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盛 发表于 2021-2-19 14:41:08

愤怒的香蕉:以情绪为核心的写作

开篇:写作最基本的两个点,思维+传递。

思维很简单,我们所有的写作围绕的都是一种情绪,复杂的或者简单的,复杂的人生感悟是一种情绪,简单的装个逼,心里面觉得爽也是一种情绪。文学的起承转合,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这种情绪或者感悟。对于文学来说,只有一个圆融的情绪是有输出价值的。

有一天我坐公交车到长沙,雨天,公交车上很多人,有一个座位是空的,因为座位前面有一堆呕吐物,所以没人坐,到了一个站的时候上来了一对男女学生。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往里面走,到了那个座位边,女生坐下去了,从头到尾她没有看到自己踩在呕吐物里面,后来他们先后下车。

这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情节,因为这个情节可以说明白一个呼之欲出的情绪。但是那一天我看到很多东西,我看到这样那样的人上来下去,我不用描述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跟这个情绪是没有关系的,有时候我会更加仔细地描述一下车子的样子、气氛,那也只是为了增加真实感。

但是如果我们想象,譬如说“我”在这之前受了点感情挫折,我上车,心情沮丧,我看到这一幕,下车的时候心情好了。这样的分割又成了一种新的情绪。

这两个故事在情节上都是一个闭合的圆,它们通过起承转合的形式说明白了一个情绪,我看到了这种情绪,我从每天发生的很多事情里把这一段情绪割出来,放在大家的面前,这就是文学或者说整个艺术体系中间最纯粹的两个步骤:情绪+传递。

但是,我们要传递的,到底是我所看到的情节呢?还是情绪?

而传递的形式丰富多样,文字雕塑美术音乐,只要能让你们明白,使个眼色都是成功的。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文笔”“文风”“笔力”“插叙”“倒叙”“蒙太奇”之类乱七八糟的名词,事实上都是为传递服务的,文笔风格可以简洁可以华丽,其实没有优劣之分;插叙或者倒叙的手法也没有什么高下可言;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无所谓的,你如果喜欢,用第二人称来表达事情都可以……这些分类都是科班用来研究的、倒果为因的归纳,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希望大家记住,唯一的标准就在于,你想要表达的思维有没有传递得更加精准。

大家如果能够将写作简化成这两步——当然不容易——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下标准,我们可以轻易地把握住自己今天的进步和失败:首先,在我动笔之前,我的思维是不是圆融的?

形成这个情绪的每一个步骤,我是否把握清楚了?第二,当我写下这一行字,它是否完全为我脑子里的情绪而服务了。锚定这两个点,未来的路就会清清楚楚。

当然,这也只是看起来简单。

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把握,其实是相当笼统的,你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辛酸,为什么同情……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其实只能把握住一个笼统的结果,网文小说里一个普通的YY情节,为什么他会让你爽?组成“爽”的情绪的每一个细微的心情是怎么来的?我们不一定能看懂,有时候甚至不敢看。

所以接下来说一些衍生的问题,方便大家理解把握思维的一些方向、诀窍,还有误区。

网络开始建立之后,当时的文学爱好者在网络上发文,一开始纯粹基于爱好,有一定规模起来之后网络上的作者们渐渐开始期待认可。

当时还没有网文、传统文学的划分,文学传统的标准在那个时候很明确,大家期待出书,甚至期待自己某一天写出传世的作品,但是或者没资源、或者没实力,又或者根本不想把网文写作走成职业道路——因为传统文学在当时其实也只是糊口。

促使网文出现的第一本书我认为应该是《我是大法师》,这是一本目的性相当明确的小说,它打破了一切细枝末节,一切传统文学所要求的标准,唯一冲着一个目标去,就是被读者喜欢,但是在这样一本游戏之作中,后来者看到了可能性:

原来不需要非常严谨,不需要非常多的内涵,不需要起承转合之后达到人生的升华,我们只需要抓住读者一些浅层的兴奋点,读者也是买单的,他们不单会看下去,而且会一直想看。

然后的二十年的时间,整个网文体系做出了很多的探索,我们一直在看读者想什么、需要什么。譬如尝试着扔掉了一些传统文学里冗长的描写、扔掉复杂的修辞、扔掉不太适合阅读的镜头切换、扔掉一切会妨碍读者理解的东西。

