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写作,如同“夜行人提刀疾走”
崔君:1992年生,大益文学院签约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小说刊发于《人民文学》《作家》《上海文学》等。小说《世界时钟》收录于大益文学《十三人——90后作家短篇小说集》。出版小说《金刚》。曾获“紫金•人民文学之星”中篇佳作奖,《山西文学》双年奖。现居北京。新青年·新势力 | 崔君:写作,如同“夜行人提刀疾走”
中学开始阅读文学作品,研究生一年级在实习办公室的台式机上敲出第一篇小说,崔君的文学起步比起同龄人要晚很多。但这并未影响她持续发力。从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毕业后,崔君进入鲁迅文学院工作。同年,小说《金刚》出版。从鲁西南的小村庄出发,崔君成功把自己的文学半径延伸到北京,并用短短两年时间完成文学生涯的第一次集结。对于中文系能否出作家的争议话题,崔君直言“写作者可以通过培养走得更远”。而作为青年作家群体一员,崔君则表示“青年写作充满生命力与可能性,青年也是最具创造力、最敢冒犯和质疑的人生阶段。”
文学教育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
中国作家网:你最初的文学记忆是什么?可以简单介绍下你成长的环境吗?
崔君:四年级时写了一篇作文,《捉知了的三种方法》,那是印象中第一次因为写了什么得到别人的称赞。我出生成长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小时候上山下河,逮鱼摸蛤蜊,一直到中学,都没怎么看过课外书。《基督山伯爵》算是我读过的第一本名著,记得当时兴奋又喜欢,还画了人物关系图,想过“我也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中国作家网: 你在北师大学习了三年文学创作。什么样的契机让你选择到北师大求学?北师大给你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崔君:大学毕业不想去工作,当时对写作抱有一腔热血,查资料看到师大有专门学习文学创作的专业方向,还有好多驻校作家,就准备考研试试,结果幸运地考上了。课程安排和老师们精心的指导对我的启发很大,还有一帮热爱写作的同学,大家经常一起讨论点评小说,也一起看了很多经典电影。
中国作家网:你最早发表的小说是哪篇?还能回忆起当时的写作细节和投稿过程吗?
崔君:我在读研一时才写出第一篇小说,中篇《金刚》,四万字,将小女孩的敏感成长史贯穿于一颗珍贵金刚石的流转中。那篇小说写得很顺畅,基本是在实习办公室的台式机上敲出来的,童年的金刚石矿印象和人物命运组接起来,很快就写完了,毛病也不少。投稿时被退稿两次,最终刊发在2016年11期的《西湖》杂志。
中国作家网:毕业之后,为什么选择到鲁迅文学院工作?鲁院的工作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崔君:在一所文学院工作,耳濡目染,还是能学到挺多东西。看到一届一届中青年作家在鲁院学习,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和启发。作为这里的职工,是欣慰的。
中国作家网:你觉得作家能培养吗?怎么看待“中文系不出作家”这句话?
崔君:如果这里说的“培养”仅指学院教育,那我认为写作者可以通过培养走得更远。在现代社会,像医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学科,学院可以提供系统完备的学科教育,让人能科学合理地完成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获得。自我教育很难高效地做到这些,更不要说后续研究、出成果了。但文学具有特殊性,天赋极好的人即使不接受学院教育也能进行自我培养,去学习好作家,写出让人惊叹的作品。这就容易令人产生一种错觉,文学教育无用,作家不能培养。其实,无论学习哪个学科,能成为“XX家”的都只是少数人。那些非中文系出身的作家,他们也是有写作意义上的老师的。对剩余的大多数人来说,文学教育或许提供了激发创意的必要条件。文学教育对我的写作帮助还是蛮大的。
中国作家网:在你的文学之路上,有没有特别想感谢的人?
