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199607 发表于 2021-3-27 13:52:06

八个字:反复拆解,刻意练习。
文章都是明面的,孰好孰坏,一看便知。首先不知道题主所谓的提高文笔,是指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不过方法都是统一的,个人感觉写作最好的一点就是,不需要老师指导。因为一篇优秀的文章,本身就是老师。
先说反复拆解。题主先根据自己想写的体裁,找到相应优质的文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拆解文章结构。
以小说为例。先从大结构开始,这一章节作者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有几个人物出场,分别是在什么条件、什么场景下出场。其次分析每段的结构,在开头,作者是怎样交代环境和引出主角的,其次是在哪里交代了主角的背景和身份,主角面对的困境是什么,主角心理斗争又是什么,主角接下来要做什么。在主角接下来的行为中,其他角色是怎样登场的,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和主角相遇,这些角色本来的欲望是什么,他们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和主角相遇之后带给主角和自己怎样的冲突,然后他们又要做什么。而在他们继续往下行动时,又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最后分析章节中出现的道具,这些道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作用是什么,作者是在什么时候交代的世界观,这些道具又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主角面前……题主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围绕着主角的行动进行分析,因为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就是主角的行为,配角和道具以及其他任何东西,都是为了现在或者将来服务主角的。
以议论文为例。也是先从大结构开始,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又用什么论据来支撑论点,这些论据是怎样层层递进的。其次,每个分论点中,作者用的是怎样的案例,案例的比重在这个论据中有多少,这个分论点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还是总分?以此类推。最后,在论点的衔接中,作者是怎样承上启下的,其中在哪个论点的地方引用了名言,写了金句,用了反问、设问等手法?题主在分析时,也一定要围绕论点去分析,因为作者所阐述的一切论据和案例,都是围绕论点进行的。就像是根据论点搜集了足够的素材,然后进行排列。“用归纳推理呈现,用演绎推理构思”,我非常喜欢这句话。
题主不断拆解优质文章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刻意练习。
根据拆解的结构,题主可以进行填充,刚开始模仿并不可耻(模仿不等于洗稿),小时候学走路,不也是从模仿开始?
打个比方,作者第一段用四句话交代了论点,那题主也要模仿作者这四句话的递进关系,去阐述自己的论点。第二段,分论点开始时,作者是怎样切入的,题主也以相同的方式切入自己的分论点,作者在切入时用了哪几个角度,引用了怎样的名言,题主在模仿时,也要从相应的角度切入,并找到相应的名言。第三段作者介绍案例时,又是从哪些元素交代的,案例哪些地方着重描述了,哪些细节省略了,题主也是按照这也的方式去做……
接下来就不细说了,内容方面就是这样,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篇好的文章,是值得反复拆解学习的,这里推荐题主一篇特稿,题主可以参考。
《北京零点后》(这篇写法是模仿的美国作家盖·特立斯的《猎奇之旅》)
链接就不放上来了,网上可以搜索到,希望题主喜欢。
加油~

fca121 发表于 2021-3-27 13:53:00

提高写作水平,你可能需要掌握顶尖高手的10条写作心法。
在写作这件事上,跟随一些世界级顶尖高手来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村上春树。看看他有什么独门秘籍:
1、 组织个人素材库,按类别区分

素材是写作最基本的原料之一,没有素材就没有丰富内容让作者去创作。村上春树也有自己的素材库,但是他比起普通人的素材库还会更进一步:那就是按素材的类别来收集,给不同的素材贴上专属记号,分类集中存档。
他每次读到的名著佳句、报纸上摘抄的片段、突发奇想的点子…全部按类积累,这样自己在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快速提取相关素材,极大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2、 从听众和读者的角度出发

村上春树有这样一个习惯,会去思考他的故事会收到人们什么样的反应,他把这种方式称作“在洞穴里讲故事的人”:
洞穴外又黑又冷,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等着听他的故事来度过漫长黑夜。所以他每次写作,都会去考虑这样的故事经由他讲述之后,别人会如何给予他反馈,是无聊透顶转而离开,还是热切地想要知道接下来的进展。借此机会通过“反馈”来修改自己的作品,进而不断提升。
3、语言尽量简洁通俗

每一次讲故事,村上春树都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动人心魄的方式来讲述,因为故作高深、语句复杂、难以理解是没有人会喜欢的,要有人喜欢你的作品,必须得先让人看得懂。
于是,低门槛的特性使他的小说备受读者欢迎,传播度极广。
4、不断制造惊喜

惊喜就是指情节、内容上的出彩之处,要有使用技巧来写作的意识,包括:对比、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夸张讽刺、借景抒情、前后照应,以及比喻、排比、拟人、对比、夸张、借代、反问、设问、对偶、反复等等各种手法,让读者惊叹,由衷地喜欢上你的作品。
村上春树一直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他经常使用各种技巧、修辞手法,让文字变动生动活泼。
5、适合自己的写作计划+坚持

大多数新人作者有一种错觉,即认为写作都是靠灵感来的,没有灵感就没法写,而自己写不出来的原因是缺乏灵感,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思维。实际上,资深作家们基本不靠灵感,他们的写作实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不断成长之后,把写作变成一种条件反射,那时候,他们真正考虑的是取材、主旨、背景、框架、人物思想等等,纯写作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比如村上春树,他会严格遵循自己的训练计划,绝不中断或任意改变:
每天清晨起床,用五到六个小时写作,一定要写满十页稿纸,每页四百字。即使状态好还想继续,也会在写到十页时停下来;状态不好,也必须写满十页。如果实在不知道写什么好,就写眼前的风景,总之每天必须完成既定的任务。作为一名作者,你可以没有天资,但你不可以没有努力和有规律地坚持。
6、进度安排第一,完美第二

写作过程中,每一位作者都有完美倾向:想把自己的作品写到自己绝对满意的状态,否则不敢动笔。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大多数人都会陷入困境,不得不一直拖延。
一旦陷入拖延,就可能无限期延长甚至中断整个进程,村上春树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为了更好地避开,他开出的药方是:第一遍写作时,决不卡断,有什么写什么,全都写下来。
即使内容很差,甚至逻辑不通、结构糟糕,语句混乱,也不去停下来等待,而是一口气写完,再积极修改。
7、重复单向性修改

修改不是一遍就能全盘修改的,也不可能一次性修改出成品。村上春树的方法是,每次修改只修改一个方向,然后选新方向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就能有条理地逐一修改,保证修改质量到位。
举个例子,《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村上春树的修改流程是:
第一遍只做删减,去掉多余内容;第二遍只做增补,把情节丰富;第三遍只做语言的润色,保证句子细节到位;最后即第四遍再调整逻辑、节奏等,基本完成修改。
8、广泛纳谏

有的作家比较自负,不愿意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忽视他人意见,村上春树不一样,他有个个人原则,那就是只有有人指认,自己一定会去查看修改。
作为普通的作者,更要有谦虚的精神,如果有人指出问题,除了恶意之外,多半有些内容违背或刺激到他们的意识、价值观,我们不一定必须修改文章,但通过这些反馈去考虑读者的多种偏好,帮助自己建立受众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9、扩大阅读

不用多说,没有谁是什么都不输入,不阅读,就能写出好作品的,所有的大作家无一不是拥有极大的阅读量,帮助他们建立起素材库的。
村上春树不仅爱写,也爱读。阅读帮助他吸收别人的经验,构建起他的思想大厦,同时还建立了语感,学到更多技巧和写作方法。
阅读不要有偏向,要各种阅读,读书、读报、读小说、读广告,甚至社区里张贴的公示,也能帮助我们获得信息。
10、村上也是标题党

《刺杀骑士团长》《奇鸟行状录》《1Q84》这三本书的标题,是不是很有特色?
实际上村上春树的所有书名都有些怪异,所以他也是“标题党”的一员,虽然没有现在专业的标题党那么恐怖,但这样的倾向是有的。
我们在写作时,也要部分关注标题的设置方式,帮助自己获得更大的曝光量。当然村上春树的标题并不是精心去设计,比方说《刺杀骑士团长》,这样的书名来自灵光一现,只是具备了特色。
根据你的文章确定标题,展现出一些有吸引力的文字,总体来讲十分值得。


当然,掌握了方法,你也许还需要一些写作技巧,我曾经专门总结过这些技巧,有空的话,欢迎看看,不强求:
写小说有哪些技巧?

