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20-3-29 10:11:09

离开or坚守?“疫”考下,实体书店再次站在岔路口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高原的3月春寒料峭,青藏高原上最大的书店——西宁几何书店里已重现春节前的烟火书香气:读书写作业的年轻人坐满了书店里的长条桌,雪域咖啡、时光书屋等区域人们喝着饮品或会友或看书,选购书籍、文具的人随处可见……

2020年的这个春天,受一场疫情的影响,实体书店再一次站在了生存的岔路口。危机之下,有的发声求助,也有的奋起自救;有的黯然离开,也有的选择了坚守,期待迎来新一轮的春暖花开。

发声求助

受疫情影响,全国范围内大多数实体书店在春节前都闭店歇业了。2月24日,单向空间在微信公号发出求助信:《走出孤岛 保卫书店丨坚持了15年的单向求众筹续命》。

信中说:“截止到2月24日,在疫情蔓延的一个月里,我们仅剩的4家实体书店只有北京朝阳大悦城店开始营业,北京东风店、杭州乐堤港店和秦皇岛阿那亚店全部闭店,北京爱琴海店已于去年年底停业。而大悦城的整体客流量每天只有平时的十分之一,书店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5本书,其中一半还是爱书如命的同事自己买走的。预计书店2月份收入较往年直线下滑80%之多,对这个本来就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这意味着绝境。”

这段文字读来令人唏嘘,单向空间是几位媒体人创办的书店,已坚守15年,据称原本计划在2020年庆祝15周年的生日。单向空间在求助信中强调,“书店从来不只是一个卖书的地方,而是一个会锻炼心智、存储记忆、抚慰情感的家园”。并呼吁广大读者的帮助,文末是50—8000元不等的单向会员自救计划链接。

几乎在单向空间发出求助的同时,言几又、先锋、1200等书店,也都不约而同地撑不住了。

2月25日,乌托邦书店宣布结业,店主童兴家颇为无奈地说,开书店很重要,但活着更重要。这家书店在嘉兴市海盐县海滨东路37号,距离中国现代出版业先驱、商务印书馆元老张元济先生的故居,只有不足100米。

关闭书店后,童兴家选择回归老本行建材业。在被问到“以后是否还会再开一家书店”时,他回答说“不会了,开书店其实是一件残忍的事”。

“我无数次想象过结业的样子,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不过这或许是老天爷给我的一个‘契机’,因为疫情而结业,也不算太过丢脸。”感叹间,童兴家似乎如释重负。

单向空间运营负责人武延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中表示,其实之前的求助叫“众筹”并不准确,后来更正为“会员自救计划”。这个计划去年已经开始筹划,本来准备今年暑期上线,疫情的原因提前了。他表示,后续单向空间将不断优化内容,承诺的回报也会一一兑现。

目前,单向空间正在建立会员微信群,虽然会员数量暂时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一些新书推荐、阅读推荐、会员的线上商务活动也都陆续启动。

“目前看,会员自救计划的宣传效果和参与程度超过预期。两个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都超过10万+。”武延平说。

他介绍,本来朝阳大悦城的店是全年无休的,作为紧急措施,也在春节前一天临时闭店了。当时疫情还不明朗,考虑到疫情缓解后,大家可能还不愿意出来,消费信心在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恢复,单向空间又尝试开通了直播、闪购等模式。

“作为一种新的形式,目前直播的效果相对较好。单向空间本身有电商平台,现在每周做3-5场直播,几周前开始尝试以直播形式组织线上沙龙活动。”

3月9日晚,单向空间联合淘宝直播、薇娅viya共同发起“保卫独立书店”直播企划。单向空间创始人许知远作为当班主播,连线独立音乐人叶蓓以及南京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杭州晓风书屋创始人朱钰芳、重庆精典书店创始人杨一、广州1200bookshop创始人刘二囍、乌托邦书店创始人童兴家,共同为书店业发声。

武延平表示,在疫情冲击下,线上线下结合是条路,单向开电商平台较早,一直在做,这次在产品、内容、服务方面进行了整合。

“直播需要策划内容,需要团队。每次直播都要先做策划,确定卖点,效果有的不错,有的一般。直播是一种可能性,但不见得能让书店起死回生,目前还弥补不了之前的亏损。”武延平说。

坚守前行

3月2日,几何书店在闭店37天后复业,创始人林耕充满感情地说:“开了,希望还在!开了,就能给人信心!”

他认为,书店,本来就承载着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家园,书店的复业就是信心的标志。

同日上午,位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自1月24日关闭后,重新对公众开放。

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店长焦擎对媒体表示,感觉公众对实体书店的热情并没有受到疫情冲击。他认为随着疫情消退,实体书店恢复人气是可以期待的。

尽管复业当天,几何书店西宁总店仅有10000元的销售额,而成都金棕榈店更是只有600元销售额,但是林耕认为还不错。

毕竟,一切在重新开始了。“事实上,像西宁店每天营业额不到3万元都是赔钱的。为啥还要开呢?就是树立信心。”

林耕直言,“(闭店)这一个多月很苦,疫情初期,我们积极响应疫情防控工作,全国7家门店第一时间闭店。暂停营业期间,不只是没有收入,还面临着许多不得不支付的硬性支出”。按照当地政策,几何书店可以免交4个月社保。林耕说,算下来基本上接近一个月的工资,“还是很高兴的”。

