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干货:主人公就是要够“主动”,否则只有扑街在召唤了
作者:故事研习社研习君有时候看有些故事,觉得很着急,因为主要人物一直没什么行动,一直处于被动局面,是被局势、他人推动着做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研习君忍不住想穿越进故事里的世界,拉着主人公主动去做出一些发光闪亮的主动作。
刚好麦基在《故事》里讲过一些主人公的特质,今天研习君就分享给各位作者,希望有用。
一.主人公特质:必须有意志力、有自觉的欲求
主人公,一般是单一的,像我们看过的绝大多数小说;
可以是复合主人公,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孙少安兄弟;
也可以是多重主人公,像《水浒传》《天龙八部》;
也可能不是人……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主人公,他必须具备以下特质: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
·主人公还可以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主人公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并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主人公有意志和能力追求自觉或不自觉的欲望,一直到线索的终点,一直到背景和类型所确立的人类极限。
拿之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为例,侯亮平最自觉的欲望是要查处贪腐,找到大boss。而他有强烈的目标欲望,又有突出的能力,让读者/观众相信他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好友陈海的车祸阴谋成为他下决心前往京州彻查真相的直接原因,可称为激励事件。
但同时呢,他又和高书记夫妇有师生之情,他心中也隐隐有一个不自觉欲望:不愿意相信高老师就是大boss,甚至想逃离真相。这之间形成的戏剧冲突就比较带劲,他每次克服内心的困惑,努力采取主动性来和玉良书记抗衡时,就特别好看。
最后自以为瞒过侯亮平的玉良书记终于中招时,观众也就特别激动。
麦基老师概括得妙:“如果主人公没有任何需要,不能做出任何决定,且其行为也不能影响任何层面的变化,那么,这个故事也就不成其为故事。”
二.主动主人公vs被动主人公
麦基按采取行动、产生冲突的不同方式,把主人公分为主动和被动两大类型。主动主人公在欲望驱使下采取行动时,与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直接冲突。被动主人公表面消极被动,而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发生冲突。
所以我们也知道,主动主人公会在一些情节较强的故事中出现,而被动主人公则只能在情节偏弱的故事里见到,偏向意识流那种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一些作者写爱情文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我这种文冲突比较弱,就写一些回忆、点滴,等着有巧合、反转,再撩一撩、发发糖就好了。所以整篇看下来,男女主都没啥主动的动作啊,内心的冲突矛盾也只是干巴巴的描述,读者真的没什么看头啊!
这真的是故事讲得不好,不能怪题材。俗话说得好:“生活可以中庸,故事必须极致”。
详言之就是,读好故事应该是一种极限体验,它不能仅仅满足于讲述人类经验的中间状态,而是讲述在最紧张状态下所经历的人生。作者也许从事件的中间状态讲起,但这只是通向作为路线终点的途径。读者会感觉到极限,并希望故事能够抵达。
来看看爱情小说里冲突较淡的八月长安的《暗恋》。小说里是有很多心理描写,但那都是在激励事件——女主主动帮男主解围、二人正式认识之后才一点点穿插进去回忆的。女主在爱情线上积极主动,在个人的学习、事业线上也采取了很多行动,比如去当家教、学第二专业、实习……两条线互相交织,不仅女主形象更饱满,校园爱情的内容也更丰富一点。
研习君不是让大家都把女主写成学霸或太上进的人,而是要赋予主角积极展开合理行动的能力和可能性。这样就会很大程度避免把爱情文写成靠巧合和素材堆积支撑的平淡水文。
三. 如何迫使主人公主动?
开篇激励事件是个勾住读者的大钩子,它是故事讲述的第一个重大事件,一切后续情节的首要导因,也是将主人公推入险境,迫使ta采取主动的利器。
当一个激励事件发生时,它必须是一件动态的、充分发展了的事件,而不是一个静态的或模糊的事件。即:
1、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1.1.大多数情况下,激励事件都是一个单一的事件,要么直接发生在主人公身上,像《她从梦里来》开头女主就被绑架了;要么由ta导致发生,《月亮与六便士》里开篇思特里克兰德就离家出走追寻梦想去了。
1.2.少数情况下,激励事件需要由两个事件构成,一个伏笔,一个分晓。
如《嫌疑人X的献身》靖子母女被逼杀人,石神发现,并帮忙处理尸体,这既是伏笔,也是整个故事表面上的真相,而真正的真相是小说的悬念所在。
《绣春刀2》的激励事件之一是沈炼的兄弟被诬陷,沈炼被迫去追击,兄弟自杀;之二是沈炼救下女主,惹祸上身。第二个事件是故事真正的开端,但第一个事件埋下了后面人物关系的伏笔。
2、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做出反应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到反应的动作既合乎人物性格,还能推动情节,并且还对感情线有帮助(如果爱情线非常重要的话),确实也不简单。《她从梦里来》女主面对绑架案、第一个杀人案的反应,则是做到了这些。
很多情况下,主人公的某些闪亮的主动作,还能扭转之前比较沉闷/猥琐/平庸的形象。
再比如《追风筝的人》里的阿米尔,一开篇就点出这是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可是故事的前半段阿米尔都是比较本能甚至被动的,已被默认为因少时的怯懦、嫉妒而抱憾终生的人物。
直到后面他冒着再也回不来的危险主动去阿富汗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动作,才让他的形象180度大翻身,变成了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赎罪的讨喜形象,堪称“人生中闪亮的瞬间”,否则他就只能是个令人讨厌的懦夫。
四.如何主动?让ta可以最大能力突破障碍
如何让我们的主人公真正采取主动动作呢?
简单来说,就是先让主人公采取一个行动,并且让他以为,ta可以达到目标。但现实很快给ta一击,让现实和目标间形成一道鸿沟,一旦裂开这一鸿沟,人物便会以其意志力和能力意识到,ta不可能以一种最小的保守方式得到他想要的东西。
ta必须重整旗鼓,奋力越过这一鸿沟,然后采取第二个行动。
这下一个行动是人物在刚开始时不愿意采取的,不仅因为这一行动要求更强的意志力,迫使ta更深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且最重要的是,第二个行动将使ta面临风险。
以此类推,直至高潮处主人公面临最大的风险,做出最能体现ta本性的选择。
最典型的当然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下次大家有时间,看这些美好肉体时可以顺便想想麦基爷爷的这些理论,寓教于乐嘛。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让你的写作不再迷茫。 转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