雅茹cyr 发表于 2021-3-27 13:53:06

写作需要长期的练习来提高。不过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一些技巧,来帮助自己加快学习的效率。
秋叶大叔在《写作七堂课》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非常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叫做“清单式写作”。
1. 什么是清单式写作

清单式的写作不是指一种写作文体,而是一种检查自己文章的方法。通过复盘、借鉴已有的写作框架来检查自己写好的文章,是否满足了某种特定文章必需的要素,进而判断自己的文章质量是否合格,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文章最终效果是否能完成目标。
以商业文案为例,一篇商业文案必备的要素如下:
图片源自《写作七堂课》
通过这样一张全面的检查清单,我们可以逐一核对文章中的要素是否全部达到,进而预测文章投放效果。当满足了这些要素之后,文章的最终效果就可以有一定的保障。
2. 清单式写作的优点

在了解了什么是清单式写作之后,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清单式写作的优点。
对个人写作的好处:
积累经验,避免重复错误
拥有一张检查清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检查文章,在保证文章质量的同时,避免重复错误。写文章是个感性的过程,我们的灵感随着时间会有波动起伏,有时候状态好写很多,有时候状态不好写不出来。状态好和状态差写出的文章质量会上下波动,而当我们有一张可以用来检查的清单时,我们可以保证自己状态差写出来的文章也能满足最基本的要求,而不至于低于底线,无法获得好的效果。而且通过检查,我们也可能会发现自己会反复出的错,用于自省和自我总结。比如我,总是起不好文章的标题,所以通过清单检查时我会反复检查标题,确保标题达到基本效果。
图片源自《写作七堂课》
帮助梳理文章结构
我们小学时候开始写作文,老师就教我们写文章要先列提纲。当完成提纲之后,我们的文章就有了基本骨架,而清单正是检查我们的提纲是不是完整且符合要求、符合逻辑的依据。还是以秋叶大叔在《写作7堂课》中提到的商业文案为例,商业文案的检查清单的逻辑是:
1. 建立场景
2. 制造痛点
3. 通过介绍产品解决痛点
4. 进而介绍品牌文化
5. 介绍价格、优惠
6. 引导购买
7. 解决售后通过这一步步的内容成功的建立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进而保证了文案的效果。我们自己在书写商业文案的时候,也可以参考检查清单来确定文章的提纲和结构,保证我们文章的结构完整顺畅,写完之后再通过清单检查,保证文案的最终效果。
写作能力迭代进步的依据
我们的经验会通过不断的写作而进步,一开始我们的清单内容可能比较简单,大致只有标题是否符合,结构是否完成,故事是不是写的吸引人等等。而随着我们能力的进步,我们会发现清单的内容在逐渐丰满,有一张不断更新的检查清单,也正是我们写作能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3. 清单从哪里来?

我们已经了解了清单式写作为什么如此重要,那文章的检查清单从哪里来呢?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里也提供了详细的方法告诉我们清单从哪里来。检查清单来源于不断的复盘。
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中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复盘:
1. 拆分优秀文章结构
2. 拆分优秀文章素材1.拆分优秀文章的结构,将学习结构学以致用转化为自己写作的结构
秋叶大叔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里以《她40岁活成少女|穿得讲究,才能活得不将就》这篇成功的卖课文章为例,将文章结构进行了拆解




我们可以将这个结构转化为一份清单,来检查我们自己写的文案,长此以往我们的文章质量也会慢慢提升。
2.拆分优秀文章内容,充实素材库
一样以《她40岁活成少女|穿得讲究,才能活得不将就》这篇文章为例,可以以素材的角度来拆分文章,将文章的内容纳入我们的素材库。


图片源自《写作七堂课》
结语

快速上手自媒体写作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和模仿成功的文章,并通过模仿成功的文章搭建结构化体系,帮助自己写出合格的文章。秋叶老师在《写作7堂课》这本书里,通过“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两个方法告诉了我们,如何拆分、复盘一篇成功的文章,并形成一套“清单”,为自己以后的写作提供可靠且可复制的经验。

芒果表妹 发表于 2021-3-27 13:53:21

如今全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写作门槛降低,不少人通过在多平台也圆了自己写作的梦想。
我们也能看到有的全职妈妈通过写作实现一边带娃一边赚钱的梦想,有的人学历不高,找不到很好的工作,但是通过写作也能实现财富自由。实际上这样的真实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不算少数,大咖粥佐罗就是通过写作,在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从月薪两千的售货员成为年薪百万的内容内容副总裁。
然而很多人对于写作还是有很多误解,对于写作者的生活也有很多的误解。我相信很多人是看到了“时间自由”、“月薪过万”等这样的字眼才接触写作的,等到自己真的去做了,却又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事实就是如此,能够通过写作实现财务自由的仅占极少数。晋江文学一个签约作家先后写了三年收费小说,总字数将近50万字,收益却不足千元,就这样也是排在了前2/5,。阅文旗下有770万作者,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仅占1000人。无数事实证明,将变现作为唯一目的的写作,注定是条痛苦而又漫长的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写作我们需要听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最近读到了一本书,是日本人气专栏作家田中泰延的《写你想读的文章》。和市面上众多写作教程相反的是,田中泰延总是给读者泼冷水。作为高人气专栏作家,他没有向我们介绍爆款的套路或者是如何通过写作达到月薪过万,而是向我们传授如何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文章,在他看来,一味地追求爆款或者是好评,我们很容易沦为写作的奴隶。写作有时是件很佛系的事情,最好的写作方法就是热爱所写的事物,根据事实有感而发,通过调查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后再写,也就是根据“事象”产生“意象”。
作为高人气专栏作家,田中泰延却反对学习过多的爆款套路,他认为和过多的技巧比起来,独一无二的内容才是文章的核心,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素材,尽可能多的去查阅资料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写作素材:不要盲目的去追热点,写你真正想写的题材
很多写作教程都会教我们去追热点,尤其是一部电视剧或者是电影的热点。但是影视作品本身就可以从多方面解读,我们只需要写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欣赏的那一部分即可,不要盲目的追随全网的脚步,别人写什么自己也跟着写什么,没有新意不说,有时还容易冠上抄袭的名号。
当年大火的《欢乐颂》刚播出时,全网都是在讨论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都在劝解女生一定不要成为樊胜美。但是我看到有位作者没有盲目跟这些热点,她根据自己的擅长分析了安迪为什么是职场精英,而资质并不差的樊胜美却一直没办法升职加薪。虽然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电视剧已经过了热潮,但是丝毫不影响它赢得了很高的阅读量。
对于写文章的初衷,田中泰延是这样解释的:
我想表达的东西还没有人写过,只能我自己来写了。站在读者的立场上写自己想读的文字,这才是我们写作的出发点。
2、写作的方法:好的文章不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天马行空的写,而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基础上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的文献看完后感觉酣畅淋漓欲罢不能,而有的文章只看完开头前三行,就感觉无聊至极再没有了看下去的欲望。
说起来写文章内容才是王道,而技巧也只是锦上添花。如果没有内容作为支撑,再华丽的技巧也没有了用武之地。
好的文章里面一般都含有大量的干货,我们不知不觉的就被吸引。这些干货的来源就是大量的调查。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名作《冷血》就起源于一则报纸上的新闻。卡波特在报纸上这则凶杀案的新闻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素菜。但是他没有立马着手书写,而是前往案发地进行了几个月的调查。又拜访了很多与案件有关的当事人,前后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写成《冷血》。果不其然,这本书一经问世便成经典。
田中泰延在书中写道:“对于写作这种行为,现实是最重要的。写手的第一要务就是调查。”想想也是,如果没有大量的现实调查作为依据,那么我们写出来的要么是记录自己生活的流水账,要么就是一些无病只呻吟。
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凝练的过程,就是要把我们花费大量时间调查来的资料,用自己的需要表达出来。卡波特在写《冷血》的时候,光是调查笔记就有6000多页。所以这本书虽然是新闻纪实作品,但是我们读起来却丝毫不感到枯燥无味。
但是做调查做好的地方却不是网络,我们深处互联网时代,想要调查东西很容易,但是要做深入调查很难。因为你从网上得到的基本上都是碎片的信息或者是子虚乌有的信息。在田中泰延看来,调查最好的地方是图书馆。纸质书上的信息自成体系,逻辑性上而又全面,所以图书馆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好的去处。
3、写作的态度:写作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变现或者是名誉不是写作最重要的收获,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找寻自我才是写作最大的收获。
自媒体时代光靠靠写作就致富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是那只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如果只靠写作甚至无法满足日常所需,甚至本书作者田中泰延也没有靠写作赚大钱。但是在田中泰延看来,写作带来的改变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写作排遣孤独了孤独。每个人生来原本就是孤独的,通过写作和阅读了解自己的孤独,也能够了解他人的孤独。当看到别人和我们有相同的心境时,难免会产生惺惺相惜的感觉,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了解你的感受,在田中泰延看来,这是人和人相遇最幸福的方式之一。
写作带来了幸福。这其中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者的肯定和赞扬。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写出一篇阅读量10万+的文章,带来的幸福感有时比升职加薪还要强烈。总有一天你在字里行间获得的体验和感动总有一天会通过你的笔端传递给他人,这种幸福就是文字带来的。
读完此书我很认同作者的一句话:写作是孤身一人的创业。写作也如同创业,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所以说对于写作,我们最应该取悦的就是自己。多写一些自己真正想写的文字,我们才能发自内心的去做调查,才更有可能写出新颖有趣的文字。在写作这条路上,也才能走得越来越远。

