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黑刘慈欣的人都在黑些什么?来,我们来谈谈文学性这个问题
作者:文学之新在刘慈欣单枪匹马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的同时(严锋最早做出此论断),国内也出现了不少黑刘慈欣的读者或非读者。
读者和非读者对刘慈欣的贬低
非读者大多是那种觉得科幻文学是通俗文学,跟主流文学完全不在一个档次的纯文学读者。笔者身边就有这样的人,知道刘慈欣的大名但从未去看他的作品,原因是觉得科幻文学庸俗没有意义。但对刘慈欣在这个时代造成的影响他们心里也是有数的,对此又加上一句,你看现在畅销的都是些什么糟粕,这完全就是市场的胜利及文学的堕落!嗯,对于非读者,我在此就不做更多的探讨了,因为他们没看过刘慈欣的作品啊,就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单方面宣布胜利吧。
下面说说看过刘慈欣作品但仍坚持要黑刘慈欣的那部分人。这部分人相比非读者来说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因为有了调查就有发言权,而他们基于作品提出的讨论,不管准确与否,都是有价值的。如果只有夸奖的声音,那么这个世界未免也太单调了,同时也丧失了进步的可能性。认真看了很多黑刘慈欣的言论后,我发现无非是两大点,即文学性差零道德丧失人性。这两点其实正是文学作品的核心问题,即文学性和思想性。
刘慈欣是工科出生,自己也曾坦言不是文学爱好者。依传统的文学评判标准来看,刘慈欣的作品确实存在比喻生硬、人物描写不够细腻及叙事不够圆润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刘慈欣不懂文学,相反他比许多人都懂文学即是人学,在《三体2》中他还通过青春小说作家白蓉对写作进行了一番科普。那么刘慈欣为什么要弃一些文学常识而不顾呢?
因为他是刘慈欣,因为他是一名科幻迷,因为他是一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当然写不了莫言《蛙》那样的作品,但是莫言也写不出《三体》啊。刘慈欣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要做的事情并不是传承和拓展传统文学,而是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呈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另外,刘慈欣作品文学性也并不差。文学性的问题无非是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的问题,这两方面刘慈欣其实都做得很好。
《三体1》中的叙事视角切换
《三体1》在叙事上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三体文明的故事,第二个层面是叶文洁故事,第三个层面是地球三体教的故事,叶文洁本是这三个故事的核心。但刘慈欣却没有以叶文洁为视角讲述这个故事,刘慈欣用的是汪淼这个看似打酱油的角色。通过三体游戏及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汪淼将三个核心故事联结在了一起。
这在文学上是一种超越的写法,是一种第一人称的上帝视角。同时,在叙述叶文洁和三体的故事时,刘慈欣又切换到了他们自身的视角。这种视角的切换,难道不是文学性的体现?如果以叶文洁为视角,那么一切都不过是她的回忆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或许会是一部传统意义上表达人性挣扎的作品,但不会是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
《三体2》的结构其实很文艺
《三体2》在结构上也很有意思,开篇通过张援朝买逃亡基金展现了时代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或许刘慈欣是想告诉我们,各位大兄弟大姐妹,我不是不关注个人命运,只是个人命运跟时代命运息息相关,在整个人类的末日场景下,时代命运远比个人命运重要。当然,更有意思的是,《三体2》大的叙事是由罗辑和章北海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物组成的。没有感觉到很文艺吗?好吧,那我再提醒一下,有没有想起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难道大家觉得王家卫文艺仅仅是因为电影中的台词,而对结构没有任何关注?
刘慈欣发现了一种新的叙事语言
再说说叙述语言的问题,以此说刘慈欣作品文学性差的人依据是“文学即人学”,要深刻地展现一个人物,在我们的固有认知中必须通过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而细节描写是通往人物内心的必要途径。刘慈欣的作品中,似乎并没有太多细节方面的描述,即使在叶文洁出卖地球那一刻,她的内心也没有太多的挣扎。而在《三体1》的结尾,当叶文洁知道伊文斯想要通过三体文明消灭地球文明之后,她也没有表现太多的悔恨。
但是,刘慈欣通过描述了叶文洁的心理变化,从一心出卖地球到想要与三体文明和平共处,再到将宇宙社会学公理告诉罗辑,从中展现得不正是叶文洁的心理变化?这是心理上的大起大落,是在一生的尺度上描述的,正好跟光年尺度上的宇宙图景相符。要不然,一边写着宇宙,一边纠结着今天穿哪双鞋子出门?
另外刘慈欣说不是文学爱好者,那是他谦虚。在他的创作手记《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以机会》中,我们会发现他不仅广泛阅读了科幻小说,还对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及姚雪垠的《李自成》都有很深的感悟。
尤其是在托尔斯泰身上,刘慈欣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宏细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大量关于历史的宏大叙事,但它们是隔离开来的。因为在传统文学中,此类的宏大叙事只能作为一个历史背景,因为描绘的主体是人。
但科幻不一样,科幻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与未来相遇,它不是在复述历史,而是在创作历史。于是,宏细节才能长篇幅的在科幻作品中自然的出现。而刘慈欣在作品中展现的,其实正是一个个的宏细节。宏大的细节,这个词非常有意思,就像宏原子,就像可以展开到二维的高维度质子。
当刘慈欣在思考科幻给文学新的可能之时,他在文学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而对刘慈欣作品文学性的质疑,多半是因为无知。 那三个云天明的童话,简直是拍案叫绝, 刘慈欣的文字的确不是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比较平凡。这点我完全赞同。至于“零道德”,我觉得这个词用的不错,但也正是我喜欢大刘的地方,理性世界本来就只有逻辑,数学和物理,本来就没有道德的存在空间。我非常庆幸能看到一个作家写出如此理性的作品。 《三体1》就是一个侦探小说的结构啊 刘慈欣确实打开了中国科幻类小说的新局面,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总拿文学性黑他就是抬杠了,没必要。你可以说我不喜欢读他的作品,我就爱读老舍、鲁迅、沈从文……的作品,这个是你的自由,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但是某些人去非要拿不同类型文体之间的差异性来黑人家就太低级了。 谈三体的文学性,格局太小,三体是对人类,人性,宇宙文明的探讨,推论。试问,文学性在人类、人性、宇宙文明面前算什么? 黑暗森林法则如果试用用于宇宙!那么宇宙早就没有生命体了!别抱着幻想以为现在地球没被发现!靠侵略进步的文明能够有多高成就?现在地球文明如果发生战争估计又要从零开始! 很多人心目中的文笔其实只是辞藻华丽,所以他们觉得郭小四最合他们胃口。 三体的人物动机很迷,逻辑也很迷 有一些人,是跪久了起不来;有另一些人,是只能靠“众人皆醉我独醒”来自我安慰,否则人生就毫无意义。这两种人,鲁迅时代叫阿q,现在叫键盘侠。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