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1-1-22 10:06:51

小说多段对话中有哪些显得神情描写不啰嗦的方法

一、谨慎使用形容词。

不知道究竟是作文写多了还是什么原因,一些新人总是喜欢没完没了的堆砌形容词。

例一: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小明开心的拿着刚出炉的面包来到了学校门口。

例二:早上,小明来到校门口,手里拿着面包。

哪一个更简洁,哪一个更啰嗦,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么?

觉得形容词多是证明自己文笔高超的象征?

对于语文老师或许如此……

但对于读者而言,这就是最典型的堆砌辞藻,最典型的行文啰嗦。

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好像是契科夫说的,具体忘了…)

这句话放在行文中同样适用,如果你确实是要重点刻画某个之后会用到的细节也就罢了。

可你百分之九十九的形容词使用,都只是毫无意义的堆砌。

这就是本末倒置,言语空洞。

再当你真的想要刻画某个重要剧情点的时候,会瞬间被淹没在形容词海洋中,翻不起丁点浪花。

于是带给读者的感觉就是,行文啰嗦,抓不住重点,内容空洞乏味,让人昏昏欲睡。

小说中的形容词的使用要精确,谨慎,一针见血。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随便到处丢。

二、对话本身言之有物。

不管是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亦或者是其他什么描写。

这些东西在对话之中都只是辅助作用。

真正关键的点还是看你对话本身。

但你的对话是否能做到言之有物,而不是废话连篇。

例一:

“今晚的天气不错,月亮又大又圆。”

“是啊,好久没看到这样的夜空了。”

“小时候中秋节喜欢爬上楼顶,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给你讲啊,五仁月饼是真的难吃。”

“我觉得其实还好吧,不过我最喜欢吃的还是蛋黄莲蓉月饼,那才叫一个香。”

例二:

“月黑风高,正适合杀人。”

“杀谁?”

“谁给我送五仁月饼,我就杀谁!”

哪段对话更能够吸引读者注意力,哪段对话更简洁有力,对剧情有推进作用,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么?

你絮絮叨叨一大堆,事都没有讲明白,东扯西扯偏离了主线,自然无法做到言之有物。

这点不分你是日常剧情还是高潮剧情。

所谓的言之有物,就是对话要有重点。

你哪怕再想表现对话风格,但也要记住风格只是辅助,你写这段话的目的,才是核心。

对话要接地气,但不是让你真的像日常生活中那样插科打诨。

一段对话看下来,生动活泼,风趣幽默,但对剧情半点推进效果都没有,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

一堆无意义,无目的,无内容的‘三无对话’堆砌在文章中间,读者能不觉得啰嗦么?

三、格式分段、内容重复、叙述不清、视角混乱。

对话啰嗦,有些时候不是对话本身的问题,而是从其他方面产生的被动影响。

你自己觉得对话很清楚,但是却将所有对话大段堆砌在一起,不懂得分段,不知道格式,这样一眼看上去自然是啰嗦的不行。

甚至会有一种文字密集综合症的感觉,直接让读者选择弃书。

简单的对话,有意义的内容,但也经不住短时间内一遍遍反复重复,你家母亲大人喊你吃饭,喊一遍你回一声马上,一连喊你十遍你也会爆炸。

许多作者铺设定的时候生怕读者弄不明白,于是就一遍遍重复,一遍遍重复。

讲真,他要前面没看懂自然会回过头去重新理解,你这一遍遍的重复实际上才是真正的劝退。

叙述不清的意思跟抓不住重点类似,你的对话中没有逻辑,内容混乱,读者看不懂,理解不能,自然会觉得行文非常啰嗦。

对话讲究的是一针见血,不是让你跟人打哑谜。

你在那絮絮叨叨讲不清楚,谁听,谁看?

视角混乱的意思就很简单了,我写过很多关于视角的文章和回答,这里就不一一重复了。

简单的说,视角混乱在对话中的表现就是读者分不清人物。

谁是谁,都有谁,谁在说话,谁在答话,整个视角全乱套了,读者自然会一把将你的书丢在地上,最后再狠狠补上几脚。

以上这些经常发生在‘描述设定’,‘诉说事件’,‘讲解规则背景’等对话中发生。

当这些问题发生的时候,迅速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有针对性的调整。

有时候他不是对话本身的错,但却带来更大的影响。

……

以上三条当然不是影响对话的全部,剩下的还包括你自身的笔力,行文的节奏,出场人物的多寡等等多方面的影响。

不过大致上能解决这三点,普通的多段对话也就基本够用了。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本文转发自半盏清茶煮春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说多段对话中有哪些显得神情描写不啰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