xth2462 发表于 2021-3-27 13:54:19

利用7堂课,让你的写作能力快速进化
有人问,登山家为什么要登山?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回答说: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作家王小波曾谈到他为什么写作时候,回答说: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西班牙作家博尔赫斯也说过:我写作,是为了让光阴的流逝使我心安。
写作,即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是写作者的知识、感情等多种素质条件的综合体现。卡夫卡在《地洞》中的一段重要自白:“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停在一个宽敞的闭门杜户的地窖里面的一间里……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旁,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又开始写作,那样我将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啊!我将会从怎样的深处把它挖掘出来啊!”对于卡夫卡来说,写作更象征着一种与世俗化的外部世界的生活相对抗的理想化生活方式。
很多人都喜欢写作,对于写作,通常我们的做法都是拿到题目就写,总想着一蹴而就,但写着就写不下去了,或者是想法太多不知道从而说起,导致最后文章难以让自己满意,更不要提通过写作赚钱了。
杜拉斯在《外面的世界》当中提到说法国人人都在写小说,可是只有百分之一的作品可见天日。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知道区分什么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写作,什么是家庭回忆的谈资。他们无法使自己的作品具有一种普遍的意义”。
《写作7堂课》以7堂课的形式,系统总结了写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内容可操作性强,从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到如何搜集与整理素材,都用实例展示了大量的操作细节,能切实引导读者通过提升写作能力打造自身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在人才竞争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碎片化写作,写出好文章
在日本文坛,村上春树可谓是个别具一格的作家。其文风异于他人,行事也是如此:很少与外界往来,不爱抛头露面。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5点起床,晚上10点就寝。每天写作4个小时,长跑10公里。如此这般,坚持了三十年左右。而曾经创作过上百部作品的约翰·克雷西,也是坚持每天不间断创作,在早餐之前就要完成大约两千字。
在现代职场,想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太有限,总的趋势就是时间越来越碎片化。我们没办法如同职业作家那般去创作,我们更多只能利用的是生活当中的碎片化时间。
一天当中也有很多碎片化时间,比如说上班路上、下班路上、等开会、排队吃饭、午睡前甚至上洗手间。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片段的碎片时间,去积累一些素材,记录一句金句,找到一个写作的主题,完成一个写作的大纲。
秋叶大叔分享了他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的一些小技巧,以及在碎片化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及时记录,给碎片化场景制定目标,如何在碎片化时间专注等等。
秋叶大叔给出的具体办法就是:
1、一有灵感马上记录
2、抽时间把灵感变成提纲
3、平时注意积累写作框架
“碎片时间管理的重点不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单位时间内的目标产出。” 养成良好的碎片时间利用习惯,加上碎片化时间写作的刻意训练,一旦写作灵感出现,我们就可以快速选用其中某个框架列提纲、添素材、修改成文。这些都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来逐步完成。
观察与阅读,让你的写作灵感源源不断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鲁迅先生说的“多看”,我想就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要仔细观察,多看看;同时,还要多读书,多看报。鲁迅先生讲的“练习”,指的是勤动笔,经常进行写作训练。这个多观察、多读书、勤动笔,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办法。
比方想写杂文,那么鲁迅的文章你就一定要看;比如你想写育儿方面,那么年糕妈妈的公号文、六妈罗罗的公号文就可以多浏览一些;比如想写励志文章,那手边一定不能少了大冰、刘同等人的作品。无论是知名作家还是互联网上的优秀作者,你都可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模仿教练,从中学习到精华,使自己变得更好。
灵感源于生活,多留心周边的平常的东西和事物,打破思维定视和局限,比如散步或者花点时间去公园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也许你会看到沟渠旁边盛开着一束玫瑰,或者公园的长椅上有一双全新的运动鞋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你故事的良好开端。
还可以在与写作邻近的艺术领域寻找灵感来源,比如音乐与绘画,不要局限于他人的解读,而是全凭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从你的朋友或家人的口中听到的故事,你把这些故事放到不同的年代背景中去印证。
《写作7堂课》中推荐了一种叫“排版运营工具”运营导航,其中有一个导航栏叫“热点探索”,里面今日发生的很多热点新闻。
好的灵感通常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而是会在你工作时、娱乐时、吃饭时、约会时,或者读书时随机地闪现。遇到好的点子,你应该立刻记录下来,用于储备。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断去思考去感知,你会发现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来源。
通过写作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写作7堂课》系统总结了写作常用的方法——框架式写作、复利式写作、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清单式写作和复盘式写作。
比如框架式写作,是可以解决你输出积累的问题,拥有某个领域知识框架,你就可以用这个领域的知识探讨和这个领域相关的所有话题,你在一个领域内的知识点越多,你可以写的深度话题也越多;同时也让你的写作成为你在某个领域持续积累的武器。
还比如说结构式写作,可以解决你有话题,有素材,但不知道怎样组织的问题,用提纲带着你填空,一步步写下去。先完成再完美。
还比如说复盘式写作,更能良好的解决你看到好文章,如何去学习别人写法的问题,这些复盘往往形成到你的写作知识框架里面;当然也包括你写出烂文章,如何检讨改进方案的问题,这些教训往往形成到你的写作检查清单里面。
“知识体系”并不神秘,简单来说,它只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我们脑海里的知识,连点成线、组成一种网状结构。搭框架的过程也是梳理写作思路的过程,思路顺了,写起来才会“下笔有神”。 一条鱼,鱼骨有了,鱼肉填充上了,才是一条鲜活的鱼,吃起来才会有滋有味。
《写作7堂课》适合希望提升自身软实力、培养核心竞争力的人士阅读。希望大家阅读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写作模式和方法,创造精彩的文章吧。

芒果表妹 发表于 2021-3-27 13:54:45

写作这件事,没有速成法,但是确实是有一定的套路、原则和方法的。掌握之后,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写作能力和速度。当然, 如果想把写作这条路走得更远,那平日里持续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很多人做自媒体,同样是写文章,有的人写出来就是10万+的爆文,文章质量高且受欢迎,一篇文章收益大几千甚至上万,有的人费劲半天写出来,阅读量却寥寥无几,收益更是少得可怜。
原因为何?除了少部分人确实有天赋之外,主要还是在于别人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输入,以及,掌握了一定的写作原则和技巧。
知识的积累不可速成,输入也是要长期坚持的,但是,写作原则和技巧,却是可以短时间内提升和改善的。掌握了好的写作方法和思路,能让你的文章水平迅速提升一个台阶。在这里,我推荐《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书中列出的20条适用于所有人的高效写作原则,能够教你如何写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深刻的文章,实现写作能力和水平的快速提升!
这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虽然很薄,全书总共不到150页,但却被列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考试必备读物,是美国著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 20年经典读物,先后斩获过“国际图书奖”、“总统图书奖”金奖,“年度教育图书奖”等大奖,其受认可程度可见一斑。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任职期间,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先后撰写出版了《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书籍,成为全球英文写作、语法、逻辑推理领域的标杆之作。
写作包含四大支柱:结构、风格、语法和可读性。本书主要包含前面三部分(语法部分在其另外《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中讲述),让你迅速掌握写作的20条黄金写作原则。作者布兰登认为,“写作能力出众的人,大多掌握了一些固定的重要写作原则,并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不断地使用”。相信,学习完本书的写作原则和技巧,反复训练、实践,一定能让你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一、结构
一本书的结构,好比一片树叶的脉络,只有结构清晰,才能突出文章的重点,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书里面,作者主要提出了5个原则:自上而下、分解事物、使用转折词、六大基本写作结构、整合相似事物。这些都是非常实用有效的原则,能极大提升文章的条理和层次性。
这里我想挑几点我感受最深的进行说明。
1 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方法,开门见山,不兜圈子
其实除了小说等少量文体是为了启发或者娱乐,绝大部分文章,都是为了传递信息、说明观点。因此,行文结构应该自上而下,在文章开端或者端首,就给出最重要的信息、文章大意先写最重要,次重要,之后写最不重要的。然后再通过事例或者细节进行观点的支撑,这样读者就能很容易领会到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文章意图。
作者布兰登把这个原则形容为:先给读者制定一个目标,接着再描述抵达目标的方向。
2 分解文章主题,尽量分3点进行阐述
确定文章主题之后,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行文中,提供论点,对主题进行论证。本书中,作者建议文章开头使用引导句,总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将主题分成三个部分,详细阐述我们的观点。
这一条原则,看起来简单,但其实非常重要且实用。它能帮助我们理清楚思路,也能让读者读起来觉得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很多人的文章让人读起来感觉逻辑混乱,读完不知所然,其实就是因为没能把握好写作层次和顺序。
3 整合相似事物
这条原则通俗地说,就是做好分类,不要观点杂糅。好比动物园里,不会把所有动物关到一起,文章也不能全部论点混到一起。也好比去菜市场买菜,一定是西红柿放一堆,胡萝卜放一堆,黄瓜放一堆,这样才能方便我们挑选。
作者认为,一篇文章中包含的不同主题,要恰当分类。先完整展现一个主题的内容,再开启一个新的主题。
二、风格
所谓风格,就是把一片树叶的细节补充完整,使之个性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没有花纹,是新鲜的还是枯萎的等等。
作者在这部分一共提出11个原则,如下图所示: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文章中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展现细节,支撑所说内容,同时,使用个性化的例子,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
比如我们找工作参加公司面试的时候,不能干巴巴的说自己能力有多强,而应该拿出具体例子来阐述和证明。比如做过什么项目,在项目中是什么角色,自己的贡献是什么,遇到过什么困难,自己是如何想办法解决的,最终达成了什么样的业绩等等,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
我以前指导别人改简历,其实也是这个思路,尽量细化、量化、有具体案例。
三、可读性
这部分作者一共提出4个原则,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其实总结概括起来就是:排版设计和修改。
1 排版设计
排版就是要增加文档的空白页面,然后用空白行把段落隔开,让阅读更轻松。不要密密麻麻挤在一起,那样特别影响阅读体验和效果,特别现在很多人是用手机阅读的,这方面就更一定要考虑。
另外,多用一些小细节比如粗体、斜体、项目编号等强调那些重要的部分,利用标题或提要将文章进行拆分或归纳,都能使读者读起来更轻松愉悦。
这也是现在很多自媒体排版的思路,有时间大家可以研究研究那些做的好的自媒体,都是如何排版和设计的。
2 文章的修改
据说王安石在写“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的时候,关于“绿”这个字,在原稿上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满意,反复琢磨,前后修改了将近十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成就了千古名句。
可见文章不但要修改,而且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这点我认为也非常重要,然后很多人却往往忽略了这一步。个人认为,文章写完后,至少要修改三遍以上,可以选择不同时间段,仔细阅读、核对、审视,将文章细细打磨。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面没有高深、枯燥的理论,涵盖的都是非常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写作原则。作者还贴心的附上很多具体案例,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甚至还有练习题供我们进行实践,以帮助我们真正掌握书中内容。相信读完这本小小的红册子,掌握书中的20个高效写作原则,我们一定能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不断进步,越走越远。

李大康 发表于 2021-3-27 13:55:23

全是实践过的实操经验,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也没有虚无缥缈的高谈阔论,希望对那些处在迷茫期的,想写作人有用。
来吧
往下看。
1.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写作方向?

