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里的人物对话该怎么写?海明威是这样做的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在讲人物对话之前,首先想讲一个人——海明威。这属于活在我们中学课本里的大师,但那时我们不知道的是,海明威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对文学领域小说的叙事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冰山原则”有两层含义——
一是简约的艺术。即删掉小说中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以少胜多。英国学者贝茨在评论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时说道:“他以谁也不曾有过的勇气把英语中附着于文学的乱毛剪了个干净。”
这些英语文学的乱毛中被海明威收拾得最利索的是形容词。法国大文豪伏尔泰就有句名言:“形容词是名词的敌人。”他似乎在说只有名词是直抵事物本身,是直面、直接呈示事物,形容词多了反而遮蔽事物和内质,所以是名词的敌人。而海明威打仗和当记者的经历,让他的文字如电报一般简明清晰,极少用修饰语,极少用形容词。
这里需要划重点!用再多华丽的形容词来形容她的颜值有多高,都不如说她哭起来让人多么心碎更有冲击力。
研习君在与许多作者沟通时最常说起的一句话就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深的意涵。”可以用一句话讲清楚的关系和事情,那就用一句话来说,连个标点符号都不要多。你得想象一下,读者很好奇故事的主线进展,结果你却一直在做铺垫、讲背景、聊日常,研习君只想说:求放过!
所以海明威在谈到《老人与海》的创作时指出:“本来可以写一千多页那么长,小说里有村庄中的每一个人物,以及他们怎样谋生、怎样受教育、生孩子等等一切过程。”但小说却被浓缩到只有五万字,小说仅集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惊心动魄的三天。就像冰山一样,以重大事件为主导,让历史与经过的7/8,隐匿在海洋深处等待人们的发现感悟,这样的力量,会更有冲击。
其二,小说家马原认为“冰山理论”的更内在的质素可以概括为“经验省略”。这里就体现在海明威的人物对话之中了。
我往房门走去。“你现在不可以进来。”一个护士说。“不,我可以的。”我说。“目前你还不可以进来。”“你出去。”我说。“那位也出去。”
这是《永别了武器》的结尾,海明威改了近40遍之多。翻译成中文45个汉字,却让我们知道了以下信息:房间里有3个活着的人;“我”好像出了什么事情;有护士那就可能是医院,有人在病房里;“我”的情绪很不好、甚至有点失常。
准确而又带有信息量的人物对话,是一种经验的体现,这不仅仅是简洁的问题,而是一种最大程度调动读者参与的本领。
该如何写好人物的对话?
有作者曾问到一个问题:“我写作时为何对话多?是不是主次不分?对话过多是不是降低了文章的爽感?”
首先就得明白人物对话的意义是什么。人物对话无非两个作用:塑造人物和推动剧情。
我们看对话,就等同于从电影中人物的语调、语速、音高来在我们内心树立形象,而小说里人物的惯用语、谈论的话题,说话风格是幽默、严肃、还是容易紧张等等就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一个人说话的方式就是她的标识、名片和综合履历。
所以在塑造人物方面,你的人物对话就需要想清楚这句话是否让人物形象又丰满了一点,这句话是不是符合这个人的身份和性格。如果一个粗人诗词成语信手拈来,如果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脏话满天飞,那就真的有点可怕了。而口水话的无效信息,就得学学海明威,删删删!我们APP的一名作者大大关于这个问题也给出了自己的办法——
“写作时担心对话,其实最本质原因还是在于自己对角色的背景和状态不熟悉,所以总害怕语气和用词不符合身份。对于熟悉的人物就毫无挂碍畅通无阻了。解决办法可能还是要先把角色的背景与状态想得更清楚一点,然后去贴近一些相似的人,按照剧情推进。这样也许能稍微提升下信心。”
推动剧情方面,人物的对话对于“有效信息”的要求更严格。
大部分的作者都很“健谈”,所以笔下的人物似乎总是有很多说不完的话。健谈不是什么坏事,但需要注意的是,人物的对话不要真的完全“反映现实”。
我们现实中的对话会有很多被打断、被省略、重复、多余,主要信息可能早在前两句就早已讲清楚,如果你把这种现实的对话完全照搬到小说,那可就太糟了。小说既不是超现实,也不是现实,我们不想要现实,要的是真相。这就需要人物说出来的话是符合逻辑,并且对剧情的推动有着实际的意义,如果删了这段对话,对于读者理解故事和人物并没有什么影响,那就说明这里的对话大多是无用的。
但需要强调一点,这并不意味着推动剧情必须用对话来呈现。许多新手作者会沉迷于“对话体”式小说,所有的东西都包含在对话之中。小说与剧本不同,小说的对话是引爆情感的武器,也是把握故事节奏的重要因素,所以叙述与对话应当做好权衡,不要总是“她说”“他说”,而是需要根据以上两点来打磨对话的内容。
总是一句话划重点,对话需要有意义!
对话的禁忌
在美国的写作指导书籍《短篇小说写作指南》中,波涅·戈莱特利提到了人物对话的几点禁忌和关键要素,最后在这里整理提炼出来,大家可以一一对照,看看你中了几枪!
1、作者和编辑一样,都必须对书面和口头的言语模式的一切变化和细微差别保持尽可能高的警觉……对惯用法、俚语、规范英语应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这是随时要用的工具,就像一部足本韦氏大词典一样必不可少,一样可靠,尽管不可能一样的包罗万象。磨砺这把工具的唯一办法就是经常不懈地“听”——精细敏锐的耳闻和目睹的结合。
2、写小说的人多多少少是个词语魔术师,他必须使行动、情节、背景的许多因素同时起作用。但对话是他最有用的手段,运用对话的技巧常常决定了作者的才华、成功和专业水平……聪明的写作者都会懂得什么时候该惜墨淡写,什么时候该酣畅挥洒。对话太多,再丰富多彩,字字珠玑,妙趣横生,也会轻易地把安乐椅中的读者压垮——正如一个最善于讲趣闻轶事的人,要是口若悬河,不让别人喘口气,插一句话,也会变得处处招人嫌。
3、对话的清晰明了也不可或缺。清晰明了包括要不含糊地让每个人物都有他自己的腔调,自己的言语特征,自己的说话方式。要检验是不是如此,只需要把对话中的“他说”/“她说”去掉,这时读者能不能区别出说话的是谁呢?
4、先把对话放在一个特定的立足点上,再添加修饰语就能平添许多意义。
5、写对话防止出错的最好办法之一是懂得语法——特别熟知形容词和副词的差别及其用法,并且这两者需要慎用。(PS:这里需要向海明威学习哦~)
6、不要自以为是、异想天开地把自己看成造词者,这种与其说是独创,不如说是荒谬。
7、写作者可能掉进的陷阱还有——对人物的话进行多余的解释。
8、还有篇幅问题,几乎所有对话,尤其是大段对话,中间既没有穿插长一点的描写,除了“他说”“她说”又没有其他交代说明,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他说”“他说”用得是否卓有成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