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思路的闭环
很多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形成闭环,要是突破不了,就有“江郎才尽”之慨,很是沮丧。http://p1.itc.cn/images01/20200614/3c6d732a488843249b820fb26a132d17.jpeg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情况呢?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是有局限性的,再怎么有创造力的作家也不能不读书,不打开视听接受新鲜事物,如果一味专注于创作,而不拓展思维空间,也不进行新知识的获取,那么这些作家刚开始创作的时候还是顺风顺水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感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了。要想突破过去的自己确实很难,何况一些作家已经达到了个人创作的高峰了呢?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614/aff4a4e444af4f32955c38a330973a0f.jpeg
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可以一步一步来,就像科学研究的进步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一样,很多作家基本上进行的都是这种创新。要想抛弃自己原来的套路和语言风格,另外弄一套模式进行创作就真的很难了,也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就像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再让他写出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就不可能了。因为他的创作高峰已经过去了,要想再次累积创作知识,另起炉灶,用另外一种风格来创作,虽然突破了自己,却不一定能有什么好的效果,况且时间也等不起————作家的创作生命也是有限的,不能在摸索创新中白白耗尽。文学是一门艺术,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不能耽误青春,也不能浪费创作时间。莫言以他独有的风格成了一根标杆,但是突破却很难,或者几乎不可能。贾平凹写长篇小说《高兴》的时候,写了大半部,觉得不好,又推倒重来,用了另外一种语言风格,重新来写,而且修改数次,那是非常吃功夫的,也是非常耗时间的,更可见到他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http://p4.itc.cn/images01/20200614/5253b50b97484042a4aad1291e400414.jpeg
资质平平的作家们大多创作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品,也不能说不好,或许有的以后能成为经典,但大多受了思路闭环的影响,作品累积到一定的字数之后,就会陷入语言循环、思路循环、结构循环、素材循环等等,所谓的变通也只是涂脂抹粉,简单化妆,而不是大动手术,还原本来面目。如此一来,作家思路闭环的形成似乎已经难以幸免。但是,只要作家们每天打开视听,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并且不断尝试探索新文体、新语言、新的素材,新的结构模式等等,就一定会找到突破口,并且不断攀升的。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614/0b3e49dcdf6b46f89604ad374dcdc702.jpeg
虽然作家要保持一定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开放语言和结构的系统,是不断发展和提升的系统,如果成了僵死的系统,那就和作家的思路闭环有关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