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0-4-15 09:10:23

“耽改剧”不能忽视原著粉的需求

作者:重木

“耽改剧”是中国近几年产生的一种特殊剧种,随着二次元创作的兴盛而进入人们视野。伴随着资本和市场的进入,此类型IP的开发成为当下各大影视公司关注的“香饽饽”,并从2014年开始发展出一套愈加完善的改编模式,受众面也逐渐扩大。近期播出的由于正监制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就是这一转变完成的鲜明标志。

传统文化元素的添加和精致惊艳的服化道设计,给《鬓边》注入了更生动的灵气,使其呈现出与其他“耽改剧”截然不同的面貌,在同类型影视剧脉络中打下了一个十分不同的标记。毫无疑问,《鬓边》的主流化改编是成功的,但对于原著粉丝群体需求的忽视,让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力和热度。

演员在线的演技、几乎无雷点的剧情以及质量上乘的服化道虽然让《鬓边》无懈可击,但对于“耽改剧”而言,做好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平衡、处理好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更为关键。因此,《鬓边》所产生的影响和热度远远低于2018年的《镇魂》与2019年的《陈情令》。《镇魂》和《陈情令》的走红,很大程度上有着十分相似的创作模式:第一,原著本身都具有大量粉丝基数;第二,在选角上恰到好处——主演们的颜值是“耽改剧”成功的最基本因素;第三,尊重原著,对原作的故事、感情和情节做充分还原。

《镇魂》的改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继《上瘾》后开启了一个新模式,即俊美双男主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变。《镇魂》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主演们精彩且恰到好处的表演与互动,准确地传达出了原著中的感情线索,从而让其粉丝群体——“镇魂女孩”们得到了满足,伴随着cp等热点的讨论和宣传渐渐形成“出圈”的气势。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耽改剧”的主要受众是原著粉和相关饭圈粉丝。她们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消费群体,更是当下中国二次元文化最主要的创作和使用者。如果一部“耽改剧”未能满足这一群体的期望,往往难以获得巨大的关注和影响。

也正因此,投之所好的《镇魂》和《陈情令》才能够取得成功。尤其是《陈情令》的改编,使其成为2019年的最大爆款。《陈情令》在《镇魂》所开启的模式上加以完善,完美适配原著粉需求——只要能被原著粉所接受,就不必担心收视率的问题。《陈情令》能够进入主流视野,除了资本和市场的强大推力,还要归功于“自来水”原著粉通过打榜等饭圈方式为流量所作出的贡献。

相比于原著粉们在《镇魂》和《陈情令》的努力,这一群体的力量在当下正在上映的《鬓边》中却十分有限。因为《鬓边》的改编痕迹太重,在一定程度上折损了原著粉们的好感;此外,两位男主的“主流形象”过于突出、cp感太弱,从而削弱了粉丝们宣传的热情。《鬓边》在主流观众那里获得的关注无法转换成网络中的流量,这使其难以引发如《镇魂》和《陈情令》般的现象级讨论,也就无法产生其前辈的影响力。

在“耽改剧”中,感情线的处理要保持好平衡,角色的增减将会导致改编的失衡。近期收视平平的《成化十四年》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探案故事线被放大,主人公之间的互动线被削弱,甚至添加了原著中不存在的女主。在这一点上,《陈情令》就处理得很好:创作团队也曾试图添加男女感情线,但因遭到原著粉的抵制,保持了原著感情线,平息了粉丝们的不满,最终播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这便是“耽改剧”的有趣之处,作为主流与亚文化交汇处的衍生物,它往往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而如何保持平衡且改编得恰到好处,才是其成功的关键。一旦创作者忽略本源,对其进行彻底再造,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消费群体。不要忘了,原耽圈这一看似小众的群体在网络世界中却往往是主流,一味地忽视、轻蔑或排斥他们的需求、审美最终会导致创作上的失败。“耽改剧”在获得主流文化认同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原著粉丝群体的需求——刻意的主流化只会让作品变得“四不像”,最终导致两边都不买账。

(作者系同济大学哲学博士)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耽改剧”不能忽视原著粉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