经常有新人发私信问我,说:“我很喜欢写作,可是我总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自己适合写什么?”
这些困惑在刚开始写作的头两年我全部经历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写得越来越多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写作方向。现在再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跟他们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写作方向是什么,那么问自己,你平时最爱看什么类型的书?什么样的书会吸引你打开它?最近一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书是什么?”
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你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你最喜欢的那本书。如果你平时看得最多的是都市言情,那就试着去写言情。如果你看得最多的是悬疑推理,那就可以试着去写悬疑推理。人只能写好自己喜欢看的故事,因为只有在你喜欢的领域,你才会花心思去研究钻研它。更因为平时看得多,你也会在这个方面有更多的积累,这些积累最后又会反哺你的写作,让你写得越来越好。”
我自己就是这样,我天生就爱看悬疑推理和奇幻武侠,也很容易就被那些奇诡跌宕的故事所吸引,所以我现在就主攻这两个类别,也会花很多心思在研究这两个类别。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反驳说:“喜欢不代表能写啊。”
没错,喜欢不代表就能写。但你如果压根都不喜欢,也不看这一类书,你怎么可能写好它呢?
如果你还处于迷茫期,不清楚自己的写作方面,那么就试着写自己喜欢看的故事吧。请你相信你喜欢的故事的价值,也请你相信,你写的故事只有打动自己之后,才有可能打动读者。
2广泛播种,不如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

对很多新人来说,“写作”两个字是理想与崇高的代名词,是不可亵渎的神圣职业。其实于职业作者而言,写作这件事跟其他职业其实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那么多的光荣和高尚,也不需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它就是万千职业中的一种罢了。如今网络小说风靡世界,对绝大多数作者而言,写作只是一种谋生和满足自我的手段。
既然写作是一种职业,那么对从事这个职业的人来说,做一个自我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就应届生找工作,面对无数选择的时候,如何找到能够让自己从事一生,又能发挥自己价值的那个工作呢?办法很简单,先搞清自己的职场定位。只有当你明确自己的位置之后,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能够持之以恒的朝这个方向努力,不做无用功。而不至于在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岗位里煎熬着,耗费青春。
写作跟音乐和美术一样,是一个很广的统称。它既有新媒体写作,也有公文写作,还非虚构写作和小说写作。而以上这几个大类别里又分了很多小类别。
拿最热门的小说写作举例,小说一类就分了很多小项,如:悬疑、言情、武侠、奇幻、科幻、乡土、推理、灵异、校园、志怪等等。其中每个小项又分了很多更小项。
大家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才华也有限。我们终其一生,也可能只能写好其中一两项。鲁迅擅长杂文,老舍擅长小说,徐志摩擅长诗歌,曹禺擅长剧本、冰心擅长儿童文学一样。每个作家都有自己擅长的类别,他们的代表作也往往诞生于他们最擅长的类别里。与其到处尝试,不如把心思收起来,集中精力写好其中一两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如何排解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境?

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写作过程是毫无快感的,有快感的是读者。写作是一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事情,深度思考是痛苦的,我们身体本能的排斥这件事,所以很多新人常常半途而废。
人都是有惰性的,坚持写作其实是在跟我们的本性在做抗争。所以很多成名作家在被问到如何才能做到如今的成绩时都会说:“写作的确需要一些天赋,可更需要的是坚持。光有天赋,如果不能坚持的话,你最终也很难写出什么成绩。”
写作的过程虽然是枯燥的,可是写完后的满足感却可以抚平过程中的一切枯燥乏味。那种精神得到满足的巨大快乐,是没写过的人体验不到的。所以我们才说,写作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
如何应对写作过程中的枯燥呢?教大家一个很好的办法,写完一段后,你可以跳出作者的身份,以一个陌生读者的身份去阅读你刚刚写的文章。阅读时你的情绪往往是最轻松的,而且当你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去看的时候,不仅能减少写作过程中的枯燥感,还是帮助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上文说到,写作是一件跟我们本性做抗争的事。当我们长时间做这件事的时候,因为身体的不适,只会越来越感到枯燥。就像工作一样,时间久了,我们的工作效率自然会降低,也享受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写作跟工作一样,也需要劳逸结合。每天坚持写几千字,不因为没有灵感而不写,也不因为兴致勃勃就一顿爆写。
作家村上春树几十年如一日,逼迫自己每天写十页左右的稿件。这种有规律职业化的写作习惯,能帮你走过写过过程中那些难捱的时间,抵达新的阶段。所以说,有规律的写作,是抵抗写作过程枯燥最有效的办法。
4.修炼一个必杀技,才能一击制胜

学生物的时候,你可能记得老师说过:“这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吃过的东西,见过的风景,遇到过的人和事,经历的悲欢离合塑造了我们,也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优势和视角,因此我们每个人写出的东西都不一样,各有各的优点。
需要妄自菲薄,也不用羡慕别人,上天给了我们每个人不同的优势,这些优势就是你纵横沙场的武器。你要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扬长避短,才能在写作这片海洋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岛屿。不如果你天生脑洞大,可能就适合写幻想小说,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你的不拘一格的才华。
如果你自身经历比较丰富,可能更适合写非虚构故事。我认识很多从事特殊职业,之后转型非虚构写作的作者,他们身上那些独特的经历,给予了他们故事特别的质感,让人读起来感觉劲道特别足。
如果你文笔上佳感悟独到,不如尝试写写诗歌和散文,用你手里的笔去记录那些灵光一闪的片段。就像去记录蛛网上悬挂的一滴摇摇欲坠的露珠,清晨阳光穿过的袅袅升起的大雾的森林。
如果你感受力很强且观察敏锐,可以试试新闻报道或者纯文学,那些硬核的表达可能更能展现你的实力。
当你找到自己真正的优势的时候,你才能更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也能很快在写作生涯里有所建树。
5.经常卡文怎么办?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做不到全知全能。因为阅历和智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的知识摄入都很有限。哪怕学富五车的人,也会遇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从而导致卡文。
卡文就是最常见的写作困境。关于卡文这件事,很多作者朋友都跟我吐槽过,因为一个情节、一个转折卡得痛不欲生,五内俱焚。
而写作,尤其是对小说写作来说,是一件需要作者有大量知识储备才能完成的事。因为一本小说的内容包含的方面太多了,人物,情节,职业,经历乃至名称,都需要作者有大量知识储备。金庸先生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小说里的每个主角名字几乎都有典故,如:郭靖、杨康、胡斐、周芷若、段誉、萧峰等等。正因为金庸把自身强大的知识储备运用到了给人物起名中,我们阅读的时候,才会觉得他笔下人物的名字非常有韵味且耐听。
这也是为什么越年轻的作者写出的东西就越浅薄的原因,因为年轻作者阅历有限,技巧不足,可以拿来用的素材也很少,才会常常卡文。
如何走出卡文困境呢?从长期来看,只有一个办法最有效,那就是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写作。你读的书越多,经历的事情越多,技巧越熟练的时候,遇到卡文的现象也就越少。
我们会在一些情节上卡住,常常都是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脑海里的知识链条因为缺少关键信息无法连接起来。这个时候不妨关掉文档,去网上搜索一下情节相关的信息,当你在阅读那些信息的时候,你大脑里的知识链可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灵感也可能就会不期而遇。
比如有次我写一个有军旅背景的男主时,要写到很多部队和器械相关的知识,但我自身并没有从事过相关工作,就只能从网上去查相关资料。善于运用工具,也是化解卡文很有效的办法。


6.好心态能帮助你走更远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一个好心态,写作也不例外。新人写作的时候常常患得患失,想得多,做得少。还没有写出什么作品,就开始想着飞黄腾达赚大钱。看到别的作者写出了成绩,自己就开始焦躁不安。
写作是一件长期投资的事,追求短期效益的人,最终难免要失望而归。提升写作能力真的没有捷径可以走,如果可以轻易习得,那人人都是作家文豪了。不要相信什么15天速成班,30天训练营,那些只会消耗你对写作的热情。写作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长时间累积不停训练才能有所收获的技能,不存在短时间迅速提升的事情。
你见到的绝大部分作者(包括我),都是通过大量看书、思考、不停修改、不断否定自己才慢慢提升的,没有谁天生就会写,只是有人会不停思考、学习、揣摩。写作就像凤凰涅槃,没有那堆火,你永远只是一只土鸡。
另外,还有一些作者很在意读者的看法,无法接受差评,看到差评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适不适合做这件事,从而怀疑自己。
关于差评这件事,几乎每个写作者都遇到过。写作是一件自我表达的事,只要表达,就会产生误会。每个人生长环境不同,我们很难满足所有读者的口味。不管你写成什么样,都会有一部分读者不会喜欢。经典如《红楼梦》,在豆瓣的书评区也有很多人打一星。才华盖世的曹雪芹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更何况你我?摆正姿态,调整好心态,才能在写作这条路走得更远。
觉得有用,记得点赞。

日暮之都 发表于 2021-3-27 13:55:42

所有人都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写作水平,你们只是懒。
建立自己的文字库:状态、动作、人物、对话、心里、景色……
2. 分析大神的处理方法:大纲结构、字词句、情感落点……
3. 仿写。
做不到不是因为不聪明,捷径告诉你们了都懒得走。
知易行难。

xungmaa 发表于 2021-3-27 13:56:03

这算是问对人了哈哈哈,今年写非虚构故事刚好赚了20几万,我应该有发言,毕竟当初我也是菜鸡选手。全文干货,我把我写作3年非虚构的经验拿出来,原创不易,建议点赞收藏。


