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3年,码字126万的他放弃了,三大套路教你杜绝做无用功
作者:一书一法一工具作者码字百万
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写到有这样一位作者:写作3年,126万码字量,1009个粉丝,近52篇文章,单篇阅读量在30到200之间波动,点赞数维持在10以下,赞赏量为0,留言平均3条。
他一开始的文章主要核心点就是这几个词:坚持、出头、努力、成就、将来、以后,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然而,3年后,再看他最近半年写的10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人这一辈子,拥有多少,都是有定数的。”在他的行文中再也没有了当初那份情怀,那份热血,那份向往,也没有了可期的未来。
反而是一副行事消极、处世无奈、面对现实的百般妥协,他彻底放弃了。
由此可见,长期做无用功是多么害人的一件事,不仅无用还消磨你战斗的意志。
一、那他为何会长期做着勤奋的事情,却一直是做无用功呢?
1、缺少目标和规划
如果没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规划就如同古时候的一个成语:南辕北辙。那你奋斗的方向都错了,只在乎过程,还谈什么结果?
总是拿“我在单位辛辛苦苦工作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来和领导谈判,“这回提拔总该轮到我了吧”。其实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更多在乎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导致我们做事的效率低下,没有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没有目标的人,永远在为有目标的人打工。
没有目标的人生如同没有导航的海中孤舟
说到底,你的工作没有达到不可替代性,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将你换掉,你退休的那天和你入职的那天,各方面没有显著的不同。
我们一辈子做的更多的是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的过程导向型工作,彼此造成的结果差别不大。
我们缺少的是那种结果导向型思维,或者去选择那种结果导向型的工作。
2、缺少深度思考和学习
在简书这个平台上,有各种日更计划,以及现在很多写作训练营都有21天写作习惯养成训练。可是最后能完成日更计划的有几个,也许凤毛麟角就那么几个完成,但是在完成的几个中,真正能走下去的也许只有一两个。
因为你单纯参加这些活动,如果不对自己的目标和规划深度思考,如果不对标写作大咖的文章,哪里知道自己文章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改进呢?
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深度思考,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工作中也是如此,原先,我们都会向模范人物学习,学习其先进经验,本身就是一种深度思考和学习的过程。无论离开深度思考还是学习,这个过程都是走了过场。
我们很多人在做无用功,要么缺少深度思考和学习,要么就是纯粹的走了过场。
缺少深度思考
3、缺少反馈和及时的调整
有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一个班级的学习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进行测验。并给予每组不同的反馈:第一组学习结果及时通告,第二组学习结果每周通告一次;第三组学习结果不予通告。五周后将一、三组对换,二组维持现状,实验再次进行了五周,实验最后结果表明,在一、三组对换后最明显,一组大幅下降,三组大幅上升;二组稳步上升。
从以上实验可以看出,及时的反馈对于知道自己的学习成果是有促进作用的,而我们工作中也是如此,没有及时的反馈工作成果,就不能很好的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我们如何避免走弯路,有什么可以杜绝做无用功的好方法吗?
1、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是一个人能走向成功的第一要素
我们要以结果导向型思维,来对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定位和目标规划。
所谓结果导向思维就是注重结果非过程而是通过结果导向来调整过程的思维方式。
举个例子(1):有这么七个人被赋予分配粥,每天要来分一大桶粥。这些粥每天都是限量的。他们开始靠抓阄定谁先来分粥,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除了自己分粥的那天能吃饱,其他时间都挨饿。
然后,无论推选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来进行分粥还是组成四人分粥委员会,最终都失败了。
最后有一个好方法:轮流分粥,分粥的人必须最后给自己分,所以他给别人分粥会尽量平均,以便最后自己也可以分到最大的粥,如果给别人分多了,自己只好自认倒霉。
七人分粥
例子(2):曾记得我小学、初中的时候在班里学习排名前五,那小时候有目标吗?也许不清晰,但是学习好肯定是一个目标。但是在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改变了我,”现在的大学生没有用,念大学有什么用,你看你的隔壁王叔还不是回来养鸡还不如我呢,考上了也不支持你念。“
当时就因为父亲的一句话让我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连中考也没考好,差点上不了高中。上了高中后慢慢的排名垫底了,三年虽然每天如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样,但是我也不是一个好和尚,连撞钟的钟都没,是一个没有目标的无头苍蝇。混完高中后,环境不同了,父亲说能考个学校就考吧。这时我才补习了一年,勉强走了一个专科院校。
一个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如同一条船没有罗盘一样。人也是如此,缺乏明确的目标,一生将庸庸碌碌。
毕业后,工作换了几份,直到十年前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也只是有份温饱的工作而已,起色不大。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自己当时没有目标。
特别还是来自于从小没有目标,乃至长大了习惯性的瞎忙不去想目标,不去制定目标并去执行。在机缘巧合下,学习了一门在线课程,又让我拾起了学习的动力,开始制定自己的目标。
通过正反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你以结果导向的思维来指导工作,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就会一开始做好规划,以便你最终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由此可见,制定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决定要素。
结果导向思维
2、只有不断的深度思考和学习,才能打造一条属于你自己成功的直通列车
有这么一个公式:1小时=55分钟(澄清问题)+5分钟(解决问题),而这55分钟是用来深度思考的,深度思考就需要你的思考角度是多元的,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是来自书本,又是来自实践。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道问题决定我生死,如果给我1个小时,55分钟我会用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我才会用来回答这个问题。”
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张三和李四同时受雇于一家公司,拿同样的薪水。一段时间后,张三成了部门经理,而李四却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就去找老板抱怨不公。
老板于是说:“李四,你给我问问咱们那批客户什么时候到?”一会儿,李四回来汇报:“后天到。”
“那后天什么时间到?”老板又问。
李四没有问,于是赶紧又打电话,告诉老板:“后天下午四点到。”
“几个人要参加?”
