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子酱 发表于 2020-12-11 09:48:20

「深度」网文作者收入超60万,知乎拥抱“新编的故事”

作者:界面新闻

记者 | 姜菁玲

编辑 | 文姝琪

从2017年开始,“知乎,分享你新编的故事”成为一句围绕知乎经常出现的调侃。这句话总是出现在一些极具吸睛的高赞故事性内容后面,用户用它来表示对这个故事真实性的质疑。

在知乎不断扩张的几年里,故事与知乎之间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兼容。根据知乎创作者北邙的回忆,知乎社区里的小说创作实际上兴起于2016到2017年期间,而这个期间知乎对于文学性内容的认知,处于“对名著的探讨、对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解以及对文学的评价上,而不是你自己去写故事”。因此,许多小说创作者从知乎向其他平台流散。

不过,2019年年底起,事情发生了变化。知乎开始从各个渠道吸引创作者回到知乎,进行故事性内容创作。知乎向创作者提供创作空间以及变现方式,正式拓展自己的网文业务。

“你在知乎上刚编的故事”,真的可以赚钱了。

“新编的故事”也可以赚钱了



2019年年底开始,知乎正式发力拓展自己的网文业务,开始从社区内外各个渠道吸引创作者来到知乎平台上创作故事性内容,并为此提供创作空间以及看起来可观的变现收益。

北邙是创作者之一,2019年,北邙在知乎举办的亲历故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之后受到知乎编辑邀请,开始在知乎更新自己的付费盐选专栏《狱警故事1》。这部专栏是一部短篇小说故事集,讲述北邙从事狱警四年以来,亲身接触过的十位罪犯的故事。

目前知乎平台上的故事性内容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以《狱警故事》为代表的基于真实经验的非虚构故事,知乎将其称作亲历故事;另一种是虚构类故事,比如各类小说、脑洞故事。

知乎认为,无论是如律师、法医、警察等专业人士分享的真实职业故事,还是各类小说、脑洞故事,在知乎都有很大的受众群体和消费市场。

打开如今的知乎,如果你是一个对故事比较感兴趣的用户,可能你的时间线上时不时地会发现,诸如“如果穿越成为虐文的女配该怎么办?”、“如何写一个反俗套的武侠故事?”类似的脑洞问题,而回答多是根据题意进行虚构的短篇小故事。

此外,在知乎的商业化板块——会员商城中,可以看到大量网络小说电子书成品;盐选专栏类目里,除了以往的知识性内容,也出现了许多由短篇虚拟故事构成的付费专栏内容。

知乎为这些创作者提供的变现方式包括会员阅读点击分成、盐选专栏订阅费以及版权交易费用等。拥有两部盐选小说专栏的知乎创作者狮心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一部盐选专栏一般是十个故事,他的两个专栏都已更新一半左右,目前这两部专栏为他带来了接近五十万的收益。

狮心表示,自己的收益情况在当下知乎的小说创作者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根据北邙向记者透露的信息,他的付费盐选专栏《狱警故事1》就为他带来了超过六十万的收益。此外,根据知乎的介绍,七月荔、闲扫落花等连续出版了多部盐选专栏的小说创作者,目前平均单月收入超过10万。

对于版权交易,知乎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版权运营是在会员付费模式基础之上的衍生业务,是商业模式的其中一块。知乎会和出版机构、影视机构等版权开发链条合作伙伴一起,共同开发有市场的内容IP。同时,知乎也会尝试独立开发和运作内容版权。

与其他平台相比,狮心认为,在知乎的收益处于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填补了市场上精品短篇的空白。他说,同样的收益水平,在阅文可能需要是中上层级的作者,日更一万字左右才能达到。而在知乎,一个盐选专栏通常为十个故事,每篇故事在七千字左右即可,更新频率也相对不紧张。

19年至今,知乎网文业务已经运行近一周年。知乎披露,知乎亲历故事大赛第一季共收到7749篇投稿创作,截至目前,共有193篇作品与知乎签约,其中44篇作品已开发成盐选专栏并上线,6篇作品已进入图书及影视版权开发阶段,盐选专栏签约创作者约有数百人。

知乎态度为什么变了?



在2019年初发生的知乎大V又出走事件中,知乎电影大V兔撕鸡动员了数百位知乎大V从知乎转向微博等平台,进行多平台运营。

兔撕鸡曾在界面新闻访谈中提到,他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从2015年组织起来的“故事贩卖机”专栏,在18年遭遇流量严重下滑。对于这个汇聚了400多位创作者,卖出了不少版权,且产生了不少精品短篇小说的专栏,2018年年底,兔撕鸡希望知乎能够予以重视,进一步对接扶持。但知乎予以忽视。

狮心当年亦是“故事贩卖机”的成员之一,他回忆说,故事贩卖机在2016年已经成为知乎故事创作的最大号,各方面欣欣向荣,写手们也很有干劲。

“但是,在2018年左右,知乎虽然并没有明确地表示不赞成这方面内容,但给到我们的感觉是,至少是无视,因为无论写什么都没有流量。”

狮心表示,很快,由于流量表现不佳,同时缺乏足够有力的变现渠道,故事贩卖机就停止运营了,曾经聚集在知乎创作的网文写手们也流散去了其他的平台。

一位接近知乎的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故事和知乎的基因是天然抵触的。知乎绝不是单方面简单粗暴地否认故事类内容的价值,只不过在最初的选择上,知乎是打算走另一条路,做以事实为根据的内容。