成立于2018年的几何书店,现在全国有8家分店。几何书店西宁总店占地一万平方米,藏书45万册,多元业态组合,分为重磅阅读、雪域净土、天空之城、时光书馆、空间之门、重拾生活六大区域。

自问世起,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唐道637地下一层的几何书店,就成为全国最大的独立书店之一,也是这个高原城市的新地标。目前在全国开了多家分店和直营店,几乎每家店一开张,就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林耕认为,目前书店最大的压力来自现金流。他说,书店属于餐饮零售业,全靠现金流支撑。去年春节卖了360万元,本来估计这个春节全国的几家店能有800万元的销售收入,结果全压在手里。本来的营销计划几乎全部泡汤,尤其是迎合春节、元宵节的民族特色荷包、青绣绣品等商品都等于作废了,损失巨大。

疫情蔓延时期,林耕和他的合伙人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人员工资最多能扛两个月,两个月之后一旦付不出工资怎么办?他们商量,真遇到这种极端状况,就准备给员工转让股份。员工有股份,就有未来。他们相信,员工会和书店一起坚守下去。

“长远地讲,经过疫情期间的反思,书店会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林耕说。

毋庸讳言,这些年,很多传统实体书店都倒了。书店的倒闭不意味着书本身的消亡,也不意味着没有人买书,只是消费的方式改变了。

实体书店和实体商业面对的困境是相同的。

“书店是不会消亡的,就像书不会消亡一样。”林耕坦言。

作为书店,最重要的一点是启蒙人的思想和心智。经过这次疫情人们都会有反思,有新的思考,不会因为疫情结束的欣喜而忘记疫情中的焦灼困苦。疫情期间,厨艺书的畅销、《鼠疫》等一批疫病相关书的畅销等,都说明读者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按照计划,未来5年内几何书店将在中国开设100家以上的直营店,并在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几何书店细分产品的落地。林耕表示,不会因疫情影响原定的计划。

他说,成都印力的店已经开工,最近准备应邀去兰州老街、长沙、深圳等地考察开店合作事宜。

何去何从?

“大势所趋,书店也要面对市场。”几年前转行的书业观察者、资深书店人芮淑君说,前两年,随着商业地产蓬勃发展的浪潮,需要书店作为文化和导流的工具,但是这类书店开得多,关得也多。能留下来的,也多是规模较大的,像西西弗、言几又、方所等。一场疫情,或许会筛掉大部分华而不实的网红书店。

在芮淑君看来,书店想要盈利似乎是一件无解的事,一般都挣不到钱。一些书店的求助其实就是要求大众“打赏”,利用疫情,掩饰自身经营方面的不足和短板,其实业内很多人士并不认同这种做法。

遭遇困境,实体书店到底该怎么谋生存?该不该发声求助?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没有发声,沉得住气是好事。发声的目的是什么?要想明白。博同情,比惨?还是搞促销、抓销售?总体讲,发声求助的书店口碑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杭州单向空间重新开业当天,一位媒体记者在朋友圈如是说:“读者不让书店死,书店就不会死。众筹后复业首日书店观察:读者比比,墨香阵阵。说明单向空间众筹至少在传播上是成功的。”

诚然,实体书店的确有它存在的价值。正如不少读者的感受:我们需要经常去书店,就像去大型百货商场一样,随便逛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这是网购无法体验到的。

凤凰传媒苏州凤凰投资公司总经理曾锋也不太看好一些“线上化”的举措。他说:“直播,值不值得看?有没有人看?转化率有多高?都是问题。同时,私域流量,微信群的维护,公号内容的质量,各种推广,都需要人!书店的人力资源本来就很紧张,没有人才储备的书店,很难能干起来。”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所有的实体书店短时“清零”,在临时停业闭店的这段时间里,估计很多书店人都在思考实体书店的当下及未来。惊慌无措或是冷静思考,发声求救、唉声叹气,乃至咬牙自救,都是这个阶段书店人的状态。

武延平也表示,疫情是一把双刃剑。确实对书店业有非常大的影响,店面客流、销售额都断崖式下降。另一方面,书店自身也要思考突破点在哪?他坦承,其实,没有疫情,书店的生存环境也并不乐观。

从书店自身角度,需要不断去思考。在疫情期间进行反思,没准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关键是迫使书店去谋划更多的经营思路。

曾锋认为,实体书店未来或许有六条发展路径:消费者需求维度,产品定制及跨界维度,城市空间维度,文旅维度,商业及资本附属维度,承担特定责任。

他说:“如果爱,请真爱。书店也是一个店而已。要么努力,要么放下。”他对书店业的朋友提出三条建议:

首先,做一件事,必须有专业的基础。很多书店的专业度不足,管理也有问题,这次暴露出不少问题。其次,要学会自己观察、独立思考,并力所能及去实践、积极探索。第三,书店离不开商业,从载体、产品到思维,零售商业比书店先进很多,值得好好研究,书店迫切需要外部先进的思维、观念、技术和人才。

“书店人的焦虑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唯一可以宽慰的是:只要实体书店的形态不会消亡,书店人的工作就会存在机会和价值。我们可能需要回归书店的本源,回归到这是一个商业场所的本源,来思考一下我们有什么、缺什么、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我相信,实体书店会永远存在,但这个书店不一定恰好就是你的那个书店。”曾锋说。

大浪淘沙,经过此次考验,能够留下来的,应该是真正有实力的、读者需要的书店。来源:新华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离开or坚守?“疫”考下,实体书店再次站在岔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