目录



新手怎么练习写作写故事中,大纲怎么写写故事中,如何寻找优质的题材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文笔


那个稿费巨高的专栏就是知乎盐选专栏:




下面正式开始:


新手怎么练习写作

那么新人写作一开始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先泛读+精读结合,再模仿文章。



真正想进入某个写作的细分领域,第一步就是泛读+精读结合,就是读很多不同题材的文章,并记下文章是如何铺垫的?如何进入故事的高潮?等等,类似于记下写作者给你带来的震撼。


因为看完文章能记住的只有一个粗浅的映像,我们要把粗浅映像里的精华,记下来,同时,阅读让你知道,某一个类型的文章,比如非虚构类型的写作方式,着重强调了哪个点,有没有共性,这是小白必须要思考的。


第二步,模仿,具体操作:找一位你觉得写的好的作者,去模仿。


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能够写出一整篇好文章,从而成为自己价值的一部分,而不是只是单纯的欣赏好文章。明白目标之后,我来具体说操作方法。


泛读+精读我简单说一下,读大量的非虚构文章再结合自己感兴趣的点,(可以是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对写作手法感兴趣) 再深耕,从头到尾一遍一遍仔细琢磨。这个周期一周即可。


我主要讲模仿。写作入门最捷径的方法(没有之一)就是模仿(imitate),也是整个写作过程不断要做的事情,把这一步反复练习后可轻松入门(我认为入门的标准是可以写出一篇符合垂直领域的文章,不要求精彩,但是必须得符合),如何从模仿中写出自己的个人风格,我们以后再说。


首先第一步,在各大公众号或者纪实文学中,(如果你写的是非虚构写作的话)找到一位你觉得写的非常好的作者,开始看他的文章,精读文章,以消除距离感。


第二步,找到一篇你觉得写的好的文章(可以从故事情节,情节设置和文笔方面考量),开始仔细研读和拆分。


温馨提示一下哦,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有耐心,因为反复读会乏味。不过没关系,相信我,坚持下去,这个过程虽然耗费时间,但是是很有价值的,读后才能拆分,拆分的目的是让思路更加清楚。


拆分文章主要两个方面:


1.文章的情节。文章看下来大概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比如说:


<a href="http://www.zhihu.com/market/paid_column/1218293292137648128/section/1228711591916257280"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pic2.zhimg.com/v2-d9212d51ad1356537afe81b61160154d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50" data-image-height="422" class="internal">知乎盐选 | 小镇青年,百味故事

这样一篇文章,故事情节主要就是四叔的一生,是围绕人物去写的,具体通过什么情节点呢?比如四叔被陷害、四叔出狱后东山再起了、四叔和爷爷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不同阶段额的心理等等。


我们在拆分文章的时候,情节点一定要记下来。


2.文章的风格、布局和文笔。还是刚才那篇文章,一篇8000字的非虚构作品。


1.能不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个人风格?

2.文章的文笔读起来什么感觉?

3.文章开头与结尾的设置,场景的设置又是怎样的?

4.文章的顺序和结构,怎么设置的?

......


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看看能不能自己从文章中找到答案。


一篇文章里的细节很多,可以从文笔、文风、爆点、铺垫、场景、结尾、中心、情感......方面来研读。


了解一个成熟的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整体基调,对刚开始学写作的爱好者,是宝藏啊,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我们一开始顺着别的作者的思路慢慢再培养出自己的写作体系,整个过程事半功倍。


拆分文章,最好读4遍以上,如果一直读不懂,试着问自己上面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文章里面找细节,如果觉得上面的太笼统了,可以尝试下这个——5W1H(who; what; where; when; why; how)


整个过程,建议在安静的环境、听纯音乐下进行,把自己发现的的点记下来。


有两个点要注意,第一,拆分文章必须在泛读+精读10篇文章之后进行;第二,拆分文章中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放大某一个点,要科学的、全观性的观察到每一个细节。


可以借鉴的平台有:人间、谷雨、真实故事计划、浪潮,或者传统的纪实文学,去图书馆或者淘宝购买。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新手如何开始练习写作?


先泛读+精读结合,再去模仿和拆分文章,并消化。


现在,你需要做的就是:科学的计划+严格的执行。要知道,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践行是成功者和失败者最大的差别!


能看到这里,我猜你一定是一个爱写作的朋友,可以私聊我,一切写作问题都可以问我的。




写大纲其实任何形式的写作,无论小说,还是网文、剧本,还是虚构、半虚构,如果你想写好、在写的过程中不一团浆糊,都需要写大纲。


大纲可以让你足够理智,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偏不倚,顺利达到当初预想的目的。


而对于新手,0基础开始的朋友,在写文章的大纲,一定要有一个好的方法和习惯,在后面熟悉后才能有更好的优化。
<hr/>如何写大纲?

首先我们得清楚,所有的方法论中,在实践的过程中,个别细节,不一定符合每一个人,所以我们得会灵活运用。


我只给大家提供一个更高效、更简便、更科学的方法,如果事后自己某个部分有些不适应,可以跟我商量,我为你制定一条符合你个人的方法。


写大纲开始前

你需要确定自己写什么?



你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点很重要。比如,我写一个离婚女人带着孩子的生活状态,我想表达这样一个小人物的特色, 或者是单亲母亲从离婚到带孩子的经历。

亦或是以单身母亲为背景板,去写母亲遭遇的事儿,儿子作为配角,亲情线路的一条。

你看,一种题材可以分设为多种素材和方向去写,最终目的是:
1. 你是否被这个故事(题材)感动。

2. 你是否知道足够的细节。(也就是我们说的,你能不能 hold
住)

故事题材可以从身边的人物或者真实故事中提取故事。(后面取材我们会详细讲)
这只是初步的一个点,紧接着,你需要梳理它。
拆分一件事儿,梳理这个故事,故事的前期、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除了梳理这个故事,还要梳理什么?


人物

故事+人物,是核心中的核心,因为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是: 人做事。

人物的描写,你可以把他分割为 3 个时间段,第一,遇到这件事儿之前,第二,遇到这件事儿中,他的表现,整体反馈第三, 遇到这件事儿之后。
三个部分,文字篇幅不一定要一样,可以着重写遇到事儿之中,突出一个好的故事,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

这样的结构方面,我只是给大家一个比较普遍的选择,因为结构方面的“花”实在是太多了,《情杀》用的是倒叙的结构,《当我成为女人》则是很平常的平铺直叙,《14 岁的杀人回忆》用的是插叙+现实结合。


另外,我建议大家写大纲的时候,尽量用笔写,白纸黑字,添添补补很方便。

写大纲具体方法?
我只给大家推荐一种写大纲的方法,几乎适合所有稿子,也是最简单明了的一个方法。

等大家把这样的方法练习到熟练的程度,可以适量的去学习别的结构。

这样的方式是什么呢?那就是按照时间线的方式。为什么给大家推荐时间线的方式呢?有什么好处?



按照时间线的脉络去写,很容易梳理清楚各个阶段发生的事情,(当然前提你得对这件事儿很清楚)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加长或者缩短篇幅。


这也是最简洁明了的一种叙写方式——时间线。


时间线的方式去写人物传记,完全可以概括人物的全部行踪。


怎么用?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时间线的叙事方式,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写成了流水账,流水账的形式,是写作者的忌讳,尤其是我们在写一篇好的题材的时候。


那如何判断自己写的是不是流水账?


1. 看起伏波动。


一般情况下,流水账式的文章,起伏波动都很小,文字方面也是全文一个调性,没有节奏,没有个人风格。在你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看一下自己整体的情绪波动。


2. 文字没有力度,行文很散。比如这样一段文字:

在这里,男孩才是生产力。父母商量了一下,决定把她送给了大伯家然后继续生。大伯是个鳏夫,左腿天生残疾,一辈子没有娶过,靠一双手编织批发袋过活。

大伯是个很明理的人,他不娶媳妇也不想要刘好,他谁也不想连累,不想她们受苦,自己一个人,哪怕是死了也利索。可是刘好被抱来的时候,本来睡着,可能是周围人说话声音太大,把她吓醒,她睁开眼,看着面前的人,她突然笑了一下。

那是刘好第一次笑,冲着大伯。大伯突然觉得心软了,他改变了主意,不管算不算自私,他都带着她,有他一口吃的就绝不让刘好饿着。大伯一个男人,养刘好比女人还精细,没日没夜地编编织袋,为了托人给刘好从镇上买裙子,买头绳,供刘好在邻村的小学里念书。

是文章的第一段开头,文字还算是简洁,但是你能读懂他在说什么吗?有一个重心吗?


写了很多个场景,很多个人,但是文字没有一个落脚点。


非虚构本身就是短篇的文章,短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必须得有信息量,这样多的话串联在一起,都没有一个核心的点。


我们写作,一切的文章都得为了人物和事件,人物只有 1 或者多个,事件一般只有一个。



大纲具体怎么写?




①按照时间轴排列事件,先把大的波动的事件写出来,再去 写细节。

什么意思?

我拿我初学阶段的一篇文章作案例展示: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078596
(这篇文章不看完,下面的解析看不懂)


写大纲的前提,做好有价值的内容规划很重要,这款靠大数据来做提纲规划的工具很好使。


这篇文章是我模仿《盲井》,重新写的另一个故事,你们也可以效仿我的初期风格。

时间顺序:

阮宁国在矿井正常工作,每天灰头土脸,但是每个月月底拿工钱寄回家给老婆,还是觉得很值得。(这是他很安分守己的一部分)


因为一件事儿!


什么事儿?他发现在矿井工作的人们,都有点不正常, 有的变态、有的心理扭曲,他意识到自己的工作随时都能让自己的命送点,风险太大。


身边的人的变化,还不是他最终改变想法和行为的最后一根稻草,什么是呢?

