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 | 村上春树:“狗屎”样的初稿要改多少遍才能成畅销书?
作者:小新知识堂海明威说“一切初稿都是狗屎”。看来再伟大的作家,写出的第一稿作品,都难免会存在许多缺陷。
难怪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定稿了《红楼梦》;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据说前前后后修改了七遍;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的结尾重写了39遍才算满意。
美国知名小说家约翰.欧文曾说:“修改是编辑的灵魂,作为一个小说家,改写占了我人生的四分之三。”
好作品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很多作家和大师们都深谙此道,都非常重视“修改”这项工作。
闻名于世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他的随笔《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就说到,“如果让我来说,初稿完成后,从这里开始才是值得费时耗日、津津有味的部分。”村上春树说的“费时耗日、津津有味的部分”就是修改阶段,他把修改看成了比完成初稿更重要的工作,那他是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的,才能使那些“狗屎”般的初稿变成了在全球拥有惊人销售量的畅销书的呢?
如果说收集素材、完成初稿是“备料”“做加法”的阶段,那么修改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做减法”忍痛割爱的过程。
当初稿完成后,村上春树一般会稍微放上一段时间,才进入第一轮的修改。第一轮的修改就好比是一次大型手术,他总会从头到尾做一次彻底的改写,进行尺度相当大的整体加工。比如检查主题是否明确,所选材料是否能说明主题,逻辑是否清楚等等。
在这次修改中,有些章节就此消失了,再无踪迹了,而有些地方反而进行了扩充,增添了些小插曲。比如村上春树有本小说叫《国境以南,太阳以西》,就是修改《奇鸟行状录》时,有好几个章节整章整章地被删除了,他以此为基础,另外鼓捣出来的全新小说。
这个流程结束后,稍作休息,紧接着他会进行第二轮修改。这次修改相对于第一轮的修改就好比是一个微创手术。这次修改也是从头到尾的修改,只不过更加着眼于细节。比如加入一些细致的风景描写,整合一下会话的语气,检查一下有没有与情节发展不吻合的地方,有没有不易理解的地方等等。
当这两次“手术”结束以后,有个很特殊也很重要的阶段即将到来,那就是“养护”阶段。什么是“养护”?就像在工厂的生产流程中或建筑工地上,有一道工序叫作“养护”,“养护”就是将产品或素材“窖藏”一段时间,只是安安静静地放在那儿,让空气穿流而过,让其内部牢牢地凝固。村上春树说,“写长篇小说时,工作时间固然非常重要,但什么都不做的时间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小说如果不好好“养护”,就会出现没有干透的易碎品或内部组织不均匀的地方。
经过了“养护”阶段,作品和作家本人都得到了很好的“养护”。作家写初稿时,脑袋里充斥的热血多少能冷却下来一些,而呕心沥血完成的作品则会呈现出与先前大不相同的印象,先前未能发现的缺点,这时就能清清楚楚地显现出来。这时候再次开始修改细微的部分,就可以更加理智和客观了。
当这些都完成了,是时候“引进第三者意见”了。村上春树的经验是,他一般会让他的太太通读原稿,并提出批评建议。他说他有一条“独门秘诀”,那就是“人家有所挑剔的地方,无论如何一定要修改”。从村上春树的创作经验来看,读过作品的人对作品的某部分提出什么意见时,那个部分往往当真隐含着某些问题。就算自己当时心里觉得“这个部分已经很完美了,没必要改动了”,也要默默地坐在书桌前,无论如何也要做些修改。
这次的修改不像是之前的那几次修改一样,从头开始、循序推进,而是针对受到批评的地方集中修改。改完后,他还会请提出建议的人将改过的部分重看一遍,重新讨论,如有必要就再作修改,如此这般直到满意为止。
曾有人问村上春树,修改作品要来上多少次?他说,我也给不出你精确的答案。在初稿完成后就修改了好多次,交付出版社排出样稿后又一次次地索要样稿,改得黑黢黢一片,如此反反复复。直到像雷蒙德.卡佛所说,“写出一则短篇小说,仔细地重读原稿,删掉几个逗号,然后再重读一遍,又把逗号放回原来的地方,这时我就知道,这则小说终于大功告成了。”到了这一步才算是到达极限了,修改工作算是基本结束。
修改,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村上春树说,“当你下定决心‘要把这里修改得更好’,静心凝神地在书桌前坐下,着手修改文章,这种姿态便具有了无比重大的意义。”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无缺”的作品,不论什么文章,都有改动的余地,一次次地修改,只是一步步地接近“完美”的过程。
-END-
责编丨杜普
编辑丨墨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