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0-2-7 10:08:01

古人用的火折子为啥一吹就冒火,到底是啥玩意?




小时候,我们总是能从古装剧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漆黑的夜晚又或者在山洞、古墓等漆黑的地方,古人就从身上掏出一个小竹筒,拿到嘴边撅起嘴轻轻一吹,咦,就犹如一个小火把一样,靠着弱弱的一缕火光,却点亮了那个黑黑的空间,好神奇啊~~这就是火折子。






那么,火折子这么一个神奇的东西到底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火折子,其实可以称之为火柴的前身抑或火柴的另一个品系,其燃烧原理是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质,气温高的情况下,用嘴吹,或者快速甩,它就会与氧充分接触而起剧烈反应而燃烧。

通过控制氧气的浓度进而控制焚烧程度,直到今日,这项原理也仍然被广泛选用,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真正的火折子是一种极容易被点燃的草纸,那时候,火折子用于夜行夜袭,也用于用于以前抽水烟用的。



比如乡下从前多是用来点烟做火引的。用很粗糙的土制纸卷成紧密的纸卷,用火点燃后再把它吹灭。这时候虽然没有火苗但能看到红色的亮点在隐隐的燃烧,就象灰烬中的余火 ,能保持很长时间不灭。

再加上里面又有一些像磷这样的容易燃烧的物品,需要点火时只要一吹就能使它复燃,不过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气量要大。





一般的火折子的纸只是普通未打孔的纸钱(烧给死人的钱纸)也可是草纸。制作时把纸裁成比竹筒还长的长度来剪下来,在卷起来,松紧度适中,卷成于竹筒内般粗大小,最后插进竹筒里。

然后点燃,并盖住通风的盖子。到需要用时,把盖子拔掉,然后对着火折子轻轻吹,当然要吹的有技巧才行。有钱人家的火折子就高级了,      是以白(红)薯蔓浸水中泡浓,取出捶扁。

再泡加棉花、芦苇缨子再捶,晒干,加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之似无火放在竹筒里,用时取出一晃即燃,很易燃,适合封建时代的有钱人家和帝王。





可是早期生产的火柴(即火折子)有两个非常致命的缺点:

(1)      黄磷是非常稀少及遇热容易自燃,非常危险;

(2)黄磷是有毒的,造火柴的工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毒身亡。直到1852年经过瑞典人距塔斯脱伦姆的改进,发明了安全火柴,以磷和硫化合物为发火物,虽必须在涂上      红磷 的匣子上摩擦才能生火,但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火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说火折子是由南北朝时期的一个宫女发明的。一个火折子见证了一代人的生活,可惜的是随着西方“洋火”的传入,火折子就逐渐消失了。

所以,你现在看懂火折子的原理了吗?







火折子的历史在火柴传入中国后便渐渐走向结束了,人们开始进入了使用“洋火”的时期,并且随着打火机越来越便宜,人类对火的使用也越来越便利,火柴也渐渐成为了过去,就更不用说火折子这个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的取火工具了。

对了,打火机比火柴出现的更早一些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用的火折子为啥一吹就冒火,到底是啥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