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lbg88 发表于 2021-5-12 10:01:29

历时四年《射雕英雄传》出全了英文版,但国外读者似乎并不买账

记者 | 实习生 姚冰淳
编辑 | 姜妍
在金庸去世三年半后,他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四卷本《射雕英雄传》,终于有了正式出版的完整英译本。这套由英国麦克洛霍斯出版社(MacLehose Press)历时四年的完成翻译和出版的作品,在英文读者群里似乎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比起四年前传出要出英译本时的各种讨论,如今其相关讨论甚是寥寥。
英译本《射雕英雄传》的最后一卷是在上个月下旬正式出版发行的,但国外媒体对其却鲜有关注,界面文化记者只搜索到了一篇主流媒体的书评。与第一卷收获颇多关注和赞誉相比,二、三、四卷英译本明显后劲不足。
在亚马逊英国网站上,《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译本到目前为止共收获了366条评价,得到4.5/5分的高分,75%的读者给出了5星。读者的评价主要围绕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与西方类型小说的关联、翻译质量和可读性以及中国元素展开。在整体阅读体验方面不乏有“太棒了”(amazing)、“引人入胜”(great page-turner)、“疯狂的诗学”(demented poetry)等极高的评价,其中“史诗”(epic)一词反复出现,有读者认为其具备历史小说和奇幻小说所有的经典元素:爱恨、惩恶扬善、追求荣誉,“这部小说会吸引所有喜欢奇幻小说、超自然故事、东方小说或类似风格的读者”。许多读者提到因为这本书对标《指环王》和《权力的游戏》而产生兴趣,但很快发现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射雕英雄传》“带来了更多异质的视角和新鲜的阅读体验”。也有读者表示:“这是一部关于阴谋、爱情、失去、背叛、追求正义的故事,尽管武侠是情节的关键部分,但我想即使没有打斗场面的设置,其快节奏的叙事和迂回曲折的情节依然使它构成一个吸引人的故事。”

许多评价第一卷时称非常期待后续的读者们似乎并没有继续对《射雕英雄传》的阅读。英语读者对《射雕英雄传》关注度的下降,或许与这套书的出版周期较长有一定关系。
然而在第一卷受到较多关注之后,其后三卷收到的评价数量在亚马逊上逐次递减,第二卷和第三卷加起来总共有249个评价。而第四卷出版一个月至今仅收获了3个评价,甚至在Goodreads(相当于中国的豆瓣)上尚未建立第四卷的书籍条目。许多评价第一卷时称非常期待后续的读者们似乎并没有继续对《射雕英雄传》的阅读。英语读者对《射雕英雄传》关注度的下降,或许与这套书的出版周期较长有一定关系。
历史:
金庸其他作品英文版流通度亦不高
实际上,从20世纪70年代起,金庸的作品就被译成了各种语言,其在东南亚、南亚、日本与韩国的译介较为完整。1994年,日本最有规模的德间书店就已买下金庸小说的版权,1996年,金庸第一部小说日译本《书剑恩仇录》得以出版,一直到2004年,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日译本全部出版完成并收录于德间文库。
尽管将金庸的作品推向英语世界的努力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其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却并不顺利。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金庸的三部作品被翻译成英语发行:1996年莫锦屏(Olivia Mok)翻译的《雪山飞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至2002年汉学家闵福德(John Minford)翻译的《鹿鼎记》(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分三卷出版;最后是2002年Granham Earnshaw翻译的《书剑恩仇录》(The Book & The Sword),也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作品在大众市场的流通度并不高。另有一个国外武侠爱好者的网站Wuxiasociety,全凭兴趣志愿翻译了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但是成员多为海外华裔,依然属于小众。

