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小新哥哥 发表于 2021-2-5 11:48:30

浅谈写小说的一些技巧

作者:面包女人






























小说从理论上讲,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散文体叙事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与叙事散文相比,小说中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虚构的,但在反映社会生活上,小说却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拟从小说的特点、小说的类型、写作手法方面谈一谈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小说的特点

对于什么是小说,作家们都有着自己的认识,如贾平凹说:“小说是一种说话,说一段故事,我们做过许许多多的努力,世上已经有那么多的作家和作品,怎样从他们身边走过,其实都是在企图着新的说法。”别林斯基说,小说“结合了一切其他类别的诗:既有作者对所描写事件的感情的吐露——抒情诗,也有使人物更为鲜明而突出地表达自己的手段——戏剧因素。其他类别的诗所不能容忍的旁白、议论和教训,在长篇和中篇小说里都有合法的地位。”这说明小说比诗、戏剧都自由得多,更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

(一)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人物塑造是小说创作的核心任务。由于小说不像戏剧文学那样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能兼用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所以作者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直接地塑造人物形象。既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来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断魂枪》中写沙子龙性格的变人:“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既可以写人

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

同时,小说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作者能更多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虚构的手法,多方面地提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不管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都能够把人物形象描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感人。如小说《陪衬人》为了成功塑造奸商杜朗多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虚构。

(二)能够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故事情节

由于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可以深入细致地去描绘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把各种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小说要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必须借助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小说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技巧描写,体现情节的完整。如《麦琪的礼物》,设置一明一暗两线索,明线上展现德拉的纯洁与善良,暗线上展现杰姆的真诚与痴情,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明暗两线交织,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得十分清晰。

虽然当代流行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三)能够具体地描绘各种复杂的环境

小说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受任何限制,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在它描写范围之内。为了更真实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产生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可以作深入细致的描绘,使各种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得到最充分、具体的表现。

美国文学理论家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曾经说过:“背景即环境;尤其是家庭内景,可以看作是对人物的转喻性的或隐喻性的表现。一个男人的住所是他本人的延伸,描写了这个住所也就是描写他。”

“背景也可能是一个人的意志的表现。如果是一个自然背景,这背景就可能成为意志的投射。”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个急性子的暴怒的主人公会冲入暴风雨之中。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则喜欢阳光。“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他很少有控制力量的。”

(四)三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人物常常是情节和环境的核心和主体。而情节则应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延伸和发展史。环境则是人物和情节发展的舞台。没有环境,情节则不可能发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人物、情节和环境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艺术世界,所以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三要素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是一个有机的、活生生的整体。小说中情节和环境的任何一笔描写,都与人物息息相关,而不是多余的叙述。

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个环境的描写,表现了鲁四老爷顽固守旧、不学无术的封建卫道士的嘴脸。

二、小说的类型

小说按不同分法可分为很多类型。但按篇幅来分,小说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小说家沙汀说:“我以为小说只分为长篇、中篇和短篇,主要的差异并不在于字数,而在于表现方法。”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对初学写作者来说很有指导意义。

长篇小说,反映的事多,内容丰富,字数自然多,一般来说,字数在十几万字以上被称为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篇幅虽然大,也必须有一个内里

的严肃主题,写作时要注意全局对主题的呼应、结构的严密及避免重复矛盾或缺漏。

中篇小说,一般被认为是较易成功的小说,篇幅在三万字到十万字之间。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写长篇容易陷入过多情节凌乱难收,写短篇转折太少而单调的困境。

短篇小说,人物集中,故事单纯,结构紧凑。字数一般在几千字到两万多字之间。因篇幅短小,作者往往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性的某一侧面或片断加以集中描绘,以提示社会的意义。短篇小说具有三一律,即一人一地一时,就像茅盾所说的“它往往只有一个主人公,一条线索;往往只写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集中发生的事,但却使读者读了以后可以联想到更远更多的事。

三、小说的写作技巧

(一)创作要源于真实生活

艺术构思是一种艰巨而又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要求作者在对生活中某些事物有深刻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丰富的想象,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借助艺术虚构来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形象地反映生活的目的。