然后尽量对比每一种手法和描写的性价比,更新频率和质量的性价比。

传统文学和网文在这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它的实质就是目的性的不同。传统文学几乎都是为了表达出一些复杂的、高质量的思辨而服务的,其它都是细枝末节。

而网文更在乎读者的需求和感受,事实上大多数的读者并不在意被满足的需求是浅层还是深层,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往往更加有助于普通的读者去尝试着接受作品。

写网文的常常有一个很大误区就是会认为这个需求是别人的,我们是在讨好别人,这会让作品看起来变得媚俗,但事实上,感动别人的本质,是从自我出发的,文学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我们要认知自我,感动自我,才能感动别人。

在感动别人之前,我们要先掌握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掌握得越清楚,效果就越好。

就像是发生在车上的那个故事,车上很多人,发生很多事,我们看到这一男一女之间的互动,互动首先是让“我”有了“感动”,然后我们才有提取,你对自己的想法认知越精确,你越能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环境给了你什么样的精神刺激、精神暗示,男女的动作神态给了你什么细微的感受,你可以捕捉到最精确的细节。你的读者所看到的感动,其实就是从你脑子里复制过去的。

当然,这个故事比较鸡汤,不太符合网文的特征,探索网文中需要的浅层的感受,我们首先可以从欲望入手,说是读者的欲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欲望,我们有时候会避讳自己的欲望,不愿意去想,不愿意承认,但写书就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二十四岁的时候写《隐杀》,当时是这一套写作方法真正建立的时候。

我在现实中的处境非常艰难,我有个弟弟,从小生病,肾病综合症,家里卖了房子卖了地,高中的时候学费也交不起了,我没读大学,离开学校、打工,然后开始写作,家里欠一大笔钱,住的地方都是租的,一般人在这个时候开始谈恋爱了,我不敢,打工的时候有看得对眼的也不敢发展,家里人找女孩子来相亲,非让我去,我就跟人坦白:……这就是我的状况,我现在没办法对人负责任。

随时睡觉,随时起床写东西,晚上十二点醒过来,出门吃麻辣烫,当是早餐。这个时候我会特别向往,如果我有个女朋友呢,如果我家境好一点呢,如果这个女朋友甚至是青梅竹马的呢……如果有两个女朋友呢、三个呢……

我可以过一段非常非常好的人生,可以过一段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这些想象,当我深入进去,太真实了,它感动了我,我就能拿来感动读者。

当然这还是一些好的欲望和需求,另外还有一些是以伤害人的前提而存在的,讲台上有个叫愤怒的香蕉的傻逼大放厥词,谈什么欲望,实在听不下去,我现在起来骂他一顿,他幡然悔悟,或者满脸通红哑口无言,旁边的美女对我刮目相看——这其实很爽,不过在坐但凡有点节操的,大概不会这样做,这样的念头都不会有,但是幻想一下,如果它发生了呢?

真正有想法的导演或者游戏制作人都会告诉你一个理论,观众或者玩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直到我们把它做出来。

今天我感觉到了,这样很爽,那么为了合理一点,我设置一个拍马屁上位的家伙,在台上大放厥词,然后触及到我心里不能触及的地方了,譬如说“网文就是垃圾,你们在坐的也都是……”呃,你站起来怼他,义正辞严,周围的人对你鼓掌……

网文就是这么一个认知自己的过程,不管是什么情节,能让你开心的、触动的,你都可以去深入。

不要认为深入欲望是让自己放纵的途径,事实上,如果你真的透彻地认识到自己的欲望,最终你会走向让自己克制的一个端点。

我二十四岁憧憬一段爱情,很渴望,但我同时也希望自己身边的负担更轻一些,这些都是我的欲望,我明确地知道选了前者会对后者造成多大的负担,我到二十七岁,买了房子装完修,才开始了第一段感情。

到现在我结婚了,我知道如果勾搭和妹子或者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会让我……嗯,得到一时的愉悦,但同时,我希望更加平坦的生活,我不想要风险,虽然我在书里写了后宫,七八九十个女朋友,但事实上,我明白因此而来的问题,当我把所有想要的东西都摊开,最终使我变成了一个很克制的人。

……

我前面说欲望,欲望其实就是需求,只是欲望更能刺激大家的极端想象,方便入手。这个世界其实是建立在需求上的,不劳而获,我们抨击的其实是不劳,不是而获。

作为一个作者要理智地认知一切的需求,理解这个社会的运转模式。没错,这个会让我开心,它会让别人开心,坦诚面对,但同时,客观分析它会引起的后果。

“这个东西我想要”,当然想,但如果主角不劳而获,读者会骂,不真实,肤浅,甚至是下作,那么给出一些怎样的前提,读者会心悦诚服呢?