国外武侠爱好者网站Wuxiasociety志愿翻译了金庸的所有武侠小说,但是成员多为海外华裔,依然属于小众。
《射雕英雄传》四卷英译本是金庸作品的英译本第一次被国外的商业出版社出版,通过发行价格较低廉的纸质本(第一卷的售价为14.99英镑)来打开大众市场。据悉,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已经买下金庸“射雕三部曲”另外两部(《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英译本版权,计划每部分为四册,每年发行一册。
译者:
最难是让武功招数打得流畅
《射雕英雄传》从人物名号、武功招式到武侠世界观,无不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加之金庸在其中杂糅了许多南北方言、四字成语以及文言诗词,可以说是现代华语文学中最难翻译的作品之一。波士顿大学比较文学专业教授Petrus Liu认为,翻译金庸的作品非常具有挑战性。他说:“有些文学作品具有普世性,例如人们总是说村上春树的作品只是将背景设置在日本,实际上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但金庸的作品可能正好相反,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之中。这就造成了翻译困难,欧美读者接受困难。”
来自瑞典的译者郝玉青(Anna Holmwood)主要承担第一、三卷的翻译工作,而中国香港的译者张菁(Gigi Zhang)负责二、四卷。两位译者在此之前就已相熟十余载,长期沟通合作。张菁在翻译第二卷时不断地回去阅读郝玉青翻译的第一卷,试图理解郝玉青在中文原文和英文译文之间做出的判断与思考,熟悉人物角色在英译本中的语气与声音、不同武打场面的节奏与感觉,并参与第一卷的修改讨论,力求达成前后统一的翻译风格。
许多读者最为关心的是如何翻译金庸作品中那些千奇百怪的武功招式和人名地名。金庸作品中不仅人物众多,且人物名字往往与他们的性格和武功特征形成一定的呼应,甚至暗示了他们命运的走向,人名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读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想象。郝玉青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在音译和意译之间做平衡,试图保留原著中人名设计的诸多巧妙之处,如郭啸天译为Skyfury Guo、杨铁心译为Ironheart Yang等。对于两位男主角的名字,郝玉青虽然采用音译“Guo Jing”和“Yang Kang”,但她在名字第一次出现处在原著的基础上多加了对于“靖康之耻”的解释。

1983年版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金庸武侠小说中武功招式的名称往往源于唐诗宋词及先秦诸子散文,其背后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传承、哲学思想及美学追求,这更体现了武功招式翻译之难度。《射雕英雄传》中有大量的武功招式,且多数为四字,如“推窗送月”、“风卷云残”等,读者阅读起来颇具韵味,用英语传达起来则难上加难。但对于郝玉青而言,翻译名字和武功招式的名称只占了翻译工作的很小一部分,最难的是让这些武功招式“打”得流畅。她说阅读金庸的小说是一种酣畅淋漓的体验,她希望把这种感觉通过翻译带给英语世界的读者,因此她很多时候要做的不仅仅是照顾翻译的准确,还要保留这种文本意境的连贯性和阅读的感觉。
另一位译者张菁认为,金庸在写作时用到了充满镜头感的形貌方式,同时,西方读者多少接触过一些与武术、武侠相关的影视作品,如李安的《卧虎藏龙》、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因此她希望让英文的文字节奏往影视感受上去表达。翻译时,她们会思考这一拳是硬还是软,是快还是慢,是hit,strike,smack, punch还是thrash?然后找到感觉最对的英文字词,来营造出打斗时的不同的节奏和氛围。例如发射暗器时的形貌,慢一些的可以译为“sail through the air”,飘一些的则可以是“drift through the air”。
翻译时时刻刻都面临并处理着文化差异,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遭遇不同程度的信息失落、扭曲和增添,译者必须平衡原文提供的信息与目标读者可接受的信息量,在保留原著的文风文意与照顾目标读者、贴近目标语言的语言文化习惯之间不断地权衡。张菁形容翻译就像打铜打铁,慢慢地敲出一个个词,一锤锤磨来磨去。
牛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施东来认为,像《射雕英雄传》这样现象级的武侠小说,如果因为对原著感情太深而过分“异化”,就很容易造成译文冗杂突兀,但倘若为了照顾目标读者而过分“归化”,又会让原著的独特性大大降低。虽然在我们的期许中,民族的就应该是世界的,但是在文学市场的驱动力下,“民族性”与“文学性”又似乎总是和“世界性”与“可读性”存在矛盾。在这样的张力中,好的翻译也是不断在各种对立中寻找平衡。
出版方:
金庸是“中国的托尔金”
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在联合各大报刊对《射雕英雄传》英译本进行推广时,往往将其定义为奇幻文学(fantasy),对标《权力的游戏》、《指环王》等,将金庸称为“中国的托尔金”。尽管奇幻文学与“武侠”的概念相差不小,但或许这已经是西方现有的文学大类中最贴近的配对。纽约《观察者报》在介绍《射雕英雄传》第一卷英译本时,称郭靖很快就会成为像托尔金《指环王》中的弗罗多·巴金斯(Frodo Baggins)或者《权力的游戏》中琼恩·雪诺(Jon Snow)一样耳熟能详的文学人物。Wuxiasociety的一位译者认为,将金庸与托尔金相提并论并不合适,因为他并未创造出一个体系、一种小说类型,只是将传统的武侠文学进一步发扬。但是张菁认为这是介绍新事物的方式,简单的类比虽然不是最理想的接近一部文学作品的方式,但是能够快速地让新读者对他们完全陌生的作品有粗略的概念,进而产生兴趣。
许多人担心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西方读者无法理解“侠义”的概念。事实上,“侠”文化与西方传统是有联结的,从中古欧洲时期的骑士传奇(一种文学类型)到十九世纪的小说如《伊凡霍》、《罗宾汉》、《三个火枪手》,再到现代西方的奇幻文学,都有“侠”的元素。虽然中西有关”侠“的故事的历史背景不同,但都是正统体制边缘或之外的勇士们,为了兄弟朋友、为了正义道德而行善除恶、劫富济贫的故事。抛开宗教、皇室传统的不同,他们的内核都是相似的。正是这根本上的联系使金庸的故事能够跨越文化的普遍性。

