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丨愿我们鸡过的娃不要终将呆若木鸡
文丨吴德玉
毛姆说: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人泪目,如今,平凡的生活,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奢望。
点开一篇很火的网文:《北京第一代“鸡娃”血泪史:鸡了20年, 还是归于平凡》,标题耸人听闻,其实留言区,大多是对博主点赞的:你所谓的平凡,已经相当优秀。
有多少被“鸡”过的娃,已经无法回归父母曾经弃如敝履的平凡。
电视剧《小舍得》,蒋欣饰的田雨岚是典型的鸡娃家长,哪有好的培训班就往哪冲,可只要肉眼可见的成绩,不管孩子的现实需求。她的儿子子悠已经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经常考年级前三,各种竞赛奖杯放满家里整整一面墙。即便他如此努力,还是不能得到妈妈的满意。只要是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妈妈的脸色就变得难看,真正达到了“学习使我妈高兴”的境界。
看了不免心酸,反观自己:我们何尝不是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充满功利心,得知在刷题,心里舒畅了;得知在闲聊,心中不悦了;得知在发呆,心底焦虑了;得知考差了,拳头攥紧了……
我们到底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论优秀,MIT的潘某堪称顶级,高中时期就靠自己数学的天赋,成为美国奥数国家队六名成员之一。18岁那年,为美国斩下一枚银牌,成绩名列世界第二十九名。用5年时间才完成本科学业,获得MIT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本科学位,成为MIT计算机与人工智能(CSAIL)实验室的一名成员,该实验室曾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之一”。最终,他登上了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缉令”,被指控为谋杀耶鲁硕士蒋某的主嫌犯。
论优秀,广州一位知名育儿博主,用尽心血,将儿子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人才:三岁就学完了小学课程,高中就能同声翻译,并为硕士研究生修改、翻译英语论文。孩子赴美一个月后却撒手人寰。反观孩子的成长过程,却有令人窒息的一面:三岁时,为了培养孩子英语能力,要求孩子用全英文交流;三岁后,规定孩子要什么就用笔写下来、画出来才算是有效沟通;八岁时,要求孩子一个人给四五十个人做上一顿饭,因为那些人是资助他上学的粉丝。
这些优秀的孩子,再也无法回归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如果他们的内心,可以有一点点变通,结局或许尚能改写。
我更欣赏清华征婚男的果敢,他清华本硕毕业,还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在摩根大通和谷歌工作过,现在回到老家山西,做一名二本老师+斜杠青年,从最开始月薪3000到一年后月入5万。但他的征婚却遭遇群嘲,称其为“普通且自信”的样本。殊不知,他活得通透。“每天依然是从早忙到晚,不过比从前在谷歌写C++。做大数据的时候轻松多了。身在家乡小城,有自由的空气,不挪窝了。”
你嘲笑的,正是你无法企及的。
“大意”灭亲的摇滚女,虽然与家庭的对抗中无意间暴露了父亲的特权,但对她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仍有不少人点赞——拒绝父亲大包大揽式的安排,顺应内心,追逐对音乐的梦想。
我不禁想起一则gif动图——“50岁的王菲和20岁的我”。演唱会现场,50岁的王菲快乐蹦迪,身体摇摆幅度欢快激烈,旁边的小女孩,两眼木讷表情怯生生。不少网友给出了自己“老年人”的回复:“实不相瞒,这个幅度晃三下我就得头疼一整天;我要靠着东西才能站着……我可能真的80岁了;像极了呆若木鸡的我。”
愿我们鸡过的娃不要终将呆若木鸡。
爱这生活,爱这风,爱这雨,爱这世间万物。因为疼惜,所以懂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