主角非常努力,主角非常出色,通过合理的逻辑,他获得了这个结果。通过合理的逻辑,你把愤怒的香蕉这个傻逼怼了一次,读者心悦诚服。

直面需求,这是网文入手的一个途径,怼台上这个家伙,我觉得很爽,很爽就是情绪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我们给予合理的情节,然后输出。

以情绪为核心能够准确地做好艺术的第一步,而往后面衍生你可以感受到更复杂的东西。

二十年后你坐在同样的地方,有人开始怼你,你忽然想起今天,你想起二十年来的一切经历,这种复杂的情绪里面你就接触到类似于传统文学的领域。

文学的源头,起自你内心的感受,你可以感受轻松的,你也可以感受复杂的。

你只需要把感受一丝一缕的分析清楚,接下来就是输出而已了。我现在坐在这里说我二十四岁的憧憬,我他妈一点都不爽,我想哭,百味杂陈,当然不可否认也有自豪和装逼的成分在。

这些情绪怎么来的,我都看得很清楚,我可以写一本书把它深入表达出来,也可以随便说说,表达个大概。

思维就到这里,接下来说输出。输出要谈传统文学,我们都是从传统文学过来的,后来改变的是思维的方向,我们需要性价比更高的感染读者的方式,但是传递方式其实没有过变化。

传统文学——或者说以前的整个文学体系的目标,追求的是情绪挖掘的复杂度和深度,大篇幅的描写环境,描写过程,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整个情绪做出来的时候更加自然、更加震撼、更加的深入,当然它也许更多做的是悲惨的情绪、甚至负面的情绪,它们尽量避开了对人刺激很强的愉悦的情绪。

他们在对工具的利用上走得最远,虽然一直以来有很多人归纳一些简单的写作手法说是网文写作手法,其实是个伪概念,网文的所有手法都是传统文学里来的,只是我们思维的方向不太一样而已,目的不一样,但都是思维的输出。

这里想说一点严肃的东西,虽然我之前用了媚俗这个词套在网文上,但这不是贬义词,网文二十年,最有价值的就是我们看明白了读者在想什么。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这样的社会,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人信奉拜金主义,心悦诚服,冷哼一声说他们不对,觉得自己牛逼,什么用都没有,要说服和改变人的第一步,你要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我们说“没错,钱非常非常有用……”赞同他,然后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也许不太一样呢……”这样才能切实地输出自己的观点。

传统文学一直在追求艺术的复杂和高端,我们追求一本《战争与和平》能改变世界?做不到,网文指出了道路。

一百年前我们衡量社会的文明程度,几十万的读书人而已,现在你要衡量社会的每一个人,未来的文学必然是要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层次的,我们要让人喜欢上读书,然后慢慢地、切实地改变他们,让他们的脑子在心悦诚服的气氛里自然地动起来,必须要有娱乐文,浅层思辨文,深层思辨文,最后才能让人走到最高的精神追求里去。

网文的媚俗,恰恰是它最有价值的,甚至能够拯救这个世界的元素。也只有媚俗的网文,可以拯救深刻的传统文学,因为相对于追求一本两本的名著拉起整个社会,我们更加迫切需要的,是整个渴望名著的土壤。

我们不要轻视网文,不要轻视读者的需求,不要轻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同时也不要轻视传统文学,有空可以看一看各类名著什么的,感受一下它们是怎么将复杂的感受最终表述出来的,你如果能够掌握复杂的手法,你要表达一点简单的情绪,洒洒水而已。

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精确把握情绪在脑子里形成的过程,我们可能根本不需要研究手法,脑子里的情绪本身是自带镜头的,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带着某种音乐的旋律,走向一个呼之欲出的高潮情节,你照着写出来,自然而然就能找到最好的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愤怒的香蕉:以情绪为核心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