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三体》,Netflix有几成胜算?
作者:影视产业观察不久前,备受业界关注的《三体》改编终于有了新消息,流媒体平台Netflix入局,着手将这一科幻IP改编为英语剧集。消息一出,外界随即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类声音认为有着丰富美剧和电影制作经验的Netflix无疑能最大限度保证《三体》的质量,但也有不少人表示怀疑,认为将中国科幻IP改编为英语剧集存在不妥,以往的例子也证明了改编《三体》IP有着极高的难度。
那么,过去业界改编《三体》IP的战绩如何?以及改编《三体》存在哪些难点?而久经沙场的Netflix又能为《三体》带来哪些可能呢?
从真人电影到粉丝动画,改编《三体》IP的“艰难史”
将《三体》称作为中国科幻界的第一IP,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有异议,自2006年首度面世后,刘慈欣的《三体》便成为最畅销的中国科幻小说,影响力甚至辐射至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在被译成外文在海外地区发行后,《三体》也曾多次创造“开售即售罄”的奇迹,被全球科幻迷们争相阅读。
作为中国科幻界“最强IP”,《三体》首次宣布影视化是在2014年。同年立项的电影版《三体》由张番番执导,张静初、冯绍峰等主演,据当时报道显示,刘慈欣以极低的价格将改编版权卖给了张番番。在此之后,《三体》很快进入了制作阶段,由当时的游族影业进行投资,相应的《三体》的改编版权也辗转落到了游族影业手上。
或许是来自于对张番番导演能力的不信任,在宣布开拍电影版《三体》后,外界嘘声不断,几乎没有人看好《三体》的这次影视化。而事实也证明了仓促开拍的电影版《三体》并没有做好面对观众的准备,在2015年正式杀青后,《三体》档期被一再推迟,起初影片定档2016年上映,但直至现在依旧难产。而关于片方“雪藏”《三体》的原因,外界普遍猜测与电影的质量有关,毕竟制作《三体》这样量级的科幻电影,需要强大的工业支撑,而即使是现在中国电影的工业水平也很难保证能呈现出最佳的一面,因此5年前拍摄的《三体》会存在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与真人版电影的难产不同,2014年,由《三体》粉丝自制的动画番剧《我的三体》正式亮相,在主创团队专业能力欠缺、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的三体》却获得了满堂喝彩,在豆瓣上该作获得了9.4分的超高评价。动画版《三体》的画风酷似知名游戏《Minecraft》,人物形象简练活泼,而主创在后期又结合了c4d动画制作软件进一步提升了建模质量和场景构造,因此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好评。自2014年首度面世后,《我的三体》一共制作了三季,且每一季都保持了高质量,在豆瓣上收获了9+的评分。
在2015年,对于刘慈欣和《三体》来讲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这一年《三体》荣获了有着“科幻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雨果奖。中国小说首度荣膺这一奖项,带给业界和读者的振奋无疑是巨大的,并再次助推了《三体》在国内外的走红,此后业界对于《三体》的改编计划也层出不穷,其中包括了剧集版《三体》、广播剧版《三体》以及短片版《三体》等等,直至最近Netflix首次入局,宣布将这一IP改编为真人剧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目前围绕《三体》的多种内容形态开发正在加速进行,对于观众而言,相信很快便能看到《三体》的下一部影视化作品。
改编《三体》IP的难点在哪
在刘慈欣的《三体》面世后,外界对其的赞美不绝于耳,其中一种声音形容其“单枪匹马将中国的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这一评价看似有些夸张,但实际上是恰如其分的。回顾过去,几乎没有一部中国科幻小说能像《三体》一样覆盖如此广的读者群体并在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原著的高认知度和影响力,相应地也为《三体》影视化改编树下了一道巨大的屏障。
在笔者看来,《三体》影视化过程中存在两个最大的难点,一是原著本身过于庞大的世界观和复杂的价值观,二是没有以往的影视作品可供参考。熟悉原著的观众都知道,《三体》的时间跨度之大、结构设定之复杂几乎注定了无法用2小时电影的篇幅进行讲述,有读者形容《三体》呈现了“宇宙从毁灭到涅槃重生的过程”,在这一庞杂的设定下,即使拍成剧集作品,也很容易受限于当下的技术水平而导致对小说中视觉场面的呈现不尽如人意。