他亲身经历的一场爆炸,自己命大,躲过去,后来想, 发财必须得走别的路。

杀春光,拿保险赔偿金。

计划好,第二个月月末,杀春光。杀完了以后,矿场老板封大家的嘴巴,给了阮宁国 30万赔偿金。

尝到甜头后,阮宁国准备继续动手,又杀了一个人,也是顺利的拿到赔偿金。

让阮宁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放弃了计算机,也去挖煤去了,阮宁国怕自己的儿子也遇到自己忘的恶魔。
文章结束。


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主要脉络。

正常煤矿工人

阮宁国发现异常,并经历了场矿难转变想法,决定杀人,骗保险金
杀人结束,钱到手

第二次杀人结束,结尾儿子做了矿工

大家全部研读完了以后,应该会有发现全文围绕阮宁国杀人事件描写,从杀人前的生活状态,到思想观念的转变,再到行动上的改变,最后是结果,他“成功”了,他成功的赚到了钱。


这是围绕人物某个时间段的时间线,在那个时间段里面,他做了什么?


所以,我们写大纲的第一步,就是把剧情点写出来,他做了什么事儿,我们从大的框架上来看,这件事儿吸引人否?


比如从大的框架上来看上面这个例子,杀人骗保险金, 单单这一个点,就已经足够震撼人心。所以说选题多么重要。


这是第一点,关于大纲的整体情节走向,细分化出来。第二个点,在大情节后面增添环境、人物、情绪、小情节、配角等等。


比如,正常煤矿工人(大情节)

后面跟着:

采掘工人的日常(这里包括细节)、采掘工人的日常感受、工作中的步骤(这个具体到专业性的东西和细节可以不写,但是必须要写它们的日常,白描的方式。)因为我们需要给读者一个完整的展示。


再比如:


转变想法,决定杀人,骗保险金,这个部分之前:



阮宁国有了这个想法,他需要实践起来,所以,他要去找寻相关的对象。

所以这个部分就是为接下来“杀人骗保”的铺垫。

这里的人鱼龙混杂:推着小车吆喝煎饼果子的中年女人,跑黑车的中年男人,大喇叭喊着办各种证的。

“大哥,去不去我屋里玩啊?”一个女人裹着棉大衣,坦

露胸口,跑过来问阮宁国。

“哈?免费的吗?免费我就去!”阮宁国已经见怪不怪了,笑嘻嘻地回答。

.........

阮宁国说,“你才这几天叫什么苦,待十好几天的都有呢。等活儿啊,也是门技术,人来了你不往上凑,你等着人家八抬大轿请你去出工啊。”

那小伙子一声叹息,“继续等着吧!”

阮宁国用胳膊肘子捣了捣小伙子,“哎,我有个工,你要不要干?”

小伙子一听,眼睛放光,问道,“要要要!大叔。”随后一会儿清醒了,又问,“是什么工,远不远?”

“挖煤矿。”

“远不远?”

“废话,不远能喊你干去啊!就你这挑三拣四的还想赚 着钱?算了算了,不干走了。”

其实这一个部分,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底层逻辑。


因为他要做那件事儿,所以在这之前必备的步骤就是, 找寻猎物。


写文章很多东西都是不需要打草稿的,只要底层逻辑清晰,有场面感觉,就可以顺其自然。

非虚构写作是很自由的,这就是我一开始为什么跟大家说文笔不重要。


为什么?


因为个人风格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的用词和习惯、思维,都是不同的,所以个人风格可以囊括一切。

我最后在写一遍,我写的的大纲完整的部分,你们可以参照:

旷工之前介绍煤炭在黑龙江的大环境,拿 2011 年这个节点做指标。(资料查询得知)

正常煤矿工人

l 正常煤矿工人的生活开始,从早到晚,这一整个生活下来的介绍。
l 在工作途中,加入技术类的细节,还有在工作中的一些趣事。
l 中间提到,矿友是我们的第二只眼睛、三人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前期查阅资料得知。我们都可以把它安排到文章中。
阮宁国发现异常,并经历了场矿难
l 他发现矿场里面的人们,有些不正常。
l 在地下 500 你的时候,对于“死亡”的理解。
l 爆炸事故发生,但是自己逃脱。
转变想法,决定杀人,骗保险金

l 寻找猎物。
l 发现猎物。
l 搭讪猎物,用谎言诱骗猎物。
l 对猎物——春光的描写,他的身世,他的故事。
l 他们俩之间发生的故事,阮宁国要杀他,春光感激他。
l 场景描述,动手,宰杀猎物。
l 后续演技和矿难处理。

最后杀人结束,钱到手


l 这样一个心理过程怎么表现?
l 客观环境(矿场)是什么样的,是怎么处理的?
l 变得有钱了,回家后,又是怎么样的?

第二次杀人结束,结尾儿子做了矿工

l 儿子做了矿工,他的想法
l 又一次杀人骗抚恤金,又是怎么样的步骤
l 那次杀人后,拿了钱回家过年,家里人是怎么看他的?
l 阮宁国自己的身体状况

<hr/>写故事中,如何寻找优质的题材

选题的素材,决定了你文章的上限;写作者的水平,决定了文章的下限。


什么意思呢?


一个好的故事,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同时也会给写作者带来超预期的反馈,这里的能量指的就是原素材的故事,故事越好上限越高。


而写作者的写作水平,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下限,即便题材一般,但是写作者的水平很高,文章整体也不会太差。


★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我们选的素材,能否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呢?


在非虚构写作中,越能震撼人心、越是难以发生的事儿,就是好的素材。


举两个例子:


①14岁少年误杀施暴者。14岁,经过校园暴力的我,忍无可忍,预谋了一场杀人案——我在学校受尽屈辱,每天晚上都想了结了自己。终于,我预谋了一场在外人看来,我误杀施暴者的案子,而我,相安无事。


②一个关于恋爱的故事。在高中时代,后座的一个男生喜欢一位女生,女生温柔、漂亮,他们俩都是彼此的初恋。大学,虽然异地,他每次周末都要偷偷跑去见她,每次都是一沓一沓的情书。后来,男孩和女孩分手,男孩找了一位学妹,学妹与前任性格大相径庭,但却和前任长得有几分相像。


很明显,第一个故事更能震撼人心,因为它上升到了社会话题,以及死亡这样的高度。


所以,我们在选题的时候,尽量选取一些波动大、起伏性强的故事,或者上升到某个社会意义的题材。接下来,我们具体来说一下,如何选题。


取材身边故事,编排故事



在写真实故事中,不比其他题材,我们可以直接写身边的故事。那身边的事儿,什么都能写吗?


当然不是。一些考试考砸了,谈恋爱,跟朋友发生矛盾....种种鸡毛蒜皮的事儿,都不要写。


那什么可以写?


比如我听到,隔壁村一个光棍在越南买了一个老婆,那这个就可以写;我二舅小人物的传奇经历,他自己戒毒、差点疯了...最后成了全村唯一的一个年轻人。像这个小人物曲折的经历,也可以写。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异于寻常的故事发生,就可以写。只要这个故事,有打动你、有让你觉得惊奇,都是可以写的。


比如戒网瘾学校、




学校混混们的故事、




但是要注意一点,不要写灵幻、政治不正确、封建迷信、血腥场景...这样的都不能写。


从生活中寻找题材有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直接了解,旁敲侧击的了解整件事。


比如说,父亲的朋友有个好的故事,我们想要知道故事的具体,是不是只要问父亲就行了?


或者门口有个修鞋的小摊儿,有个大爷修鞋修了二十多年,我们如果要写他,是不是直接询问就好了。


直接问、寻找一个人,再从一个人的经历中扒寻故事,是最好的办法。


持续记录,感受复利的力量



面对素材缺乏,其实本质上只有一个方法能够解决,那就是建立自己的题材库。


我们尽量不要等到要写文章了,才去急匆匆的去找题材。我自己有个习惯,就是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就会记录下来。


告诉大家一个方法:


◆每周选择一天,比如星期五,是记录故事日。那么,每周五这一天,花2个小时,去搜集身边的故事,然后询问,或者把自己已知的过程写下来。


我们每周记录故事,不必像写文章那样正式,把每个细节写清楚,没有必要,我们持续记录故事的目的只有一个,记录不同的好故事,建立我们自己日后写作的题材库。


注意:每周记录的那个故事,只要后面我们回头翻看的时候,能看懂,就可以了。重在故事内核上。


<hr/>如何提高一个人的文笔

我在新手阶段时,也问过一些编辑,“怎么样提升自己的文笔?”他们回复的很简洁,

“读读写写”,亦或是,“多读多写多思考”,诸如此类。

是不是跟没说一样?!别灰心,之前还有一位合作的编辑是这样告诉我的:

写真实故事中,其实个人风格比文笔更重要,即便是一句很简单的句子,放在不同的语境里,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

在后面我自己写作的过程中,也发现,文笔的确没有那么那么重要,最起码在写非虚构文章中,是如此。

所以大家在写作前期,千万不要进入这样一个误区,

①在自己还没确定写哪个类型的文章时,(比如非虚构故事、新媒体、育儿文、自媒体...) 在还没确定文体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打磨文笔。

②单纯的认为,文笔是要花大力气去打磨的,然后花很多时间去练习“文笔”单项,而忽略了文字风格和语境的用处。

好,知道了误区之后,才能更有效的针对性解决问题,那么,在写非虚构故事的时候,如何提升自己文笔,包括语境、个人风格呢?

