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还可以这么写?!专家带你拆解《大明风华》创作密码
文 | 心喜历史剧不应该只描写男欢女爱的小情小调,而应该着重于苦难辉煌的历程;不应该只有后宫和朝堂上人性的阴暗,而应该展现出中华疆土的壮美,谱写出保家卫国的长歌。
2020年,值遇紫禁城 600岁生日。历史剧 《大明风华》在这个时候热播,无疑有着更为殊胜的意义。
《大明风华》由优酷、好酷影视、悦凯影视、北京世纪伙伴、吉翔影坊共同出品,2019年12月17日起登陆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并于优酷全网独播。
这部着眼明代,聚焦朱氏家族几代人的历史剧,情节紧张扣人,剧情张弛有度,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于严肃沉重中开辟出轻松观感,深受观众喜爱。播出至今,总观众人数已超2亿;优酷热度最高达9755,且仍在持续增长,稳居全站剧集热榜第一。
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热度高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人民网、光明网等更是先后发声,为剧集所呈现的历史性、美学性发文点赞。
2020年1月7日,《大明风华》研讨会在京召开,该剧创作团队、播出平台代表,以及多位行业、历史领域专家共同出席,围绕该剧的创作背景、叙事创新、历史把握、人文特点、社会影响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践行“好剧要播好”
一剧之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创作电视剧不易,创作涉及历史题材的精品内容更是难上加难。“ 《大明风华》历经两年剧本打磨,8个多月拍摄,一年多制作,涉及各工种2300多号人。为呈现历史奇观,剧组辗转大江南北,抵抗过草原上的蚊虫叮咬,扛住了零下十几度的严寒考验。”浙江好酷影视有限公司总裁、《大明风华》出品人、总制片人 姚昱竹感慨道。
“《大明风华》被观众热议,就如同自己孩子被夸,而且孕育《大明风华》要比孕育孩子更难,我倾注了全部心血,只为圆一个创作者的梦——拍摄一部老百姓喜爱、专家肯定、领导满意的电视剧。”
“经常有人问我,架空历史的方式更易操作,为何选择难以呈现、争议最大的明朝时期的历史剧?我认为,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责任和担当, 历史剧不应该只描写男欢女爱的小情小调,而应该着重于苦难辉煌的历程;不应该只有后宫和朝堂上人性的阴暗,而应该展现出中华疆土的壮美,谱写出保家卫国的长歌。”姚昱竹说,“《大明风华》让观众在这部剧中见天地见众生,也看到了自己。”
编剧兼导演的 张挺坦言, 把《大明风华》创作成一部没有时代隔膜的大剧是他的初心。前前后后看了《大明风华》一百多遍的他,却在播出时看到朱棣死去时,仍止不住流下了眼泪。
作为湖南卫视剧场2019年的收官之笔和2020年的开张之作,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朱皓峰表示,《大明风华》对于湖南卫视在2020年的电视剧市场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我70多岁的母亲每天都看,儿子也被女朋友带着一起看。”朱皓峰以实例证明,播出《大明风华》是湖南卫视创新导向与内容相统一、审美引领与观众需求相统一的结果。
阿里文娱优酷总编辑 张丽娜感慨,《大明风华》的创作播出具足信心、决心和真心,满足天时地利人和。“在这个时间段坚信不疑播出这样一部剧非常提士气,真正的好剧根本不需要迎合,《大明风华》的播出完成了‘好剧要播好’的使命。”
▍以史为基,虚实相生
提供历史剧创作新思路新表达
近年来,历史题材剧在创作、播出上存在单一化的局面,与会专家高度认可 《大明风华》在保证历史剧品格的同时,代入现代逻辑和当代史学观,写出了现代人的愿景,它的出现拓宽了历史剧表达空间,引入了新的创作思路,对古装历史正剧的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
会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总结其热播的4点原因: 第一,“好久不久,突然出现”; 第二,在历史题材创作上找到了一种新的故事讲述角度; 第三,明代的选题新鲜,更吸引广大观众; 第四,制作水准、演员阵容满足观众对历史题材在技术表达上的高期待和高要求。
该剧注重基于史实的人物刻画,并且服从于作品整体的主题表达。 “我看到的后宫规避了争宠陷害的俗套,定位于家国层面上的矛盾,这是我们历史题材价值提升上的一个着力点。”李京盛说。
