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IP热的理论思考(一)
摘要:我国网络文学IP热是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的内容和特质更适合IP改编。媒介杂交推动了网络文学IP热,文学在产业化道路中生成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文学关系,网络文学IP产品满足了大众的多层文化需要。网络文学IP热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助于提高大众认知能力。对待网络文学IP热,我们应采取理性的态度,应看到其积极价值。我国网络文学IP产业化的历史尚短,但基础好,势头强劲,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更多的优质作品问世。关键词:网络文学;IP;文化产业;积极价值
近年来,网络文学IP剧、IP游戏、IP动漫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如果说文学产业化是网络文学IP热的外在推动力的话,那么内容生产、媒介传播和受众选择等方面的优势则是其出现的内在原因,文学在产业化道路中生成的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型文学关系是探析网络文学IP热原因的重要切入点。从理论上探讨国内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IP热对优化网络文学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推进网络文学良性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网络文学的内容优势
为什么传统文学没有像网络文学那样在产业化道路上出现产业链内部相互打通的IP热,为什么只有“网络文学IP热”却没有“传统文学IP热”?我们看过四大名著的影视转化,看过《雷雨》的舞台剧,除了少量如以《三国演义》等作品改编的游戏外,新上线的网络游戏或手机游戏很少是以传统文学作品为内容源开发的。忽略游戏、动漫等文艺形式的改编,就算只看文学与影视间的转化,传统文学改编的影视剧作品影响较大的如2014年的《红高粱》和2015年的《平凡的世界》在收视率和网播量上与网络剧也是相差甚远,《平凡的世界》播出期间收视率在0.8左右徘徊,同年播出的网络文学IP剧《花千骨》全国网平均收视率达到2.75,收官时的网络播放总量更是高达200亿,尽管多次夺下收视冠军的《红高粱》平均收视率为1.55,收官时的网络播放总量也仅有22亿。传统文学的思想艺术内涵不容置啄,但在文化产业领域相较于风生水起的网络文学却又明显处于下风,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对比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受众更广。以文学期刊为主要阵地的当代文学通常被视为精英文学,它的读者圈子相对较小,一部作品问世后,除了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和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兴趣阅读以外,普通大众少有人问津。而网络文学就是另一番境况了,网络文学作品依托强大的线上和移动平台的优势,迅速在普通大众之间传播,加上文学网站的营销策略,向网络或手机用户自动推荐作品以吸引他们由潜在的读者转化为该作品真正的读者,使得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的读者远远高于传统文学作品。
网络文学吸引IP开发的“制胜法宝”是其自身内容的优势。丰富的网络小说类型中有一块令游戏开发商异常兴奋的领域,即游戏类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中以电子游戏为题材的作品被称为游戏小说,这类小说的写作具有鲜明的“游戏化”特质,如“角色化、属性化的人物设置”、“升级流的小说架构”、“虚拟化、影视化——便于游戏化的小说场景”等,为网络游戏的改编提供了优秀的创意和脚本。在游戏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类网络小说,这类小说主要以分享游戏心得体会为目的,用文字表达现实中玩家玩游戏时所体验不到的一些感受,这类小说被称为网游小说。网游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展现游戏各个维度的趣味性,从而在无形当中增加游戏对读者的吸引度,它的出现弥补了网络游戏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玩家的体验空缺,可谓是网络游戏的必要补充,代表作品如火星引力的《网游之修罗传说》等。除了专门的游戏类型的网络小说以外,凡是具备“游戏化”特质的网络文学作品都可以进行游戏形式的开发,这主要是一些玄幻、修仙、武侠、仙侠类小说,典型如《诛仙》《择天记》《斗破苍穹》《莽荒纪》等都是成功的网络小说改编网游案例。
网络文学作品的类型化成为其区别于传统文学吸引IP改编的重要原因,而IP的开发又反过来强化了网络文学的类型化特征,网络文学作者有意让玄幻、游戏类的作品适合改编成游戏,就会在写作的时候刻意调整写作,将一部作品完全按照一份游戏脚本的设置进行构思;抑或将穿越、言情、都市类的作品写成影视剧本,这样的创作增大了作品被选中进行IP开发的几率,如此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与IP的开发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共生循环圈。网络小说与影视和电子游戏的共生折射出网络文学在产业化机制下的适应性和驱利性。凡事皆有两面性,积极适应的背后却隐藏着无法保证网络文学质量、创新又充满阻力的困忧,不乏有作家为了迎合IP开发的需求而重复前辈们的“套路”,出现网络小说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要文学性还是要“IP值”成为网络文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网络小说吸引IP开发的另一个重要的特征在于作品集中化的矛盾冲突,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在改编成IP剧时都要被先改编成剧本。