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集体倒闭:往日的精神食粮如今摆在地摊上,还要论斤卖
作者:上官子君2005年,吴晓波、许知远、于威、张帆等几个年轻媒体人在圆明园的一座院落里创办了“单向街图书馆”,而后改名“单向空间”。
15年间,“单向空间”不仅是读书人的精神代表和文化符号,还开启了中国书店的沙龙、讲座的习惯。比如2006年3月5日,诗人西川在单向街做了第一场沙龙,随后,洪晃、陈冠中、阎连科、廖伟棠、莫言、严歌苓等人纷纷来到沙龙演讲。
疫情下,知名人士许知远为单向空间书店发求助信,书店撑不住了,求众筹续命。坂本龙一、姚晨、老狼等大V也在微博上参与转发。
不经感叹怎么混到要网友众筹的地步了,点进去看详情真是惨不忍睹。反正老板肥得冒油,公司穷得快要倒闭,最后跟无产阶级众筹来了。
仅仅关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要众筹续命,抗风险能力也真的太脆弱。三联周刊讲的,知识就是免疫力,你们抗风险能力这么差,一定是书读得少。
很多网友喜欢许知远,也想挺他,但也是普通人,心有余力不足,平时都在图书馆借阅,或者看手机端的免费版本,他们的实体书真的不便宜,还非要出什么珍藏、精装版本来抬高价格。
文化人众筹真是别致,把众筹和书搭上关系,瞬间就高大起来了,转嫁亏损可以,情怀可嘉,奈何缘浅,只能各安天命。
以情怀博取流量最后变现,情怀挂在嘴边的时代已经过去,这次卖惨很多人不感冒,苦情牌背后,其实是实体书店最后的一点尊严。
西西弗书店、方所书店、老书虫、库布里克、单向街书店以及成都言几又、南京先锋书店、台湾有诚品等,都在不停地关闭旗下门店。
更别说三四线城市个体书店了,现在连二手书店都在不停被药店、花店、眼镜店、餐饮门店蚕食。
往日的精神食粮如今摆在地摊上,还要论“斤”卖
城市的规范化,去掉了小商贩的存在,连一个报刊亭都容不下,至此整条街,方圆五公里,再也没有一个卖书的地方。
以前还有摆地摊卖旧书的,现在地摊没有了,往日的精神食粮摆地摊上,城管还不让吃饱饭,即使城管让你摆,也无人问津。
二手书店早已没有生存的空间,每座城市的二手书店,都被规划到某一个偏僻不为人知的角落,刚被大众熟知,却又面临着拆迁重组的命运。
奇迹一样存在的新华书店,现在也沦落到靠买教辅书为生。
现在时不时在各大商圈广场,经过城管同意街道办批准,会有流动的书摊位,多已菜谱、育儿、健康、心理励志教育书籍为主。
而且,竟然像垃圾一般被贱卖,三块一本或者五块一斤,网络和智能化时代,原来我和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一样,离纸质书本越来越远。
阅读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大时代的优胜劣汰。很多人不买书、不阅读,可是还是会心疼书店的没落。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文化尊严的问题,没有一座书店城市会成为精神的孤岛,拯救书店,也是拯救自己的精神世界。
我觉得不是,是因为我们对精神的乌托邦还有最后一点怜悯,最后一丝反抗。单向街的众筹,实则是最后一次体面的自救。
书籍,是连接文学和精神流放地的狭小通道,热烈自由的理想与浪漫诗意早已被功利的务实主义核心价值替代。
内心对现实的投射,可能就仅仅是看看书了。每个人都在向这个世界反抗,庸俗终究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人们当然明白,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也终究是庸俗的,然而这正是人们要反抗的理由。
读书人往往有傲骨,不愿被世俗所污浊,但融入这个商业化的社会,能按时吃饭才能继续寻求书中的理想国。
一边讲情怀,一边卖货,终究太拧巴,四不像。近年来内地城市的“书店热”非但没有成为滋养本地文化的据点,反而成为小清新、网红文化横扫各地的先遣部队。
对于读书的人来说,精神的乌托邦崩塌极其残忍的,如同先扒衣服,裸奔,接着阉掉,再摁倒在粪坑里呛,最后拉到屠宰场用小碎刀剁掉。
多少人为了情怀买单,说是文学和信仰,其实买回去,大多起了灰,喂了狗。
历史上书籍长期是作为奢侈品存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书籍贸易成倍增长,一方面是古登堡现代印刷术的发明,另一方面民众开智。中国五四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书籍渐渐从上层向中层民众渗透,中国虽然是文字大国但书籍对大部分普通民众一直是属于奢侈品处于无用的地位,现在也是如此!二八定律在中国特别明显,哪天能慢慢改变? 最大的爱好就是买书看书 但是很少实体书点 网购两天到 还正版打折 许知远就算了吧 精神食粮喂不了空虚填满的胃。看看以色和匈奴人人均读书量,让我一草民羞愧不己。 书籍给人擦屁股,灵魂给人当凳子。人就必然会被动物关进笼子!
人,号称为万物之灵,人类,高高在上于自然之上,必须要有精神,行为的约束,才能和谐,正常运转。 我们武汉有个卓尔书店,里面有咖啡,有礼品饰品卖。就是书绝大部分过塑不许拆!也有作者演讲会!我觉得应该有科学的推荐机制,刺激消费!作者书商书店共嬴 现代社会各类娱乐兴起,加之人们忙碌奔波,读书的人本来就不多,再一抬高书价等于将不少想要买书的人拒之门外。 南京的私人实体书店八年前就开始大量倒闭了,现在也就南大边上还有两家,南师大宿舍区对面一家,中山东路靠近逸仙桥一家。杨公井的公家旧书店已经没什么书了。 其实很多年前实体书籍就已经开始没落了,05年的时候我们那里一家大书店倒闭,大批书籍低价贱卖,我买了一套金庸先生的书,三联版的36本书,一块钱一本,那会儿可算得是大出血,现在想想,那会儿就该多买点,现在实体书店已经很少了,电子读物越来越多的取代实体读物了,现在想买实体书,基本只有网上买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