茅盾在谈他进行小说创造时说:“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历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在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着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我不是为的要做小说,然后去经验人生。”他还说,“好管闲事是我们做小说的人最要紧的事,你要去听,要去问。”只有熟悉、理解社会生活,才能熟悉、理解各类人物,才能进行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小说创作。因此,写小说应象阿.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他溶化在生活洪流之中,溶化在集体之中,他是一个参加者。”

当然,小说写作所需要的生活并不是指日常生活、饮食男女之类。能成为小说素材的“生活”应具备这样几个条件:一是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二是具有独特性;三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所以,在观察生活时,

无论是对人物、对故事、还是环境,都应从上述三点出发,扬弃那些琐屑的“流水帐”,抓住真正有用的写作素材,渗透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使生活素材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二)故事要善于设置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作品不能平铺直叙,让人一眼就看到底,而要故意弄点玄虚,与读者斗智斗勇,以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使他们对故事产生一种非读下去不可的欲望。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设置悬念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正确运用悬念,既能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还可以为作品增光添彩。如《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文开头这样写到:夜,墨黑,伸手不见五指。我到一个生产大队去。由于第一次去,路生,加上碰到天阴,没月亮,没星星,自己又没带手电,真是把人急坏了。就在这时,我碰到一个社员,恰恰住在我要去的大队,就把我引去了。沿途,他一会说:“同志,注意,前头有条沟!”一会,又指点我:“同志,注意左边是口塘!”最后,进了村,又指着一条巷子说:“里面住着咱们队长,他会招呼你的。”可第二天清早,我从队长屋里出来,看到一个强壮的中年人,挑着桶,哼着轻快的曲子,向稻场边的堰塘走来。待他走近,我一瞄,哎,多好的一条汉子,眼怎么瞎了?正想着,只见他蛮不在乎地下塘挑水。我大吃一惊,喊:“……是塘,你不要掉到水里了。”他回过头,眨眨眼,好像看到我:“你不就是昨夜给你引路同志吗?”看到这儿,读者一定会问:他是个瞎子吗?为什么能那么利索地引人走夜路呢?这样,作者就处于非读下去不可的状态了。

但在运用悬念的技法时,一要注重生活的真实性,不能脱离生活生编硬造。如劳马的小说《抓阄》中的移民问题常见于生活中。只有注重了悬念的真实性,所设的悬念才会产生艺术效果,否则读者一看就觉得不真实,就会认为作者在瞎编,达不到所要取得的艺术效果了。二是要弄清设置悬念的目的,不要为悬念而悬念,要服从作品中主题发展的需要和人物刻画的需要。如《抓阄》一文中设置的悬念是为展开下面的故事,有助于读者关注下面的发展。三是构成悬念的前提要交待清楚。还以《抓阄》为例,

某山村要移民,移到哪里去?这是个悬念。悬念的前提必须要交待,即某村要造水库。如果这个交待不清的话,悬念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三)人物塑造要“杂杂取一”

在塑造小说人物时,可以在广泛地集中、概括众多人物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人物。巴尔扎克在谈人物塑时指出,“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骨。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灌注到所塑造的人体里把描绘变成现实。如果他只是想去临摹一个现实的女人,那么他的作品就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读者干脆就会把这未加修饰的真实扔到一边去。”鲁迅先生也说过,要“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他笔下的人物大多如此,“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所以,小说中的人物不同于真实人物,他们是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的,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人特。

(四)写作思路要选择合适着眼点

做好写作准备后,还要确定好小说写作的动作思路。一般来讲,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着眼。

1、从场面出发

从一个场面出发,往往引起对自己过去一种生命体验的回忆,这是以自己过去的经历为基础的,但它往往需要有一个场面刺激所引起的情感想象。福格纳说,写小说无非是围绕这样一种特定场面罗致情节,叙述……所以,当福格纳看到一个小姑娘趴在墙头偷看她奶奶的葬礼,一边看一边对摇她在下面的弟弟讲怎样怎样,这样一个场面使他后来写出了著名的《喧嚣与骚动》。福格纳看到小女孩子看葬礼,认为这是非常富有象征意义的,这就是生活,是思想深度,作家就是要在这样的场面里用可信的程度来创造可信的作品。他的小说大多数是这样通过场面来想象完成的。