剧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影视剧要求有戏剧性,好的影视剧肯定是一场好戏,戏剧性是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这就要求原著作品在创作时要注意增强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如何增强情节的戏剧性,两种常见的技巧便是利用矛盾冲突和设置悬念。针对作品中的矛盾冲突,美国电影理论家约翰·霍华德·劳逊有独到的认识:“戏剧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性冲突——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或集体与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冲突;在冲突中自觉意志被运用来实现某些特定的、可以理解的目标,它所具有的强度应足以使冲突到达危机的顶点。”可以说“冲突说”既是戏剧的基本特征也是戏剧创作的本质。简单来看,故事情节的好看与否全在于矛盾冲突的设计和安排,平白直叙的剧本引不起观众们的注意力,矛盾越尖锐,冲突越强烈,剧本才会越好看。既然矛盾冲突是剧本创作的关键,以悬而未决的矛盾冲突引起观众的关注,便是悬念的设置——剧本戏剧化的重要技巧。人类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悬念的设置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窥探的欲望,读者或者观众进入到作品设置好的情境中后,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开始十分关切并产生紧张的心理活动,从而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想法。传统文学作品自然也少不了矛盾冲突和悬念设置,但是网络文学特殊的生存境域和生产方式使其在戏剧性表达上更强烈、更具有代表性。网络小说的生命力在于读者的点击率,网络作家要想让自己的作品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必须坚持每天更新,文学网站的连载小说通常会分为普通章节和VIP章节,网站会先发布免费的普通章节来吸引读者,然后再转到VIP收费章节,刺激读者付费阅读,并不是所有小说都可以成为连载付费小说。所以如何提高点击率成为每个网络作家无法逃避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点击率,常在章节设计和故事情节上大做文章,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网络作家蜘蛛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一个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工作,人在阅读的时候每看三千字左右就会产生一次阅读疲劳,我在设置每一章节的时候大约就是三千多字,在产生第一次疲劳时就结束这一章,然后留下一个吸引读者悬念的结尾。下一章也是三千多字,一个故事大约五章,那就是一万五千多字。一本书大约十六七万字。”这种写作模式和悬念设置形成的作品整体风格是大起大伏、节奏快、爽点多,而网络小说的这种风格又恰好贴合了影视剧改编的戏剧性冲突特点,由此改编过来的影视剧情节密集,故事推进极快,令观众大呼痛快。
以阿耐的作品《欢乐颂》为例,小说《欢乐颂》于2010年在晋江文学城连载,好评如潮,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2016年4月份播出。小说《欢乐颂》主要讲述了一个名为“欢乐颂”的小区22楼层中五个不同家庭出身、不同工作职业和不同价值观的女孩子的工作、爱情、友情和生活故事。《欢乐颂》里的五个女孩子都有各自的烦恼,小说的魅力就在于不断为五个女孩设置重重障碍,让她们在矛盾冲突中认清世界,认清自己,而五个女孩也都在此起彼伏、接二连三的挫败和烦恼中不断成长、不断强大起来。小说的情节非常密集,几乎几章就有一个小矛盾,浮现一个小问题,十几章就有一个小高潮,令读者处在冲突的漩涡中不能自拔,改编后的电视剧超高的点击量与原著作品集中化的矛盾冲突是分不开的。
网络文学在内容上的娱乐性较传统文学要强很多,这是其吸引IP开发的又一大优势。网络文学的读者面向普通大众,因此娱乐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消费时代,文学作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为:趣味取代意味、欲望取代愿望、快感压倒美感、煽动取代感动、技术僭越艺术、从“育人”转向“娱人”。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小说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减弱了,不追求有深度的叙事模式,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重消遣性和娱乐性,为迎合大众文化诉求而增添了各式各样的娱乐性元素,如喜剧性、类型人物、恐怖、暴力、科幻、悬疑、游戏、推理等元素。
以《盗墓笔记》为例,作品中融合了惊悚、悬疑、枪械、暴力、格斗等元素,还将推理元素融入紧张悬疑的故事情节中,使读者和影迷们大过“烧脑瘾”。《盗墓笔记》中介绍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读者毛骨悚然的同时又欲罢不能,有关张家古楼的神秘故事叙述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籍知识,满足了读者的考据瘾。而对于永生主题的表达充满悬疑推理,西王母的人蛇共生、万奴王的蜕变、禁婆的演化和变异、青铜门后的终极等等问题疑点重重,“稻米们”(《盗墓笔记》粉丝群体的称谓)纷纷发帖对小说中的悬疑之处进行“终极揭秘”,如2011年网名暖和狐狸在新浪博客中发布的《盗墓笔记之最终的大谜团》,就是通过作品中留下的种种线索和伏笔,对故事情节中的小细节进行推理、脑补,给予它合乎逻辑的解释和预测,从而掀起了一股有关《盗墓笔记》谜团的推理热潮。读者粉丝们享受的是寻求答案的过程而不是答案本身,他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放松身心的同时,运用已有知识体系,开动智慧,用一种严肃的态度去对待和解释一部娱乐性网络文学作品,这对于扩大网络文学的社会效应无疑有重要作用。来源:安大网文研究(微信公众号) | 周志雄、刘振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