虽然中西有关”侠“的故事的历史背景不同,但都是正统体制边缘或之外的勇士们,为了兄弟朋友、为了正义道德而行善除恶、劫富济贫的故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郝玉青说,一本好的小说是没有国界之分的。中国读者能读懂莎士比亚、《简爱》,历史背景的陌生也不会阻碍中国读者读懂并喜爱《指环王》,因为他们表达的情感超越了时代、时空。张菁也希望对《射雕英雄传》的翻译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思考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沟通和表达的复杂性,同时也感受到就算语言文化有区别,人类的本质、精神、核心、追求都是差不多的。
尽管目前看,《射雕英雄传》的英译本全本受关注度不算高,但施东来认为《射雕英雄传》英译本面世是非常重要的,并不仅仅是因为金庸在华语文坛的地位和其作品对华人文化的深远影响,更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华语文学英译市场发展趋势的体现,也很有可能达到新的突破。近年来由刘慈欣的《三体》、麦家的《解密》等畅销英译本带动起来的华语类型文学风潮,为西方读者呈现出一个更有创造力,更具多元性的中国文学视野。用哈佛教授王德威的话来说,金庸的“射雕三部曲”和它们的译本是众声喧“华”的世界文学时代中不可或缺的声音。
参考资料:
徐岱:《侠士道:金庸小说与中国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
《专访<射雕>英文译者:翻译武功招式不难,难在译得流畅》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0736
《专访|〈射雕英雄传〉英文版译者张菁:让西方读者过瘾痛快》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8967
《读完英译本<射雕英雄传>,才知翻译策略很复杂也有趣》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80512
The Gripping Stories, and Political Allegories, of China’s Best-Selling Author
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the-gripping-stories-and-political-allegories-of-chinas-best-selling-author
UK publisher working on English edition of Jin Yong’s ‘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https://www.globaltimes.cn/content/1074400.shtml
Jin Yong's Heroes now in English
https://www.straitstimes.com/lifestyle/arts/jin-yongs-heroes-now-in-english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实习生 姚冰淳,编辑:姜妍、潘文捷,未经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授权不得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历时四年《射雕英雄传》出全了英文版,但国外读者似乎并不买账