崔君:感谢给我滋养与启示的作家前辈们,没读到过他们,我可能还在写“捉知了的三种方法”。还有给予我写作指导的老师和朋友们。
契诃夫让我惊叹小说的舒展和自然中国作家网:可以谈谈你的写作习惯吗?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写作时间?崔君:没有固定的写作时间。我会把突然想到的、可以用到小说里的东西记到备忘录里,细节、情节、句子,有时是一个词语,或者一个不错的题目。乱记一通,备忘录闪闪发光,意味深长,有的用上了,有的还寂寞地待在里面。中国作家网:你在一篇文章中,把写作比喻为“夜行人提刀疾走”,能否解释一下这句话?写作对你来说是快乐更多,还是痛苦更多?崔君:在构思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要多惦记它,一来二去,就成了。能写几个满意的段落,一整天都会觉得挺充实。枯坐半日写不出来的时候也很多,那时我多半会停下来,转而去阅读,寻找叙述感觉。阅读能够激发出很多好想法,让人想起发生但已忘记的有趣事儿。中国作家网:你曾说写完小说后一年内不会再看它,为什么?当你回头看以前写的小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崔君:修改时读的次数太多了,产生一种疲倦感,疲倦扼杀灵感,一旦觉得改定了就不想再看了。隔时间长了再去读,有的东西已经忘了,倒是会有些新奇感,像是别人写的。再翻的时候,会觉得这个地方写得还过得去,这个地方偷懒了,略显生硬,多数时候都懊悔还可以写得更好。中国作家网:如果请您给读者推荐一篇自己的小说,你会选择哪一篇?崔君:推荐我的新中篇《冰淇淋厂冬天在干吗》。每当新写完一篇,都觉得它是最漂亮的孩子。很希望别人去读我的小说,反馈让我欣喜。中国作家网:平时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能否举几位您特别喜爱的作家?崔君:小说多一些。契诃夫、巴别尔、门罗、余华……我之前读契诃夫没有很深的感触,在开始写小说以后,才领略到契诃夫的厉害。他让我惊叹的是小说的舒展和自然。中国作家网:最近在关注什么题材?有在写新小说吗?崔君:最近在看门罗的小说,已经看完几本,准备今年把她的小说都看完。门罗语言准确,将复杂的情感梳理得滴水不漏,对节奏、时间和结构的把握也很精妙,沉浸感扑面而来。在写一个短篇《城市阵雨》。青年写作充满生命力与可能性中国作家网:近年来,女性写作在中国越来越成为一种话题。你怎么看待女性写作,女性写作最大的价值在哪?崔君:大家开始重视讨论性别议题是一种观念进步。女性写作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也涵括了新的元素,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女性与世界、女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等。女性写作的价值在于互相看见、理解、尊重,打破对立和隔绝,也在于揭示隐秘的性别差异与生命体验、不同阶层和地域的生长境遇,创造丰富立体的文学形象。中国作家网:怎么看待“青年写作”这个话题?写作可以按年龄段来划分吗?崔君:青年在今天好像是一个很宽泛的年龄限定,不太老、不太小都被划到青年人群里去。按照狭义一点的概念,青年是充满活力的人生阶段,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很多作家、诗人早早就已写出惊艳世人的作品,像兰波、聂鲁达、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在青年时期才情绚丽地燃烧。青年写作充满生命力与可能性,青年也是最具创造力、最敢冒犯和质疑的人生阶段。文学批评中,在做作家作品论时,将作家的创作分段研究比较常见。作家的群体代际研究也一直很热门,比如80后、90后这些概念。对一个作家来说,他的写作是浑然一体、彼此牵连的。在按照年龄划分的研究方法中,具备整体性的眼光或许会让结论更可信。中国作家网:你平时阅读其他90后作家的作品吗?有没有欣赏的90后作家?你觉得90后作家会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崔君:我挺喜欢看90后作家的小说,作为同龄人,很好奇大家会怎么写。刚刚看了陈春成的小说,很喜欢。算起来,去年90后最大的人已经三十岁了,步入青年阶段,人生经验也逐渐丰盛起来,很期待同龄人写出精彩的作品。中国作家网:与其他青年作家相比,你觉得自己的写作有哪些优势?崔君:优势说不上,即使是同代人,生活经验也千差万别。中国作家网:你希望这次青年作家峰会,给你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帮助?崔君:听听大家的想法,多多交流。(采访:中国作家网 刘鹏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