再如著名的《百年孤独》,也是由马尔克斯有一天想小时候外祖父带他去一个仓库看冰,看到这种神奇的叫做冰的东西,他把手摸上去,感觉很神秘,冰是这样的啊,简直就像魔鬼手里的法宝一样。这样的体会被想起时,他觉得这个小说非写不可了,因为他把整个作品的调子定下来,既现实又魔幻。所以对一些场面要不放过,但也要很好地加以改造,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

2、从细节出发

细节是作品中富有强力度的情感符号,作家们在生活中偶尔接触到这个细节,就能围绕它展开想象。如普希金注意到他生活中的这样一个细节:一个老伯爵夫人的孩子打牌,老是输,去跟伯爵要钱,伯爵给他三张牌,结果一打就赢。他认为这个细节很有魔力,就写成作品《黑桃皇后》。

如《沂蒙颂》,就是作者抓住这样的细节来创造的:沂蒙山区妇女英嫂上山采野菜,发现了受伤昏迷不醒的解放军排长方铁军,方铁军生命垂危,急需喝水,可是山上没有水,英嫂急中生智,用自己的乳汁喂给方铁军,救活了方铁军。这个细节是全剧的基础,决定了全剧的分量。所以我们善于抓住生活中富有感情含量且有艺术质量的细节,从而打开创作的源泉。

3、从人物出发

写作时先确定人物,把人先写出来,像陀螺一转,作品就动起来了。把人物作为出发点,可以按四步走:一是考察人物,即主人公的意义,由此产生主题;二是设定不同关系的人物,展现主人公性格的机会;三是把所有人物连接起来,安排情节和动机;四是按所有设定好的人物自身线索自己去走。这是很多作家都比较赞赏的一种思路。有的作家写作就是从人物出发,先把人物写活,情节先不考虑。如李准写《李双双》,就非常典型。最初写李双双是想写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让她成为一个大办食堂大办公社的典型,就写李双双办食堂,写得很生动。后来改电影,办食堂在农村不适应,就把办食堂改成了计工分。因为李双双这个人物写得活,即使情节变了,价值仍在。再如茅盾进行创作时,也是主张先有人物,主人公有了以后,再看他周围其他什么人物可以搁进来,再看他们的关系,这就成了情节,再从情节中展示各自的命运。

4、从情节出发

从情节出发,即先有一个故事轮廓,再考虑由什么人来干什么事。通过情节的推动,刻画出人物鲜明的个性,写出一种感动。如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苔丝这个人物并不新奇,但靠情节推动才受人同情。她近不得已把亚泽杀死证明自己受克莱尔不受他。正因为这样的情节,小说才说明了苔丝的性格,才真正地打动了读者。有的作品我们看起来很简单,不能感动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把人物通过情节充分展示。

如沙汀的《医生》,就是他抓住这样的情节:他听说解放前金融大乱时钱不值钱,一个医生甚至把钱拿来做膏药。有了这个情节后,沙汀在人物上也做了选择,他先把这个医生设定为一个很吝啬的人,不舍得用钱,等钱贬值了只能拿来做膏药。觉得不够味,又改为一个善良的普通人,还是觉得不够味,又改成一个不爱钱的对统治者不满的人,后来就发挥了情节的作用,写成了一个很好的作品。

四、小说写作的禁忌

(一)开篇不引人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开头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最基本的一条,就是要达到让文章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的目的。

但有的人开篇时或没完没了的介绍环境;或不厌其烦的介绍人物;或连篇累犊的介绍时代背景;或用工笔大写特写风景,让读者失去了读下去的耐心。

小说开篇是制造悬念的阶段。小说不同于电影,当观众看到开始阶段时早已花钱买了票。小说开篇不引人,读者可以一翻而过。

美国作家巴纳比.康拉德在写作之初曾经历过这样的一件事:一次,当他把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创作的某本小说的前75页拿给作家辛克莱尔.刘易斯时,刘易斯看了前72页后,对他说,“撕了它们吧,把它们去掉吧。”康拉德无疑受到巨大的打击,因为他对这个开头非常自豪,是对小说主人公即将涉足亚速尔群岛的精彩描写,而且是他反复修改并引以为自豪的部

