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写小说死路一条?书又为什么是人类的必需品?
作者:佚名说网文写小说死路一条这个话题如果率先来论证的话,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
在某个特殊的时代之中,书这个东西不是生活必需品,何况是这种快餐文学。
提起这个话题。
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起《图书馆战争》那部有些年代的作品一个“不那么严肃的东西”放在了“一个严肃的环境下”,像是《图书馆战争》中的“图书馆自卫队”与“审查机关”间正式严肃的厮杀,进而在“文化自由”这件事上表达了两边不同态度间的矛盾摩擦。
这也是《图书馆战争》这部作品我更加喜欢的原因,他确确实实的拥有着足以称之为“硬核”的主题,“严肃”的战争环境,二者结合下女主角一行的“爱情故事”便不仅仅是“我遇见了你”那么轻松明快的东西。
在某个特殊的时代之中,书的确是生活必需品。
那个时代便是风起云涌的18,19,20世纪。
那是一个奇迹的年代。
弱小的国家能够凭借知识来凌虐大国。
人类真正意义上对书籍的崇拜其实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和中国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差别性不同,中国的读书法只是将“圣贤书”捧上了神坛。
而那个年代,确是将所有一切对人类有益的文明书籍一应俱全的碰上了神坛。
那个时代,人们想不到潜艇,汽车,飞机,可是却有人将它们绘声绘色的描绘出来,当我们嘲笑那些是小说的时候,那些疯狂的梦想者们又一次将它们实现。
是了,那是一个马克吐温写《康州美国佬大闹亚瑟王朝》的年代,那是一个没有人认识到海底的世界,却有人敢写《海底两万里》的世界,那个时代没有人叫做“民科”,所有人都可以追求梦想的时代。
权威一次又一次的被打破,种种的成功和失败都激励着人们去追寻那个名为自由的东西。那个时代,连国王和贵族们在革命者的脚步下瑟瑟发抖。
那是一个开挂了的年代,人类在过往多少年的进步都没有那些日子来的更加飞速。
《社会契约论》创造了法兰西,《教育布告》创造了德意志,一本《劝学篇》硬生生造就了明治日本。
那个年代,多少追求梦想的人,吃不上饭的人,都要在怀里面揣一本书,那是渴望认识世界的眼神。
同样,那是一个残酷的年代。
近百年的屈辱近代史,我相信不用我多说。
每一个人都不愿意回忆那个年代。
而正是因为这种残酷,造就了人们对知识的更加依赖。
那个年代改变一个人的,可能真的就只是一本书。
改变一个国家的,可能真的就只是一本书。
直到今天,日本的一万元大钞上面,不是某个皇帝,也不是某个有名的大臣。
而是《劝学篇》的创作者。
他能在上面的唯一原因就真的只是写了一本书而已。
因为书籍是和教育相联系的,而教育又是改变一个国家的东西。
我们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我们既没有活在风起云涌的18,19,20世纪,更没有活在《图书馆》战争那种特殊的年代之中。这个时代,我们读书的目的,可能就只是消遣而已。
而在电脑之前,实际上,传统的纸媒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直到互联网出现,小说俨然从一种“教育必需品”变成了小资产阶级的“奢侈消费品”。
在2000-2010年之中,与其说是网文在如何衰落,不如说是在从“奢侈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转变。读者的思维,也从里面的“文艺艺术”向“短暂快乐”转变。
这个时代非但是“小说”,就是动漫也已经不会再出现“EVA”那种现象级的作品了。
再比如最近出的一款游戏“动物之森”,与其说大火是因为他做得好,不如说是有一个“switch”的天然消费隔离,将“奢侈消费品”和“一般消费品”隔离开。
小资产阶级才愿意给他扔钱的。
但事实就是,“奢侈消费品”比“一般消费品”更能吸金,受众的消费欲望也更高,就和pc端游戏一直卖不过主机游戏。
你当然可以反驳我。但如果说一个两个游戏只是个例,在过去15年之中的平均数据,所谓的游戏不行,其实是无法解释这个现象的。
而面向大众消费,就一定要和“教育”做结合。
所以“五三”一直是各大书店卖的最好的书籍,甚至养活了99%的书店。小说的热度衰退也不仅仅是体现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这样。
所以日本一直也不愿意从“奢侈消费品”向“一般消费品”做转变。并且严格控制出版数量,但鼓励同人作品。因为同人作品的周期更短,回本率也很快。
而中国现在原创网文写手非常多非常多,有1000万以上,根据市场通胀原则,新人作者越多,网站方面越能把价格拉低,最后到免费的地步。
现在的小说,在排除平台本身的因素之外。
而严峻的红海市场竞争之中,会更加导致新人作者的阵亡率更高。
在小的周期上也许会有很好的表现。
因为流量现在很值钱。
但在大的方向上,其实一定要做转变了。
如果不将小说从“一般消费品”到“奢侈消费品”“必需品”做转变,写小说收益少的问题其实都将一直得不到改变。
而这也是写小说死路一条的根本原因。因为都是“一般消费品”。
书籍有一个天然的好处,他是一种必需品,只不过,在人类面临寒冷的时候,你认为你写的东西会当做一种文明传递下去,还是当做废纸取暖呢?
新头条号!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请点击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多的动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