很显然,知乎彼时所“抵触”的故事性内容指的是虚构题材的网文创作,而“以事实为依据”的内容则指的是如今的“真实职业故事”之类题材的内容。

对于前者,“分享你新编的故事”质疑在前,知乎对虚构题材采取忽视的态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我切割。北邙在知乎的创作历程也在2016年前后开始,在他的描述中,知乎对于故事性内容的认知经历了一个认知变迁。他表示,由于知乎定位于分享知识的平台,当时的知乎对与文学板块的理解,仍停留在“对名著的探讨、对文学创作手法的理解以及对文学的评价上,而不是你自己去写故事”。

而对于后者,知乎更希望去走“真实职业故事”的路线——某种意义上,这确实更加符合知乎“分享知识、经验”的自我定位。华映资本马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知乎原先的用户定位是一线城市的高知人群,用户心智是分享知识、经验,对于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性是有一定需求的。

也就是说,“职业故事”所拥有的真实性,本质上是与知乎固有核心用户心智一致的,真实性也成为知乎与编故事开启自我切割的重要筹码。北邙所创作的《狱警故事》系列正属于知乎所提及的真实职业故事范畴,北邙称,在故事上线前,知乎会要求作者提交故事真实性相关证明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例如犯罪判刑就需要裁判文书网的证明等。

虽然说在知乎大V事件中,兔撕鸡等创作者反复提及知乎官方在当时对网文采取了“打压限流”的做法,但目前为止,知乎官方从未承认过有限流行为。

知乎就该问题对界面新闻记者回应称,知乎对每个用户秉持着开放、平等的原则,知乎在社区管理规则之上,从来没有打压过用户的自由创作。知乎除了鼓励用户自由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之外,也欢迎各类虚构、脑洞类创作。知乎反对的是包装成真实经历的虚假内容。

北邙告诉记者,从2019年年底开始,“知乎似乎是发现了这块业务的商业价值”,开始从各个渠道重新招揽网文作者回到知乎。而此时的知乎,已经为创作者规划好了创作空间和变现方式,虚拟小说创作和真实职业故事都被欢迎。

变迁背后:知乎在泛化中寻求变现



从“打压限流”到“重视扶持”,北邙所说的“商业价值”是知乎重新拥抱网文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知乎来说,最直接的是,网文正在成为其会员业务的一个有力抓手。

狮心表示,知乎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对于付费盐选专栏中的故事,知乎会通过截取一个吸引人的付费点,前期会由故事档案馆等知乎官号分发在不同的问题下,后期会用作者自己的账号进行分发。转化率直接影响作者的收入,而其所获得的五十万收益基本来自于会员付费转化的收入,“很少一部分是只订阅盐选专栏的”。

通过对短篇网文的紧凑情节进行分割,用户在问答中会被吊起胃口,迫切想要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而比起单个付费盐选专栏一般超过19元的价格,知乎盐选会员19元/月可畅读所有专栏的性价比显然更高。因此,为了看完网文而开会员,就成了知乎被转化用户的常见动作。

知乎方面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知乎付费会员增长了4倍。盐选专栏、电子书等都是会员体系中重要的会员消费形式,网文为知乎会员业务填充了新的付费内容类型。

但知乎并未透露网文业务的具体数据表现,不过其表示,会员业务是知乎商业化的其中一个引擎,故事类内容在过去一年里,确实有很大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丰满了知乎的内容生态和商业化进程。

当然,网文对于知乎的意义不仅于此。公开资料显示,知乎注册用户从2017年底达到1.2亿,2018年8月突破2亿,截至2019年1月,知乎用户数已突破2.2亿。

用户规模不断增长,同时也意味着用户和内容的逐渐复杂。2018年,知乎创始人周源曾公开指出,知乎正在从服务一部分人的知识社区迈向普惠内容平台,知乎本身的用户结构也发生大幅变化,大量二三线城市的用户在知乎进行讨论、分享、交流。

知乎在百度指数上的用户画像显示,知乎用户年龄分布已经从2018年5月的以30-39岁年龄段为主,到2020年5月变成了以20-29岁为主。

而网文背后,同样是更下沉、更年轻、更具粘性的用户。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数字阅读用户年龄,86.3%的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37.4%的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22.9%的用户年龄在25-30岁之间,26.0%的用户年龄在31-35岁之间。

华创证券一份报告显示,网文读者早至2017年初下沉市场(三线城市及以下)用户规模已超过一二线城市,2018年更是增速分化,分别下沉市场增速46.93%、一二线城市11.77%。从阅龄来看,77.2%的网络文学读者阅读网文超5年。从单次阅读时长来看,近半数读者平均每次阅读时长在1-3小时之内,用户阅读粘性较高。

也就是说,知乎与网文背后的受众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趋势,网文对于知乎的内容形成了补充,迎合了知乎的内容和用户不断泛化的趋势。

不过另一方面,长期关注文娱赛道的投资人马赫认为,网文与知乎的核心用户心智来说是不一致的,在真实性和深度性的需求之下,虚拟故事仍然让人觉得奇怪。

另一位关注文娱,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资人则表示,知乎做网文的目的一方面可能希望激发读者和内容创作者生态,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变现考虑。但确实 ,与原有知识社区的定位有所出入,更加泛娱乐化。

马赫称,知乎做网文更多像是知乎变现以及收入结构调整的一次被动尝试,已有的成功案例可以看作是平台运营的结果,而模式能否真正跑起来还需要继续观望。

(如果您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欢迎添加作者微信交流:jjing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深度」网文作者收入超60万,知乎拥抱“新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