阅读+模仿 – 塑造潜意识里的“文笔”

在前期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逃不掉阅读的,那我应该阅读什么呢?杂文、散文、小说、唐诗宋词都得去读吗?!

不是,你只需要读你喜欢的、你觉得有趣的文章,如果你觉得那位作者写的文字很符合你的喜好,那就多找几篇过来读。

读这样的文章或是书籍,你可能会随着作者一起进入另一个世界,你会产生另一种思考,直接的问题是: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相比上面这一点,我更推荐读大量不同类型的真实故事:

小人物故事、边缘人物故事、职场故事、农村故事、城市故事...大量阅读,最后你会发现,每一篇,文章的个人风格都不同,每一篇,作者的文笔都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理解。

读完这样不同类型的文章后,能让你看到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你也能像他们那样)这样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你知道了个人风格的多样性,

比如:

你看到情侣之间调情还能写成这样,一个窘迫又充满理想化的描写,

我和阿邦没有地方去,准备在桥洞下过一夜,我找来几条破布、衣服,铺在石头上,又找来两条蛇皮袋。

桥洞下有几个流浪汉,他们直勾勾的看着我们,眼神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地盘。

我躺在阿邦旁边,与海上的夜融在一起。

阿邦满身是伤,嘴巴里面时不时吐出血痰,我看的揪心,他调侃道:“怎么啦?这就开始心疼我了?”

“呸,谁会心疼你。”话音未落,阿邦一把抱住我,把我的头埋在他的胸前,海浪声中,我听见他心脏的跳动的声音。



你看到医院整形医生的日常,竟然能写的这么扎心,特别是那句话,“有脸才有人的样子”。

手术室里没有窗户,不开灯就暗无天日,但一打开手术用的无影灯,置身其间就分不清屋外是白昼还是黑夜。我脚尖一勾,往屁股下塞进一只凳子,便拿起针线,开始收拢患者面部的伤口。

有脸才有人的样子。皮面逐渐盖住千疮百孔的伤口,把脸拼拢回去的过程中,我仿佛看到刘丽一点点攥回了剩余的尊严。

低头认真开工时,我听见门板外面儿童哽咽高尖的哭嚎,那是刘丽的儿子。



你看到描述一个村庄,竟然能写的这么有意境,从远观到具体的矿务局、职工宿舍,一气呵成。

山咀村是辽宁葫芦岛市缸窑岭镇的一个小村,略微起伏的土地小山环绕,村里的平房都塌在地上,抵御冬天无所遮蔽的北风,向南的墙壁则安着一排玻璃,领受阳光的恩惠。

村庄看不出多大近年的变化,只有零星两处楼房。几十里地外的两座矿山,曾经些许给这里带来活气,以后又抛弃了这里,留给镇上一座招牌锈蚀的矿务局,和几幢破敝空旷的职工宿舍楼。

静悦家是村里寻常的一所平房,不同之处是屋内除了南窗下的一溜大炕。

在讲具体的方法之前,我来告诉大家,为什么模仿别人的文字,能让自己高速成长?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别人的个人风格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去模仿的,不只是文字,还有他对情节的编排、他文章里面的框架.....

这都是非常“潜意识”,间接培养了你的审美,模仿好了,受益非常大。(这都是血泪史啊)

你可能会有一个问题,我模仿别人的文章,会不会跟那位作者越写越像,那就不是我自己了呀!

别担心啦,这种现象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因为我们在模仿别人个人风格的同时,写作的中心思想,还是由你自己主导的。你会一边写,一边加入自己的见解,后期熟练之后,你便有了自己的雏形个人风格。

那,怎么模仿?

★ 选中一段话,用不同的文字表述同一个意思。

比如这样一段文字,

厂子里有一对特殊的夫妻,男人四十多岁,左手在多年前被机器切去了两个指头,干不了力气活,到了这个厂里干一些剩下的边角余料的杂别人活,维持着生计。

去年攒了一点钱 去外面农村带回来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女人,算是成了个家。 工厂里的正常女性无法满足工人们的渴求,断指男人带来的 这个傻子女人,就成了发泄的对象。

工厂里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对话: “小四,你敢在这里打你媳妇,我就给你五十块钱。”

“你把钱放 这儿,我这就打。”

于是在宿舍,在食堂,在路上,突如其来的暴力场面总是猝不及防。

男人们乐此不疲,瞪大了眼,女人们则在一旁叹息。

我问他:“四叔,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啊?”

“你知道吗?这一年,我用她挣了快有五千了,都快回本了。”

“可是她是你媳妇啊,你不是还得和她生孩子,过日子吗?”

“屁,你看看我什么样,四十多了,还是个残废,我生个孩子, 他二十来岁我就是个六十岁的老不死了,我女人又是个傻子, 我生个孩子我对得起他吗?”他夹着烟的手微微颤起来。




仿写后 ↓

我上班的场子里有一对非常特殊的夫妻。

男的四十多岁,左手少了两个手指,据说是因为多年前在做工的时候卡进了机器里,送到医院后没有保住,这么些年干不了力气活,就捡着剩下的活做点,维持着生计。女的是个智障,是男的从边远农村买回来的。两人就这么凑着过日子。

工厂里面做工无聊,男人明显多于女人,常常憋着劲没处使,便想着法地捉弄这个女人。

于是经常性地能听到这样的话:“小四,你要是敢揍你婆娘,我就给你五十块钱。”

小四用左手仅剩的三根手指捏着根烟凑上嘴边,右手掏出塑料打火机点烟。他狠狠吸了一口又吐了出来,缭绕的烟雾中,从嘴巴里飘出的字眼格外刺耳。

“给了就打。”

女人无处可避。于是,在街道上、在宿舍里、在食堂中,时不时回荡着女人的惨叫声。

男人们总是乐不可支。而女人们都在摇头叹息。

我看不过眼。有一次我问他:“四叔,她总归是你老婆,你为什么要这么对她啊?”

四叔从嘴里吐出一个烟圈,劣质烟的味道有些刺鼻,他却丝毫不觉。

“我当初买她可花了不少钱,她活也不能干,不从她身上掏回点本,怎么对得起我每天供她吃喝?”

“你们总是要过日子的呀,以后要是有个孩子…?”

“屁,什么孩子。我又穷又残废,生个孩子怎么养?她又是个傻子……”

四叔声音渐渐低了下来,随手将抽完的烟屁股丢到了地上,狠狠用脚碾了上去。

或者这样仿写 ↓

我的一个远房四叔在厂子里做活,前些年操作机器时候,不小心左手被切断了两个手指,所以干不了精细的活计,只能在厂子里做一些边角剩余的活,勉强维持着生计。

去年听说他去外地,花了一些钱带回来个智商有点问题的女人,勉强算成了个家。

厂子里都是些念了几年学就出来打工的,男人女人们在枯燥繁重日复一日的劳动后也总会凑在一堆儿东家长西家短的互相嘲笑:谁家出了什么丑事,谁家穷,谁家孩子混社会,谁家老婆跟人跑了,都会成为他们的笑料。

“老四,你家那个傻子女人听不听话,我告诉你,女人不听话就得打”。

“他敢不听老子的话?我让他往东,他不敢往西”。

“那你现场给我们打一个,你要是敢打她的话,我就给你40块钱”。

“操,谁说老子不敢打了,你把钱放这我就打”。
旁边的那些男人或嘲笑或观望甚至有的吹起了口哨、拍起了巴掌仿佛有什么莫大的喜事一样。

随后响起的女人的哭泣和嚎叫似乎更是刺激了他们的神经,他们更为兴奋的拍起手掌来:“打的好打的好再打狠一点”。

有的女人会露出一点同情可怜的神色想上前劝阻,却又害怕觉得往外站远了一点。

而这种场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次,这似乎成了那些男人们新的取乐的方式,成了他们茶余饭后固定的消遣。

关于四叔为什么对四妈这样,他也说过,“因为买她花了几千块钱,就得从她身上把钱赚回来,赚不回来,我不是亏大了,再说了,天天吃饭喝水不要钱?”说完这话,四叔又闷头喝了好几口酒。

我们来看一下,在模仿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思考和行动?


你会思考那个片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个男人,买了一个老婆,厂里的同事拿他开玩笑,“给你50块钱,把你老婆打一顿”,男人便打了。


更深层次的东西,阶级、人权。想一下,这个女人于这个男人而言,只是泄欲的工具,当初买她的钱,她已经帮男人赚回来了,而那个女人的所有,都是那个男人的了。这样一个阶级,面对这样一件事,也只是笑一笑,他们已经疲了。


我写的角度。看上面那两个模仿,第一个是以第三人称叙述的角度去写,之间有我和男人的对话,贴近了生活;第二个是增加了围观群众的客观描写,而我和四叔的对话,我只用了四叔的解释,说明了原因。

用不同的话表达同样的意思,这个过程中,慢慢你会发现——咦?我写不同的片段,居然都有同样的一套思考问题的模式。 OK,这时候,你的个人风格模型开始慢慢塑造起来了。


培养简约的个人风格,字数控制。

大家试一下这样的一个文字风格,要求:

每句话,完整的表达意思,一个“逗号”算一句话,一句话,不得超过9个字。

例如,我要写我以前练武的地方的描写:

我们练武的地方,在体育馆操坪的一角,现在已拆除建了才常广场。大操坪的西南角,有一座平房,租给私人建了幼儿园。房前是水泥地面,边缘围着篱笆,平时的训练就在那里。小齐来了以后,向幼儿园租了个小杂物房,住了下来。



是不是感觉很不一样,因为原来可以一长句话讲的话,我给它分成了两句话,而这样不紧不慢的方式,更加简约、有韵味,我们也可以用这样一个方法,去培养自己的文笔和个人风格。

再来看一个例子,

太阳斜斜地升上来时,财税所的干部也来了,收屠宰税。手里拿着完税证,现填现扯,遇见没开张的屠户,先等着,或者自家也买些菜,或者踅去面馆吃碗面,回头再来,总等到肉铺开张了,“没进钱,先出钱,生意人忌讳。”老税干教着新税干。



我们在新手初期的时候,完全可以试着用这样的方法,“一句话八九个字”,去写文章,不容易出错,言语流畅.....而新手期间,能明确表达意思,就已经领先别人一大截了。 (这都是我曾经试过且有效的方法)

注意一点,模仿的过程中,模仿的文字越多越好,模仿的越多,你越能感受到作者的思考。

上面两个模仿文章,从而提升自己写作水平的方法,都是我的编辑,在我前期训练我的,我自己觉得还是蛮有效的,练起来,不能停。

前期不断地积累

提高一个人的文笔,最重要的就是持续积累,关键点在持续上,那么积累什么呢?