“您没有让我打听啊。”李四很苦恼。
老板把张三叫来:“张三,你去问一下那批客户什么时候到?”
张三也很快问完回来了,他一口气向老板汇报说:“他们一行三人后天下午四点到飞机场,我已经安排司机到跟前了去及时接机。
我提前也问了附近几家酒店的价格和环境,我觉得A酒店价格和服务相对客人来说正好,还有我问了晚上吃饭的几家餐厅,正好在A酒店附件有一家不错的特色菜馆,老板你看如何,可以了,我提前就和人家订一下。”
深度思考
一个优秀的员工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自己要去做什么,并对自己做的事情进行深度思考,认真地规划它们,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优秀的本质就是深度思考。
要想具备深度思考的大脑,除了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去亲身体验,或者去拜师学艺,但不管哪种都离不开你深度思考的学习以及你投入热爱生命的专注。
3、建立反馈机制,打造自己的错题、错事、错话本,以便能及时的调整更新迭代,助你成功
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或者通过其他平台来反馈,并打造自己的错题、错事、错话本进行记录,通过这三个本的反馈进行必要的改正和调整,进行不断的迭代更新。
举例来说,现在学习最好的反馈是通过写作输出来看学到的成果。比较好的写作反馈平台如:今日头条、百家号、简书等写作自媒体平台,可以通过别人的点赞和评论来看到自己文章存在的缺点,将这些缺点进行记录,然后针对性的加以改进并调整。
又如:现在企业的客服就是一个很好的顾客对于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一个反馈机制。而那些将客服做的很到位的企业,一定是将这种反馈机制做到了极致。它们收集有关企业错的、缺陷或者建设性建议并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迭代,从而进一步促进企业的成长。
同样人的成长也是如此,建立自己的反馈机制,才能及时调整并促进自己的成长。
在学生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错题本,通过错题的反馈来增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成年后,我们要通过建立自己的错事本和错话本来记录成长过程中自己所犯错误的事情或者说错的话,通过这两个本的反馈及时的找到对的方法进行改进和调整,让自己快速实现目标,达到成功。
刘媛媛
这里最好的例子就是来自北大法律系研究生的刘媛媛。
出身于农村寒门家庭。少年叛逆、成绩差;青年高考失利,被认为人生注定普通平凡。……22岁那年,她花费2周定计划,6个月来复习,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被其一举考取。23岁,没有上台经验的她却报名参加了《超级演说家》,花费3天总结出演讲套路,最终囊获冠军奖杯,一战成名。24岁,她独自创立了传媒公司,为90后所瞩目。
短短三年,实现三次逆袭,不是由于老天垂爱,不是由于天资过人,甚至不是由于埋头苦干,而是来自于她的两个神器:“错事本”和“错话本”。
最后,我们都不想自已的努力付诸东流,竹篮打水一场空,努力很重要,方法策略更重要! 受用无穷 谢谢支持 这哥们写100多万字,52篇文章,每篇2万字左右,还没什么观点,坦白说我佩服他,2万字车轱辘话,我可写不出来,我没有200字明观点的能力,但2000字写明观点差不多,如果让我写2万字的车轱辘话,估计我得疯 写过一篇旅游的,最近写的,阅读量有一万,也就是随便写写感想。这位是怎么写的,我有点纳闷。 静静的,泪就这样漫了上来,为你的今天点赞,凤姐爱你 对任何事不要抱着必胜的信心,带着一颗平常心,成功了庆幸,不成功也不失落。 反思:热点主题、文章深度、高潮起伏 没有反思的坚持,就是平庸,就是一种伤害! 有数量没质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