分。康纳德说,“但是我必须做好背景和氛围的渲染。”“拿72页渲染?”刘易斯反驳道,“如果我想了解亚速尔群岛,我会去查阅《各国地理》,而不是读一本小说。人们读小说是为了感情,而不是为了知识。”所以在创作时一定要记住爱勒莫.雷纳德说过的话,“我总是力图去掉那些读者会跳过去的内容。”

(二)情节落俗套

写小说有三怕:一怕情节落俗套;二怕看头就知尾。三怕故事一般化。作者在本章开始应交代清楚,“情节”是指整个故事的构架,还是一般性情节的描写。通看本章,作者是两者皆指,但相互交错,有些混乱。故事构架和具体细节同落俗套其可怕程度是不一样的。细节要更甚一些。武松打虎还是打狗,作者主旨是说主体的对立面强大一些,可以引发悬念,吸引读者。

(三)人物没个性

小说百读不厌的奥秘,便是作者塑造了有个性的让人们喜欢的人物。而那些所谓精妙的情节,不过是展示人物的舞台。根据这句话,我们得出个方法:作为一个初级作者,检测自己一篇小说是否优秀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看它有没有塑造成功的人物。起码是小说的主人公,个性要鲜明。

其实对于次要人物特别是那些反面人物描写细致,对主角的反衬作用也就愈大。正如前面说的武松打虎,如果武松打的是一条狗,或者是一只将死的老虎,那还有什么看头?除非是狗赢了武松。“狗咬人,人咬狗。”就是这么来的。大家都在报纸上看到过名人的漫画像,了了数笔,一个形神兼备的人物便跃然于纸上,写小说也是在追求这种效果。主人公不能大而全,要有立体感。坏蛋也不能一看就透,要穿一件伪装的外衣。

(四)人物语言缺光彩

说简单点,就是什么人说什么话。塑造人物,除了他们要有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语言特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况下,肯定很说不同的话。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完成方式也不同,这便是人物的个性。

“女儿愁,嫁个丈夫是大马猴……”不用说你会想起谁来?“多乎哉?不多也……”是不是孔乙己又跑到你脑子里了。这便是小说的警句。是合情合理合乎人物的性格,却又不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

(五)细节描写概括化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句子:“天空是蓝色的,鸟儿飞来飞去,远方的山模糊不清,绿色的田野散发着好闻的香味。”他的作者一定是懒惰的。因为这段描写是以概括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既模糊而又毫无重点的场景。对这一景色可以这样描写:“天空是孩子们画中的那种天空,彻头彻尾地深蓝色。绵延的山脉看上去就像恐龙的脊背,人字形的大雁在头顶盘旋。青翠欲滴的田野散发着阵阵新别的牧草的清香。”这样具体的细节描写,就使景物更生动形象了。

契诃夫在一封信中告诫一位作家朋友描写要避免概括化和日常化:“我认为,对于自然的真正描写应该相当简略并与主题存在相关性。应该避免落入俗套的描写,如,‘落日淋浴在黑色海洋的浪花之中,绛紫色的金光一泻而下’等等。在描写自然时,要抓住细节,而且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使闭上双眼,也仍能看到你所描写的场景。如果你这样写道,‘在水坝上,一只破玻璃瓶的瓶颈折射出一星亮闪闪的星光,塑像倒映出圆形的黑影,一只狼慢慢地出现在视野之中并开始奔跑’,你也就将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的效果描写到了极致。”显而易见,细节描写一定要具体。

创作的实践来源于熟练。作为一个写作者,应该有求新求变的精神,在创作中不断地修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小说创作要在技巧上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作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对读者产生新的吸引力和新的愉悦感。

最后用老舍的一段话来概括小说的创作技巧:花一小时用一句话描述你要写的故事。再花一小时把它扩展成一段,包括故事的开端,主要的冲突以及结局。为每一章写一个梗概。花些时间把每章的的梗概扩展成一段。除了最后一章,每一章都应该在冲突中结束。最后一章结束全书。花一到两天用一页纸描述主要人物,在用半页描述一下其他人物。下面,花一周的时间把一页的故事梗概扩展成四页。再花一周的时间做出详细的人物表

和每件别人应该知道的关于这些人物的事情。用表格列出所有你希望加入故事的场景。开始用写字板写你的小说。现在,你可以开始欣赏你的第一部小说的草稿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写小说的一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