此外,《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一直都被很多专家誉为“硬核作家”,原因便在于其在写作《三体》时融入了大量现实中的前沿物理学理论,并进行了适度拓展。一方面这些理论对于普通观众和读者来讲难以理解和驾驭,另一方面即使目前的电影技术已经足够强大,但依旧难以充分呈现小说中出现的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宇宙景观,尤其是以中国电影目前的工业成熟度来讲,并不足以驾驭《三体》中那些宏大的世界观和天马行空的想法。此外,刘慈欣本人也曾坦言,与主题“非黑即白”的好莱坞科幻电影不同,《三体》中的主题和价值观非常复杂,难以改编。
《三体》改编的另一大难点在于可供参考的作品极为稀少,在《三体》获得雨果奖并畅销至海外之前,中国科幻类作品在国际舞台上鲜有突出成绩,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科幻电影同样寥寥无几。2019年《流浪地球》的上映让国产科幻电影首次被认可,开启了“科幻电影元年”,在让科幻迷们欢欣鼓舞之余,也从侧面证明了此前中国科幻电影始终处于相对“贫瘠”的状态。
当然,以往立足宏大背景和世界观的国际影视作品并不少见,例如好莱坞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讲述中土世界传奇故事的《指环王》系列以及史诗级美剧《权力的游戏》等,但这些作品所弘扬的价值观与《三体》有着巨大差别,从类型和文化背景上看,诸如《指环王》《权力的游戏》这类作品对于《三体》而言也难有参考意义。换言之,尽管同类作品层出不穷,但对于立足中国本土文化背景的《三体》来讲,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可供参考的改编案例。对于开发《三体》的电影人来讲,改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过程,只有克服了“暗夜行路”的挑战,后续《三体》改编路上的难点才会迎刃而解。
接手《三体》,Netflix具备哪些经验和优势
对于《三体》与Netflix的这次携手,尽管一些粉丝仍然不看好,但在原著作者刘慈欣看来,这次或许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在接受采访时刘慈欣表达了《三体》改编项目能够得到国际认可的高兴:“作为作者,能够看到这个作品走向全球并受到欢迎,是极大的荣幸,我为即将在Netflix上看到这个故事的全世界粉丝感到兴奋。”
事实上,刘慈欣对Netflix的信任并非毫无根据。作为全球最大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的专业度和影响力自然毋庸置疑,近年来Netflix不断加码原创领域,开拓海外市场,除了打造美国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节目外,Netflix还积极为海外观众量身定制具有本土特色的作品,海外市场已经拓展至巴西、墨西哥、日本、韩国以及大部分欧洲国家,而在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Netflix也积累了大量制作国际作品的经验。
过去,Netflix成功打造了德剧《暗黑》、韩剧《王国》以及西班牙剧《名校风暴》等一系列大获好评的海外剧集,显而易见,制作《三体》这样的国际作品Netflix已经驾轻就熟。与此同时,与其他一些好莱坞厂商不同, Netflix自身的流媒体属性导致了作品的制作、发行、营销等各个环节都有一套与众不同却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比如,迄今为止Netflix都坚持全球同映以及一次性放出全集的原则,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都能够同一时间观看到最新作品并对此展开交流。显而易见,Netflix能助推《三体》触达更多的观众群体,而《三体》中所涉及的复杂价值观与不同的种族群体也更容易获得Netflix用户群体的认同。
此次改编《三体》,Netflix还邀来了《权力的游戏》中的两位编剧David Benioff 和D.B. Weiss,经由二人之手改编的《权力的游戏》被誉为美剧界的一座大山,两人的加盟显然让观众对这部Netflix版《三体》多了一份期待。与此同时,影片的其他主创也都来自于Netflix的金牌团队,包括编剧Alexander Woo、监制Ken Liu以及制片人Rian Johnson等,他们曾参与过《真爱如血》《爱,死亡和机器人》《利刃出鞘》等知名影视剧的制作,而原著作者刘慈欣的全程把关相应也保证了《三体》的改编质量。
当然,Netflix在以丰富经验和优秀团队为作品改编保驾护航之余,也给外界带来了一些疑惑,比如改编为英语剧集后如何保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会投入多大的制作规模、选角上如何取舍等等,这些都是Netflix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三体》而言,此次改编或许只是后续IP开发过程中的一小步,但对于中国科幻而言,Netflix与《三体》的此次携手或许将成为中国科幻作品走向世界、获得更多认可度的一大步。
— THE END —
作者 | 迈克李
主编 | 彭侃
编辑 | 杨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