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代诗人汪国真:他的离开,代表了一个文学繁荣时代的终结
文/叶超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汪国真的名字几乎人尽皆知,耳熟能详。那时的汪国真,名气如日中天,成为许多文学发烧友的偶像,其诗集一问世,即被一抢而空,真正的洛阳纸贵。
“凡有井水处,必歌柳词。”当年汪国真的诗,就如柳永当年的词,流传之广,超乎想象。一个诗人,在这个国度能享有这样的待遇,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之所以能如此,一方面是时代使然。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一首诗、一篇文往往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另一方面,是汪国真的诗歌艺术大众化,任何人都看得懂,促进了其诗歌的流传。
诗歌艺术贵在含蓄蕴藉,富有想象力,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汪国真的诗却非常直白,想象力也并不出众,有些诗歌甚至类似标语口号,却并不影响他的诗歌在那个年代的疯狂流行。例如《热爱生命》一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再如这样的句子:“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一句话,汪国真的诗歌偏重于哲理一类,形象化不够,也不以意境的营造为胜。作家羽戈对他的评论非常残酷却很真实:“现在来看,汪国真的诗歌风格,几乎毫无深度和张力,注定了速朽。这甚至不能称之为诗歌,而是断句。”由于他的诗歌却反映了那个时代众多人的心声,与那个时代的脚步非常合拍;加上其诗通俗易懂,读时朗朗上口,富有韵味,所以大量流行似乎也是可以想象的事情。
我的书柜里至今还存有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在他的诗集未曾出版之前,也曾着魔般地抄写过。
2015年4月26日,汪国真患肝癌去世,终年59岁。很多名家和非名家都写了纪念汪国真的文章。汪国真的去世,让人们异常怀念那个纯真的文学年代;他的离开,代表了一个文学繁荣时代的终结。
一个曾经是那么声名显赫的著名诗人去世了,一段时间内往往会激起一波波涟漪;但过不了多久,这波波涟漪就会渐渐消失,直至销声匿迹。汪国真尚且如此,一般不入流的人更加如此;人生百年,皆是如此。
文章传世,精神永存,何其难也!
来源:默语斋笔记(百家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