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海南自由港的巨轮,网络文学出海能否一帆风顺?
11月14日-19日,首届海南岛国际图书(旅游)博览会期间,聚焦网络文学出海的“自贸港背景下的网络文学出海论坛”作为系列活动之一,在三亚举办。网络文学出海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环,是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当地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网络文学如何走出去?走出去又怎么留下来?
学院派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从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史到全球媒介革命视野下中国网络文学的位置与可能,以Wuxiaworld为例进行了专门的探讨。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肖惊鸿博士以加拿大电影节上中国网络文学作品获得诸多奖项为例进行了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多角度阐述。
网络文学的出海,实践上是一种文化的输出。大家对中国文化输出海外或许陌生,但海外文化输入大陆应该耳熟能详。
新加坡剧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侵蚀
瓜哥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加坡剧,是70后80后的一代记忆,提起《人在旅途》,几乎张嘴就来“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向着那梦中的地方去,错了我也不悔过”。
多么熟悉的发型、白衣、装饰扣,当年满大街拥趸的模仿热情,丝毫不弱于现在的蔡徐坤粉丝们
错不错不知道,另一部剧《调色板》出场的男主角李南星,迷倒了一片青春期小姑娘。许多女生把他的照片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来,偷偷地夹在自己的日记本,然后锁上锁。嗯,是的,那时候的日记本有一种是带小锁的,虽然不怎么管用。
扑面而来的新剧,让观者一下子就被里面整洁的楼房,干净的道路吸引,第一次十分详尽地感受到了新加坡的风貌。新加坡成为国人向往的圣地。
年轻热血的小伙子们也没逃过新加坡剧的魔手,《莲花争霸》以一本莲花宝典立于江湖之巅,武侠剧文化也来大陆涂抹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韩剧《人鱼小姐》《蓝色生死恋》和都教授们的吸金之旅
八十年代与新加坡剧并行的是日剧,之后韩剧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韩剧在输出价值观的同时,把炸鸡、啤酒、泡菜等中国常见饮食深深烙上了韩国的烙印。东北的泡菜坛子输出到韩国,端上桌就是中国粉丝们盯着电视屏幕滴答滴答流口水的韩式泡菜。
本土饮食出国逛了一圈,带上异国他乡的文化烙印,回到家乡荼灭餐饮市场,也算是海外剧输入后的文化洗脑贡献。
除了文化的变种与认同,海外剧还把大陆变成了国外明星的巨大吸金场。韩国演员张娜拉的“没钱就去中国转一圈”,无心之言,一语道尽现实。5年前,都教授的一个代言就能从中国领走人民币过千万。
至于美剧的兴盛,价值观的辐射,90后00后的心理认同,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多叙了。
这就是海外文化输入的厉害之处。网络文学输出,能做到吗?
海外文化在中国大陆的输入,以其本土新颖的生活模式、演员的个人魅力、故事的独特性以及传播媒介的呈现方式优势,快速实现落地,并逐渐效益化,实现了利益收割。
中国网络文学,在本土是一种天然的粉丝阅读文化,搭载自贸港出海,与专业翻译机构合作,只靠文字的翻译,能否实现吸粉?
中国文化能否像海外文化输入一样,以合适的传播媒介呈现方式,造成现象级传播,走出去后留下来?
网络文学出海的政府扶持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海南作协抓住机遇着力打造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输出的桥头堡,逐步构建以政策为依靠,以作协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基础,以版权输出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路还很长,网络文学行业需要与各方相携而行,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
蒲公英的种子已经备好,就看是以什么样的风来吹起舞步了。
瓜哥叨叨叨:弱小、可怜又无助的瓜哥,需要大家的关爱。小手按住下面二维码,也许会有奇迹诞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