Ⅰ. 积累你觉得写的好的句式或是能触发自己想象的句子。举个例子,

我自己之前有积累过这样几个句式:

1.这个房间许久没有清扫了,一些蚊虫在上面嗡着。房间里摆满了杂物。靠着西墙,是一张竖起来的木板床,灰色的条纹阴郁暗沉,床边竖着床头架子,一些蛛丝在摇晃着。

2.2013年的秋天,好天气持续了一些日子,屋外野菊花泛滥得到处都是。阳光灿烂得一塌糊涂,明亮的院子,温暖。这些时候,人对这肮脏、苍白的人生多了一些信任。阳光能够照着活着的人,人就有了活下去的欲望。



后面我模仿第一句话,就可以直接这样写:

那个房间许久没有清扫了,墙角布满蛛网,一些蚊虫还在上面嗡着。那个房间,二婶住了三年,最后一次见二婶,她握着我的手,颤抖着喉咙:“我这人命轻,风一吹就会挪窝,飘啊飘的,总没个落脚的地方。”

我加入了人物,但是文字衬出来的氛围还是不变的。

所以大家如果遇见好的句式,能够激发想象的句子,一定要记下来,写文章的时候可以用的到。

Ⅱ. 积累打动人心的好故事

在写非虚构的真实故事中,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我一个都不想放过,我曾经为了一篇好的读者故事,跑到河北唐山去亲自采访,(顺便玩了一下) 真的是不能错过,不然太“罪过”了。

那么积累好的故事,对文笔和文字风格有什么帮助呢?

最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我写作的源动力,这么好的题材,首先我不能瞎写,我要仔细排列、精细化到段落,每个过程我都会以最好的状态去对待它。

那你说,文字——这个贯穿全文的组成部分,我会掉以轻心吗?

不会。我会认真思考每一段,每一句话....这个独立思考过程,对自己的提高最大,不只是提高文笔,更是对于全局的把握,而这样的文章会给你充沛的回馈,基本上一篇都是2000多。

所以,积累好的题材,让自己内心写作的源动力,推动自己去创作,从而去提高文笔。

写——让别人指出不足

我最开始写真实故事的时候,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感觉,就是我自己看不出文章的问题,我当时的做法有两个,

1.让别人看+修改。

2.自己隔天看。

推荐第一种。当你写好一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帮你批注,哪里不好,哪里看的奇奇怪怪....

这些点,自己在后面可以凭感觉去修改,这个过程如果有老师辅导最好,不会浪费精力;如果没有老师辅导,那就自己去凭感觉修改,

凭感觉,是一个自我探寻、重视的过程。

修改完了后,再发给那个人看,直到他觉得很流畅就OK了,这个过程记得买点好的给人吃,不然太耗费精神了。

读别人“不好”的文章,总结哪里不好

知错,才能改错。

以自己的写作价值观,去读一些别人写的不如意的文章,遇到问题就标下来,换位思考,是你,你怎么改这个错误。

很荣幸做了小平台编辑之后,审稿了大量的文章,质量都不是很好,这之中也锻炼了自己对于真实故事的审美。

放一段并不好的文章,给大家看看...如果换做我,我应该怎么改。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忽闻身后异响,不及我转身,便觉有东西撞上我的吉他,可现实却不容许我想入非非,一个趔趄向前,幸好空出的左手忙乱中挽住路灯的大柱子,才不至于跌倒。我回过头——原来是一个结实的炭黑色行李箱从小坡面上滑下来,主人没拉住,才砸到我。

与此同时,那行李箱的主人也在慌忙的暮色中匆匆跑过来,并没有去扶她的行李,而是径直向着我。

“你没事吧?可真…可真不好意思!你有没有受伤?天气有点冷了,你还好吗?”她有点不知所措地焦急道,且不住地向我鞠躬。

这是一位朋友的文段,看下来什么感受?我自己的感觉是:

1.这个根本不是非虚构文章,像是长篇小说的部分,首先文字定位不符。
2.第一人称的“空想”太多,看第二段作者自己的心理描写,内心想法>真实世界。
3.对话性语句矫揉造作,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说,“可真...可真...”还有后面的一系列问候,都没有必要。

———————————————————————————

其实我们用这么多的方法去训练自己的文笔、个人风格...就是要达到文笔的最高一个层次:

表达准确、抨击人心。

上面模仿的练习,尽量每周都要练,持续下去。

不要问每天应该写多少字,这个问题问的就像,你在和自己的理想讨价还价,写多少字,下多大工夫,取决于你有多热爱。

好了^0^~,真心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大家切切实实的解决一些问题,我写不了诗歌,不会写词,也不懂什么韵律,所以我只能从真实故事的角度来剖析。

希望你们写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打动人心。

哈哈,希望你们早日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欢迎关注 @青藤投资手记

婷心随衣动 发表于 2021-3-27 13:56:24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写作是离不开大量信息的支持的,否则你很容易才思枯竭。因此练习写作的第一步,就是学会收集和整理信息。读万卷书,是写作积累的第一步。
但仅仅读万卷书并不能满足写作的要求,同时,你还得具备清晰、敏捷的思维,并用它们将你脑内庞杂的信息整合起来,准确传达给读者。所以,写作其实是同时考验你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信息积累。
用发散思维收集信息—归纳信息—提出系统解决方案,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培养这样的思维,你才能一步一步,写出让自己满意的文章。
请注意,这个概念并不是我发明的,而是由美国哲学家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在 1900 年提出的,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级的思维模式——反绎推理(abductive)。
01 写作是自由人的表达

数数看,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擅长写作?
我估计这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 300 个人,会写作的人可能不超过 5 个。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按理说你身边 90% 的人从小学到高中都经过了长期的作文训练。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还是写不了文章呢?
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面对写作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事情,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使用模板的方式去训练。
(2)考试的时候,写作资料只能出自我们的大脑(且平时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这种烧脑的写作方式让大多数人思维枯竭。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作文和好的写作有根本性的不同。
这个不同就是,前者是压迫性表达,而好的写作,是自由人的表达。
什么是自由人的表达呢?这里的自由,是指精神上真正的自由。
「自由人」(liberalist)这个概念最早源于古希腊,主要是指奴隶主(统治阶级,不被束缚的、自由的人)他们有着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认识社会、理解他人等能力。
即使在现代社会,拥有以上能力的人,依旧是社会上的小部分人。
为什么只有自由人的表达才算真正的写作呢?
比如,很多人纯粹为了刷流量而故意写出能够带来流量的东西,这个就非常不自由,这些写作以书单、鸡汤文、没有科学依据的养生文等为主,的确算不上好的写作。
而好的写作是纯粹在某方面获得自由的人,比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旁边体验自然的灵力,并没有一个外在目的去胁迫他。
又如,刘慈欣写《三体》,那纯粹就是因为脑子里有复杂的物理架构体系,需要写出来而已。
02 信息整合能力

我们非常有幸生活在一个商业高度发展的社会,人生的种种问题几乎都可以通过价值交换得以解决。
比如吃饭,可以由各个饭馆帮你搞定;去欧洲旅游,即使你不会外语也没有关系,旅行社可以帮你搞定一切。
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世界是简单的。
其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每天都有人通过重组各种信息来改变世界。许多改变世界的人,都有这种信息整合能力,比如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一个好的作家,也应该具备这种信息整合能力。
我把这种能力称为「马斯克的火箭思维」,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收集有关火箭的一切信息。马斯克声称靠自学理解了火箭动力学,他的诀窍就是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并进行验证。这是第一步,收集信息。
(2)找出火箭的结构。火箭的结构组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定模板往往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把信息反复组合,最终找到一套方案。这是第二步,反复归纳信息。
(3)火箭发射升空。终于造出火箭并让它发射升空。这是第三步,获得问题解决方案。
03 收集信息

面对那种复杂的革命性问题,具体该收集什么,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就需要用到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天赋——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很多时候,我们更习惯回答那些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这是机械思维),比如 55×61 等于多少、《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
如果问你一些开放式问题,比如一个可乐罐,除了装可乐之外,还能有什么其他用途?你有没有想过如何用其他工作方式去达成财富自由的梦想?你要如何设计一次家庭演讲呢?你可能就不擅长这些了。
我们的大脑中有各种区域,就像一座大城市,分为不同的辖区。
机械思维,就像你一直在城市中固定的地方打转。比如,一个老太太在北京帽儿胡同生活了一辈子,虽然视野比较狭窄,但是可以深层次地理解辖区内的东西。
发散思维则像外地游客去北京,上午去故宫转转,下午去琉璃厂看看古玩,晚上又去后海和朋友聚会,到处走走看看,不够深入但是可以拓宽视野。
举一个案例:很多人都很关心脱单的问题,如何写一篇关于「脱单」的文章呢?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