,看完《透明的红萝卜》,我终于理解了他说的话。
萝卜作为食物的象征,贯穿全书。那枚透明的红萝卜,是一切美好希望的代言人,是所有憧憬的升华物。它是个意象,它也只能是个意象,可望而不可即。
合上书本,你会陷入多重思考,时而感佩普通人的无限生命力,时而叹息世人皆苦的残酷现实,时而细细回味其中虚实相映的笔触,又时而劝说自己只要希望之火不灭就还有希望。

成蹊强烈建议大家在秋冬季节看这部作品,天气微冷之时阅读,你更能体会到莫言笔下的细腻和魔幻。
“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 莫言曾说,《透明的红萝卜》里的黑孩代表着他,“尽管在后来的小说里,我写了很多的人物,但没有一个人物,比他更贴近我的灵魂。”的确,他这一辈子又何尝不是像黑孩一样无声地倔强到底呢,伏案写了一辈子山东高密的人物和历史,从不被外界的评论所左右,最后终于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为何倔强?为何不甘?只因内心那不安分的希望始终在燃烧。莫言不想只是自己燃烧,同时也想炙烤所有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金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