近年来,历史剧与古装剧都在向彼此靠拢,如何把握历史剧真实与虚构的尺度成为论坛的一个焦点话题。与会专家们高度认同—— 如何定义类型不是关键,更关键的在于其所传达的精神价值。
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 张金奎认为,《大明风华》在古装剧新的艺术创作尝试上是值得肯定的,对当时明朝追求先安民、先富民还是先定国有关的讨论是到位的。不过,剧中出现的一些瑕疵,也提示之后历史剧在史实细节上的把控要更周密一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准感叹自己对《大明风华》第一印象是“历史电视剧居然可以这么拍,大胆新鲜!”李准认为,历史真实、历史人物真实以及历史氛围真实, 《大明风华》涉及的5个皇帝、于谦的基本格局、朱棣第5次进北京、外国史者随郑和来朝进谏、孙若微支撑大局这些事情都有相当的历史支撑和历史含量,在“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上都做出了新的努力。
多名专家表示,繁盛的明朝具有高度表达价值。而在创作中,如何着眼于不同人群,塑造新时代需要的历史观是要思考的一大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研究中心主任 王一川认为,《大明风华》通过对美学和历史的探索,激发了普通观众对明朝历史的兴趣。他用“庄谐杂糅”来形容该剧在历史叙述的庄正严肃感与个体想象的戏谑轻快感之间形成的交融。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也表示:“人们津津有味看完后,去想这段历史究竟怎么回事,反过来去读史书,这就对了!”
▍探索人性,关照人心
演绎引领审美风尚的人文大戏
作为历史剧,《大明风华》底蕴厚重、内容丰满, 家和国、君和臣,前宫后宫、宫内宫外无不囊括其中。观众在剧中看到的不止是朝堂和政治,还有其背后的帝王“老朱家”的那些事儿,其中的父子之情每每令人动容。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大明风华》人文气息浓厚,人性描绘深刻,编剧、导演找到了一种新的故事讲述角度,让精彩的历史和故事有了全新的呈现方式,走出了古装剧5种类型模式以外一种全新的模式,提供了历史剧叙事在政治谋略之外一个有力的方向参考。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 高小立用“越往后看越喜欢”来形容她对这部剧的整体观感。她认为,《大明风华》和以往明朝剧的一个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大笔墨写人性、写情感、写命运、写内心、写如何安心,最重要的是写如何和自己讲和。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 刘玉琴表示,《大明风华》在依据史实的基础上,从格调、品质以及人物关系、形象建构上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挖掘,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孙若微的品格设置是有是非感的,性格是果敢刚毅的,感情上是有主见的,有大情义大格局,为作品赋予了独到的审美和大气感。 文学艺术最重要的内核是保持对人心人性的探索和剖析,作品在这方面的选择和建构是引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李春利肯定这部剧思考的深度。“孙若微觉得自己生在妖魔和圣人之间,她的感受和皇帝的状态很契合。戏里没有特别清晰界定对与错,而是客观呈现,有益于天下苍生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是对的,这是《大明风华》给出的答案。”
刘玉琴表示,《大明风华》有庙堂的庄严和叙事的接地气,并努力提供了与当下有益的价值关照。
一部好戏远胜平庸的几十部,仲呈祥赞扬这是一部具有很高研究价值和一定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的好作品,“彰显历史智慧、历史景深,提升民族历史修养,引领审美风尚”。
作为一部历史剧,《大明风华》难能可贵地兼顾历史与当下,在营造历史庄严感的同时,摒弃常规视角创新叙事表达,深入家庭关系、解构戏剧冲突,用轻松日常的笔触展现大明朱氏一族的传奇,趣味横生,引人入胜。可以说,大明风华对正能量的古装历史剧的回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信随着《大明风华》的继续热播,更多内容释放势必激发更多有益探讨,为历史剧创作、为影视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